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bèi sòng zhào lì quān dìng hú tu
fā dāi jiè chǐ lì shēng qīng chu
2.辨字组词。
壁 裳 扬 猜 笛
臂 赏 杨 清 宙
3.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背诵(shòng) 照例(lì) 段(duàn)落 熟练(liàn)
B.吓呆(dāi) 清楚(chǔ) 糊(hú)涂 戒(xiè)尺
C.厉(lì)害 霎(shà)时 私塾(shú) 圈(quān)画
4.给下列的句子排序。
(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5.根据意思,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背诵 摇头晃脑 详细 流利 私塾
鸦雀无声 戒尺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①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②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③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④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⑤形容非常安静。
⑥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⑦周密完备。
6.课文回顾。
课文《不懂就要问》讲的是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 ,大胆地向先生 的故事,赞扬了他 、 的精神。
7.句子练习。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仿写句子)
②孙中山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缩句)
③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修改病句)
8.智慧巧链接
补全下列含“问”字的词语。
不 就问 不 不问
非所问 问心 愧
二、现代文阅读
9.课内阅读。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诵(shòng sòng
shèn)
戒(jiè chèng)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
照例: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4)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5)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柏拉图年少有宏志
有一次,柏拉图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体育课。大家纷纷议论着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什么样。
“听说新体育老师很厉害,我们要小心点。”有个小伙伴说。
“厉害怕什么,只要我们没有错,他就不会拿我们怎么样。”柏拉图反驳道。
上课了,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走了过来。天哪,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吗?大家心里都在嘀咕。“同学们,我是你们的体育老师,现在开始上课。”老师的声音很宏亮。
伙伴们都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只有柏拉图一个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
老师看看他,笑着说:“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柏拉图站起来说:“老师,我叫柏拉图。”
老师接着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体育吗?”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有强健的身体呢?”老师接着又问道。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又有什么目的呢?”
“成为优秀的人物,报效自己的国家。”
体育老师很高兴,满意地说:“你以后一定会很出色的。”
(1)写出选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究竟—— 反驳—— 强健——
(2)“宏志”一词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它的意思是 。
(3)下面对“目不转睛”的意思解释错误的是( )
A.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
B.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
C.形容注意力集中。
(4)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大家对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5)体育老师很满意柏拉图的回答,并且夸赞他,这是为什么呢?
三、语言表达
11.观察图画,根据提示,用有趣的语言说出图画的内容。
提示:①图上有两个动物,它们分别是谁?②它们在干什么呢?③从表情上看,它们心里在想些什么?④结果怎么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背诵;照例;圈定;糊涂;发呆;戒尺;厉声;清楚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诵、例、圈、糊、涂、戒、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背诵、照例、圈定、糊涂、发呆、戒尺、厉声、清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墙壁;衣裳;发扬;猜测;笛子;双臂;观赏;杨树;清水;宇宙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墙壁、衣裳、发扬、猜测、笛子、双臂、观赏、杨树、清水、宇宙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背诵(shòng 改 sòng)
B:戒(xiè 改 jiè)尺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4.【答案】2-5-1-3-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2-5-1-3-4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答案】私塾;背诵;流利;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戒尺;详细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要结合题目提供的词语来分析,答案就确定了。
故答案为:私塾、背诵、流利、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戒尺、详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义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6.【答案】孙中山;弄懂书里又章的意思;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孙中山、弄懂书里又章的意思、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答案】①我像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一样在读书中获取知识。②孙中山背出功课。③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①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③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缺主语,句首加“先生”。
故答案为:①我像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一样在读书中获取知识。②孙中山背出功课。③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点评】①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②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③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答案】懂;闻;答;无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含“问”字的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懂、闻、答、无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9.【答案】(1)sòng;jiè
(2)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 , : “ ” “ 。”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6)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4)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sòng、jiè
(2)霎时: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 , : “ ” “ 。”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6)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5)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划分段落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答案】(1)到底;反对;强壮
(2)宏图大志;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3)B
(4)柏拉图面对体育老师理直气壮,毫不胆怯,别的小伙伴都有点害怕,小心翼翼。
(5)柏拉图的回答展现出他是一个勇敢、有志向的孩子。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究竟:结果;原委。反驳:指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反对;犹言对立,矛盾。强健:强壮健康。
(2)、(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短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到底、反对、强壮
(2)宏图大志: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3)B
(4)柏拉图面对体育老师理直气壮,毫不胆怯,别的小伙伴都有点害怕,小心翼翼
(5)柏拉图的回答展现出他是一个勇敢、有志向的孩子。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4)、(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1.【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依据提示,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bèi sòng zhào lì quān dìng hú tu
fā dāi jiè chǐ lì shēng qīng chu
【答案】背诵;照例;圈定;糊涂;发呆;戒尺;厉声;清楚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诵、例、圈、糊、涂、戒、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背诵、照例、圈定、糊涂、发呆、戒尺、厉声、清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辨字组词。
壁 裳 扬 猜 笛
臂 赏 杨 清 宙
【答案】墙壁;衣裳;发扬;猜测;笛子;双臂;观赏;杨树;清水;宇宙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墙壁、衣裳、发扬、猜测、笛子、双臂、观赏、杨树、清水、宇宙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背诵(shòng) 照例(lì) 段(duàn)落 熟练(liàn)
B.吓呆(dāi) 清楚(chǔ) 糊(hú)涂 戒(xiè)尺
C.厉(lì)害 霎(shà)时 私塾(shú) 圈(quān)画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背诵(shòng 改 sòng)
B:戒(xiè 改 jiè)尺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4.给下列的句子排序。
(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答案】2-5-1-3-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2-5-1-3-4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根据意思,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背诵 摇头晃脑 详细 流利 私塾
鸦雀无声 戒尺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①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②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③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④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⑤形容非常安静。
⑥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⑦周密完备。
【答案】私塾;背诵;流利;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戒尺;详细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要结合题目提供的词语来分析,答案就确定了。
故答案为:私塾、背诵、流利、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戒尺、详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义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6.课文回顾。
课文《不懂就要问》讲的是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 ,大胆地向先生 的故事,赞扬了他 、 的精神。
【答案】孙中山;弄懂书里又章的意思;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孙中山、弄懂书里又章的意思、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句子练习。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仿写句子)
②孙中山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缩句)
③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修改病句)
【答案】①我像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一样在读书中获取知识。②孙中山背出功课。③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①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③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缺主语,句首加“先生”。
故答案为:①我像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一样在读书中获取知识。②孙中山背出功课。③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点评】①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②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③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智慧巧链接
补全下列含“问”字的词语。
不 就问 不 不问
非所问 问心 愧
【答案】懂;闻;答;无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含“问”字的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懂、闻、答、无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二、现代文阅读
9.课内阅读。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诵(shòng sòng
shèn)
戒(jiè chèng)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
照例: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4)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5)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答案】(1)sòng;jiè
(2)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 , : “ ” “ 。”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6)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4)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sòng、jiè
(2)霎时: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 , : “ ” “ 。”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6)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5)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划分段落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柏拉图年少有宏志
有一次,柏拉图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体育课。大家纷纷议论着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什么样。
“听说新体育老师很厉害,我们要小心点。”有个小伙伴说。
“厉害怕什么,只要我们没有错,他就不会拿我们怎么样。”柏拉图反驳道。
上课了,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走了过来。天哪,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吗?大家心里都在嘀咕。“同学们,我是你们的体育老师,现在开始上课。”老师的声音很宏亮。
伙伴们都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只有柏拉图一个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
老师看看他,笑着说:“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柏拉图站起来说:“老师,我叫柏拉图。”
老师接着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体育吗?”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有强健的身体呢?”老师接着又问道。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又有什么目的呢?”
“成为优秀的人物,报效自己的国家。”
体育老师很高兴,满意地说:“你以后一定会很出色的。”
(1)写出选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究竟—— 反驳—— 强健——
(2)“宏志”一词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它的意思是 。
(3)下面对“目不转睛”的意思解释错误的是( )
A.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
B.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
C.形容注意力集中。
(4)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大家对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5)体育老师很满意柏拉图的回答,并且夸赞他,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1)到底;反对;强壮
(2)宏图大志;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3)B
(4)柏拉图面对体育老师理直气壮,毫不胆怯,别的小伙伴都有点害怕,小心翼翼。
(5)柏拉图的回答展现出他是一个勇敢、有志向的孩子。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究竟:结果;原委。反驳:指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反对;犹言对立,矛盾。强健:强壮健康。
(2)、(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短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到底、反对、强壮
(2)宏图大志: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3)B
(4)柏拉图面对体育老师理直气壮,毫不胆怯,别的小伙伴都有点害怕,小心翼翼
(5)柏拉图的回答展现出他是一个勇敢、有志向的孩子。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4)、(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1.观察图画,根据提示,用有趣的语言说出图画的内容。
提示:①图上有两个动物,它们分别是谁?②它们在干什么呢?③从表情上看,它们心里在想些什么?④结果怎么样?
【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依据提示,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