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4 19: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表
课名 范进中举
省份 市 区/县
单位全称
教师姓名 学科 语文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学时 两学时 年级 九年级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也有了大体的把握。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种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3、通过细节描写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通过细节描写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运用诗句导入 诗句赏析: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引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诗句
二、文学常识介绍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
三、整体感知 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字词)2、理清情节 (1)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所对应的情节 (2) 完成情节填空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开端:__________________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初步理清课文情节 多媒体出示图片、情节填空
四、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出范进中举前后人物不同表现的语句完成表格对比 让学生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学生从勾画出的句子中选择填表
五、重点语段赏析 赏析课外第五段 1、将本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2、归纳范进喜极而疯的四个过程。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让学生通过对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课件出示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学生看图归纳
六、赏析文章写法 总结归纳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 提问: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让学生学会归类总结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七、课堂小结 对文章及课堂教学进行总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总结 学生归纳后多媒体出示
八、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作业 积累文中细节描写的语句 积累运用 出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