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4 21: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教版2011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我能够背诵并默写出全诗。
2.我能够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3、我能够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学习目标: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走近作者
最“浪”的诗人——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起来,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途中可看出,
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
还真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李白是一位真正具有诗、酒和远方的伟大诗人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链接
文体常识
绝句,又称截句、绝诗、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炼。
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按字数划分,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这首诗押“i”韵。
línɡ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遥,远。此寄,指这首诗。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人物对象及写作目的。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译 文
柳絮。
即布谷鸟,又“杜鹃”。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译 文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解析
柳絮。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首句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漂泊无依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从而表达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龙标”,“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过五溪: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伴随王昌龄赴远方。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抒情
牵挂之心、同情之心
关爱之心、担忧之心
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抒情言志时,有时把主观的
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的事物,仿佛客观事物同样具有人的情
感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共鸣的。如: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意象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意象的作用
诗歌中的意象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诗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意象: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为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柳絮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暗含离别之痛,借此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
结合意象,说说作者的“愁心”都包含哪些内容?
杨花:命运无定之愁
子规:离别之愁
明月:思念之愁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艺术手法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 明月的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 《雨霖铃》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
切、劝勉之情。
板书设计
文王昌龄
左前龙标
遥有此寄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
离愁别绪
随堂练习
1.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
3.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 , 。
4.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
5.而“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随堂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随堂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⑴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⑵后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答案】后两句诗歌寄情于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答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