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砺志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砺志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5 09:22:40

文档简介

莆田砺志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卷
(共计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选择题(60分)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A. 广州 B. 南京 C. 武昌 D. 北京
2.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B.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3.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5.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维持国货歌》反映的群众斗争应是(  )
A.稳定金融的币制改革 B.提倡国货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抗日救亡运动
6.有学者说,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能深入中国社会底层,皇权思想也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后来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  )
A.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B.继续宣扬维新思想
C.广泛传播马克主义 D.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7.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1921年,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9. 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0.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通电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1.《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的兴起
C.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D.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
13.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  )
A.“自强”和“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和“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4.“   ,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应填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5.朱德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一现象(  )
A.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C.反映了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D.促成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16.右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7.下图是抗日战争中群众欢迎百团大战胜利归来战士的珍贵历史照片。该战士隶属于(  )
A.北伐军 B.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
18.“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材料评价的是 (  )
A.辛亥革命的成就 B.北伐战争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意义 D.解放战争的作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事件中,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民众信任的是(  )
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土地改革
C.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20.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  )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带一路”倡议 D.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
21.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 D.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22.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结束“两个凡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备受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一“重要共识”是(  )
A.认同《告台湾同胞书》 B.认同“一国两制”
C.实现直接“三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应出自(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6.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朝鲜停战谈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非合作论坛
27.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 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事件(  )
A.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B.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愿望
C.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D.表明外国在华殖民统治已结束
28.21世纪初,中国对世界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加入(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贸易组织
29.1954 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30.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8%,平均每年递增18%,发展速度远超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实施 B.国民经济恢复
C.中共八大召开 D.三大改造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1题10分,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4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 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2分)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4分)
32.(10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2分)
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4分)
33.现代中国外交概况(10分)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4分)
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分析其政治原因。
(6分)
34.【现代中国外交】(10分)
材料一 1950年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4分)高一期中考试卷答案
1-5 BCCAB
6-10 DDACD
11-15BCCAB
16-20CCCAB
21-25DBDDD
26-30CCDBA
31.(1)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否定了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点2分,2点4分)
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三权分立)。(2分)地位: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2分)
32.(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2)条件: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分)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4分)
33.(1)阶段性;自主外交或和平外交。(4分)(若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给2分。若答出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每点
2分)
(2)①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美苏冷战);
③审时度势制定外交政策;
④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家的外交努力等。
(6分,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
34.演变特点:由直接军事冲突到双方均保持相对克制。(2分)
原因:朝鲜战争给中美均带来较大伤亡;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2分)
因素: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民众的影响。(2分,任答一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