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3 14:58:5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抚顺期末)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  )
A.法布尔 B.弗里施 C.劳伦兹 D.廷伯根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A不符合题意。
B.弗里施,奥地利动物学家 。早在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听觉功能的先驱。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1919年他首次发现了蜜蜂用圆圈舞和摆尾舞传递食物信息的秘密。1949年他发现蜜蜂能感知偏振光,并能利用太阳的位置和地磁场等确定空间的方位,提出了“地磁的日周期性波动是蜜蜂‘时钟’的外界因素”的论断。他还发现蜜蜂能感知声波及其他波动,并用以传递有关的信息。他的著作有《蜜蜂的生活》、《蜜蜂的舞蹈语言和方位确定》,B不符合题意。
C.康拉德·劳伦兹,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动物行为学家、鸟类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科普读物《所罗门王的指环》,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C符合题意。
D.廷伯根,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 。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著作有《本能的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及《银鸥世界》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2021八上·普宁期中)研究动物行为通常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调查法
C.分析法 D.测量法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法,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实施实验过程中常通过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2021八上·龙门期中)在探究蚂蚁的行为的活动中,我们用观察法观察每一只蚂蚁的行为时,应该(  )
A.在蚂蚁窝的旁边放一些馒头的碎屑
B.在蚂蚁窝旁边放一些新鲜的蔬菜叶
C.为蚂蚁提供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D.不干扰蚂蚁的活动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所以,不能人为的去干扰蚂蚁的活动,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科学探究活动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如果在探究蚂蚁的活动,去改变蚂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则是属于实验法。
4.(2021八上·大安期中)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好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官.就不会忘记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保证实验取得成功,A说法正确。
B、通过“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性行为,是出生后获得的,B说法错误。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是不一样的,C说法错误。
D、小鼠走迷官属于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本能,会消失,所以小鼠走迷官的行为会忘记,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5.(2022八上·韶关期末)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某学习小组研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现象,得到下表结果:
组别 动物名称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甲组 小鸡 24次
乙组 小鸭 26次
丙组 小乌龟 65次
丁组 小狗 5次
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对象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  )
A.小鸡 B.小鸭 C.小乌龟 D.小狗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由表可知,小狗“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最少,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小狗。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6.(2022八上·韶关期末)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取食行为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
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将孵化的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原因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7.(2021八上·保定期末)翱翔在高空的老鹰,不仅能够发现地面上的小鸡,还能突然俯冲而下将小鸡抓走。小刚对此提出疑问:老鹰捕捉小鸡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如果他打算通过持续观察的方法来寻找答案,你认为他应该选择的观察对象是(  )
A.小鸡 B.幼鹰
C.成年鹰 D.刚孵化出的雏鹰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老鹰捕捉小鸡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因此实验的对象主要为鹰。把刚孵化出的雏鹰作为选择的观察对象好处是:开始从刚孵化出的雏鹰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鹰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8.(2021八上·河池期末)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纯粹属于观察法的是(  )
A.训练蚯蚓走迷宫
B.探究蚂蚁的通讯及喜欢吃何种食物
C.珍妮长期观察研究黑猩猩的行为
D.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例如,选项C。
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例如,选项A、选项B、选项D。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9.(2021八上·茂名期中)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不合理(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会去寻找食物,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不符合题意。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创建小岛,C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蚂蚁是依靠以气味为标志的信息素进行信息识别的。人手上有气味,动了木棒后气味会沾在木棒上,会对蚂蚁的识别造成干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0.(2021八上·新丰期中)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A组小鼠 9 8 7 8 6 5 4 2 1 1
B组小鼠 10 9 10 9 9 10 9 8 9 10
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 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①A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5.1,B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9.3,实验的变量是走完迷宫后有无食物奖励,所以造成这一结果差异的原因是A组小鼠有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没有,不是学习能力强弱导致的,①错误。
②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②正确。
③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在后期不经复习强化,有可能会遗忘,消失,③错误。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后天形成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复杂反射,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1.(2021八上·临洮期中)在不同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动物体型的大小 B.训练动物的方法
C.动物肌肉的发达程度 D.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在走“T”形迷宫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饶过障碍获取食物,说明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比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在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与动物体形的大小、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训练方法都无关。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2.(2021八上·珠海期中)“劳伦斯对小野雁的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统计法 D.调查法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不对动物施加任何影响,或将影响降到最低,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就是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B.劳伦斯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小雁出壳后首先见到的是劳伦斯,便把劳伦斯当做学习的对象;当劳伦斯走开时,野雁竞排队跟在他的后面。因此,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就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C.统计法是指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 、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观察相关的人员、行为和情景来收集原始数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3.(2021八上·朝阳期中)下面有关“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C.实验中,所选木条的粗细和长短不需要一样
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B.题干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因此,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符合题意。
C.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4.(2021八上·淮北月考)下列探究活动中主要采用观察法的是(  )
A.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B.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C.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D.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弗里斯是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用实验法对蜜蜂色觉的进行了研究,不符合题意。
B.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不符合题意。
C.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15.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织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公鸡绕道取食
C.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黑猩猩摘取香蕉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 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也属于这一行为。蚯蚓走迷宫、公鸡绕道取食、黑猩猩摘取香蕉都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6.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 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 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 观察法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印随行为,是动物发育早期的一种学习类型,并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敏感期。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7.在蚯蚓走“T型"迷宫的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200次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物取食。以上现象说明(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B.蚯蚓移动得慢使其学习能力也弱,鸟飞得快使其学习能力也强
C.蚯蚓的体型小学习能力也小,鸟的体型大学习能力也大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由题干可知,鸟类较高等,大约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获取食物;蚯蚓属于低等生物,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实验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2021八上·云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动物行为方法的认识中,不正确是(  )
A.法布尔利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的行为
B.弗里施通过实验法证明蜜蜂具有色觉
C.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
D.单纯的实验法不需要观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实验法。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属于实验法,B不符合题意。
CD.单纯的观察法是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
项 目 观 察 法 实 验 法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如:改变其生活环境)
联 系 实验法要以观察法为基础
19.(2018八上·茂名月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使用望远镜观察狒狒以研究其社会行为
D.利用特定的设备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所以A使用显微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是借助于监控设备进行观察,所以属于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望远镜观察狒狒以研究其社会行为,是借助于望远镜观察,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可见“利用特定的设备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属于实验法,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实验探究的方法,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而实验法往往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20.菜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探究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得到如下表结果: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的尝试次数 30 62 10
下列对表中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学习行为
B.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
D.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乙→甲→丙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动物走迷宫取食物是经过不断地尝试,慢慢积累经验后才成功,所以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甲、乙、丙尝试的次数为:30次、62次、10次,可见乙尝试的次数最多,说明乙的学习能力最差,故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动物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甲、乙、丙尝试的次数为:30次、62次、10次,动物的种类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所以,三种动物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乙→甲→丙,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学习行为是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且动物越高等,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二、判断题
21.(2020八上·始兴月考)科学家利用鸟环志对鸟类的迁徙进行研究,该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科学家利用鸟环志对鸟类的迁徙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加入了人为因素,应为实验法。故本小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2.(2019八上·全州期中)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
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23.(2018八上·蓬溪期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判断对错)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鸟类孵卵,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它是动物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对动物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4.(2019八上·利辛期末)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意在考查对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的理解。
三、综合题
25.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四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甲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3 89.5 64.8 49.0. 35.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从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性行为。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   (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   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   (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中,请推测小鼠   (填小鼠编号)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
(4)为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可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   分别得到1月龄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所需时间(如图乙所示) ,该结果可以用来比较1月龄小鼠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寻找食物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龄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比1月龄小鼠   ( 填“多”或“少”),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答案】(1)先天
(2)减少(或缩短);强化;复杂(或多变)
(3)不同;C
(4)平均值;少;随着个体发育,其学习能力增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四只小白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由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C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最短,因此若将这四只小鼠放人自然环境中,可推知C小鼠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其在同一迷宫中寻找食物的用时最少。
(4)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平均值。由图乙所示可知:2月龄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比1月龄小鼠少,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个体发育,其学习能力增强。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6.(2019八上·梅县月考)材料分析:
(1)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螳螂昼伏夜出,从行为功能上来看它具有   行为,从行为发生上来看属于   行为,是由体内   所决定的。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2)如图是科学家做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模拟实验:A为形态像三刺鱼的模型,它不能引起雄三刺鱼的战斗;B.C.D.E形态不像三刺鱼,但它们的腹部是红色的,都能引起雄三刺鱼的战斗。根据此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   ;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   。
②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从行为的发生看这是动物的   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从行为的功能看这种行为称为   。
③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法,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对动物   不同程度的影响
【答案】(1)节律;先天性;遗传物质;光
(2)颜色(或红色);形状;先天性(本能);攻击行为;实验;施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螳螂在夜晚活动,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因此,螳螂昼伏夜出,从行为功能上来看它具有节律行为,从行为发生上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光因素的影响。(2)①图A表示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腹部不是红色),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对模型A的反应是不理睬。实验证明:处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对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不会发生攻击;而对大小、形状与雄三刺鱼并不一样的、下半部涂有红色的模型会发起猛烈的攻击。可见,使雄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刺激信号是腹部的颜色。因此,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颜色(或红色);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形状。
②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从行为的发生看这是动物的先天性(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从行为的功能看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这种行为是同种动物为争夺领域而发生。
③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因此,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实验法,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对动物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27.(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蚯蚓学会走“T”形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鼠属于哺乳动物,那么它是否具有学习行为呢?某小组的同学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选择健康的小白鼠1只,每次实验前让它饥饿一天,期间只提供水。
B.用泡沫塑料板构建迷宫。高度以小白鼠不能爬上为宜,盖上一块玻璃板。在迷宫出口处放置一小块食物。
C.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小白鼠,同时马上计时,并在出口处等待。记录小白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
D.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次以上,根据小白鼠的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在下表中。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时间 10分钟 8分钟 6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1)请你提出问题:小白鼠是否具有   行为?
(2)通过对小白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分析发现,小白鼠第一次与第五次得到食物的时间形成一组   实验。
(3)再拿另一只小白鼠经过同样的训练,是不是它第四次所用的时间也一定是3分钟?为什么?   。
(4)结论:小白鼠具有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5)蚯蚓学会走“T”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白鼠只要四、五次训练就能学会走迷宫,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
【答案】(1)学习
(2)对照
(3)不一定。不同小白鼠有个体差异,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4)学习行为
(5)超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请你提出问题:小白鼠是否具有 学习行为?
(2)通过对小白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的分析发现,小白鼠第一次与第五次得到的时间形成一组 对照实验。
(3)再拿另一只小白鼠经过同样的训练,由于不同小白鼠有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它第四次所用的时间一定不是3分钟。
(4)结论:小白鼠具有 学习行为。
(5)蚯蚓学会走“T”形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白鼠只要四、五次训练就能学会走迷宫,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1八上·磐石期末)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简(长15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
(5)蚂蚁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   动物。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   。
(6)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__________。
A.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B.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1)蚂蚁喜欢甜食
(2)糖
(3)蚂蚁喜欢甜食
(4)蚂蚁的数量太少
(5)无脊椎;社会(社群);信息交流
(6)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依次是明确的目标、实验的过程、还要有结果。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做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是糖。
(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蚂蚁不喜欢甜食。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体内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信息交流。
(6)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等;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划分,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社会行为和先天下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五、资料分析题
29.(2018八上·长沙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   行为。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决定的。
资料二: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蜂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蜜蜂是一种益虫,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我们要保护它。
(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
(3)蜜蜂清扫巢房、采蜜等受基因支配的行为,属于   行为。
(4)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两只狗争夺骨头 B.一条蛇追捕青蛙
C.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 D.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
【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社会
(3)先天性
(4)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行为,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峰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峰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体现了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
(3)蜜蜂清扫巢房、采蜜等受基因支配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4)ABC、两只狗争夺骨头、一条蛇追捕青蛙、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都没有体现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体现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表明有严格的等级有头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抚顺期末)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  )
A.法布尔 B.弗里施 C.劳伦兹 D.廷伯根
2.(2021八上·普宁期中)研究动物行为通常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调查法
C.分析法 D.测量法
3.(2021八上·龙门期中)在探究蚂蚁的行为的活动中,我们用观察法观察每一只蚂蚁的行为时,应该(  )
A.在蚂蚁窝的旁边放一些馒头的碎屑
B.在蚂蚁窝旁边放一些新鲜的蔬菜叶
C.为蚂蚁提供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D.不干扰蚂蚁的活动
4.(2021八上·大安期中)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好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官.就不会忘记
5.(2022八上·韶关期末)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某学习小组研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现象,得到下表结果:
组别 动物名称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甲组 小鸡 24次
乙组 小鸭 26次
丙组 小乌龟 65次
丁组 小狗 5次
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对象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  )
A.小鸡 B.小鸭 C.小乌龟 D.小狗
6.(2022八上·韶关期末)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取食行为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
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7.(2021八上·保定期末)翱翔在高空的老鹰,不仅能够发现地面上的小鸡,还能突然俯冲而下将小鸡抓走。小刚对此提出疑问:老鹰捕捉小鸡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如果他打算通过持续观察的方法来寻找答案,你认为他应该选择的观察对象是(  )
A.小鸡 B.幼鹰
C.成年鹰 D.刚孵化出的雏鹰
8.(2021八上·河池期末)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纯粹属于观察法的是(  )
A.训练蚯蚓走迷宫
B.探究蚂蚁的通讯及喜欢吃何种食物
C.珍妮长期观察研究黑猩猩的行为
D.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9.(2021八上·茂名期中)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不合理(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
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对调AB、BC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10.(2021八上·新丰期中)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A组小鼠 9 8 7 8 6 5 4 2 1 1
B组小鼠 10 9 10 9 9 10 9 8 9 10
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 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1八上·临洮期中)在不同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动物体型的大小 B.训练动物的方法
C.动物肌肉的发达程度 D.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12.(2021八上·珠海期中)“劳伦斯对小野雁的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统计法 D.调查法
13.(2021八上·朝阳期中)下面有关“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C.实验中,所选木条的粗细和长短不需要一样
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14.(2021八上·淮北月考)下列探究活动中主要采用观察法的是(  )
A.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B.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C.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D.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15.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织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公鸡绕道取食
C.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黑猩猩摘取香蕉
16.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 ,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观察法 B.后天学习行为 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 实验法 D.后天学习行为 观察法
17.在蚯蚓走“T型"迷宫的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200次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物取食。以上现象说明(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B.蚯蚓移动得慢使其学习能力也弱,鸟飞得快使其学习能力也强
C.蚯蚓的体型小学习能力也小,鸟的体型大学习能力也大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18.(2021八上·云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动物行为方法的认识中,不正确是(  )
A.法布尔利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的行为
B.弗里施通过实验法证明蜜蜂具有色觉
C.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
D.单纯的实验法不需要观察
19.(2018八上·茂名月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使用望远镜观察狒狒以研究其社会行为
D.利用特定的设备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20.菜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探究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得到如下表结果: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的尝试次数 30 62 10
下列对表中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学习行为
B.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
D.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乙→甲→丙
二、判断题
21.(2020八上·始兴月考)科学家利用鸟环志对鸟类的迁徙进行研究,该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22.(2019八上·全州期中)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3.(2018八上·蓬溪期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判断对错)
24.(2019八上·利辛期末)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  )
三、综合题
25.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四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甲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3 89.5 64.8 49.0. 35.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从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性行为。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   (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   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   (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中,请推测小鼠   (填小鼠编号)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
(4)为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可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   分别得到1月龄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所需时间(如图乙所示) ,该结果可以用来比较1月龄小鼠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寻找食物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龄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比1月龄小鼠   ( 填“多”或“少”),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26.(2019八上·梅县月考)材料分析:
(1)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螳螂昼伏夜出,从行为功能上来看它具有   行为,从行为发生上来看属于   行为,是由体内   所决定的。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2)如图是科学家做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模拟实验:A为形态像三刺鱼的模型,它不能引起雄三刺鱼的战斗;B.C.D.E形态不像三刺鱼,但它们的腹部是红色的,都能引起雄三刺鱼的战斗。根据此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   ;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   。
②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从行为的发生看这是动物的   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从行为的功能看这种行为称为   。
③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法,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对动物   不同程度的影响
27.(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蚯蚓学会走“T”形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鼠属于哺乳动物,那么它是否具有学习行为呢?某小组的同学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选择健康的小白鼠1只,每次实验前让它饥饿一天,期间只提供水。
B.用泡沫塑料板构建迷宫。高度以小白鼠不能爬上为宜,盖上一块玻璃板。在迷宫出口处放置一小块食物。
C.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小白鼠,同时马上计时,并在出口处等待。记录小白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
D.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次以上,根据小白鼠的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在下表中。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时间 10分钟 8分钟 6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1)请你提出问题:小白鼠是否具有   行为?
(2)通过对小白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分析发现,小白鼠第一次与第五次得到食物的时间形成一组   实验。
(3)再拿另一只小白鼠经过同样的训练,是不是它第四次所用的时间也一定是3分钟?为什么?   。
(4)结论:小白鼠具有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5)蚯蚓学会走“T”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白鼠只要四、五次训练就能学会走迷宫,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1八上·磐石期末)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简(长15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
(5)蚂蚁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   动物。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   。
(6)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__________。
A.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B.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五、资料分析题
29.(2018八上·长沙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   行为。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决定的。
资料二: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蜂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蜜蜂是一种益虫,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我们要保护它。
(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
(3)蜜蜂清扫巢房、采蜜等受基因支配的行为,属于   行为。
(4)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两只狗争夺骨头 B.一条蛇追捕青蛙
C.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 D.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A不符合题意。
B.弗里施,奥地利动物学家 。早在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听觉功能的先驱。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1919年他首次发现了蜜蜂用圆圈舞和摆尾舞传递食物信息的秘密。1949年他发现蜜蜂能感知偏振光,并能利用太阳的位置和地磁场等确定空间的方位,提出了“地磁的日周期性波动是蜜蜂‘时钟’的外界因素”的论断。他还发现蜜蜂能感知声波及其他波动,并用以传递有关的信息。他的著作有《蜜蜂的生活》、《蜜蜂的舞蹈语言和方位确定》,B不符合题意。
C.康拉德·劳伦兹,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动物行为学家、鸟类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科普读物《所罗门王的指环》,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C符合题意。
D.廷伯根,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 。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著作有《本能的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及《银鸥世界》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法,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实施实验过程中常通过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所以,不能人为的去干扰蚂蚁的活动,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科学探究活动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如果在探究蚂蚁的活动,去改变蚂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则是属于实验法。
4.【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保证实验取得成功,A说法正确。
B、通过“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性行为,是出生后获得的,B说法错误。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是不一样的,C说法错误。
D、小鼠走迷官属于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本能,会消失,所以小鼠走迷官的行为会忘记,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5.【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由表可知,小狗“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最少,因此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小狗。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将孵化的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原因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7.【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老鹰捕捉小鸡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因此实验的对象主要为鹰。把刚孵化出的雏鹰作为选择的观察对象好处是:开始从刚孵化出的雏鹰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鹰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8.【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例如,选项C。
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例如,选项A、选项B、选项D。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9.【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会去寻找食物,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不符合题意。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创建小岛,C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蚂蚁是依靠以气味为标志的信息素进行信息识别的。人手上有气味,动了木棒后气味会沾在木棒上,会对蚂蚁的识别造成干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0.【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①A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5.1,B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9.3,实验的变量是走完迷宫后有无食物奖励,所以造成这一结果差异的原因是A组小鼠有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没有,不是学习能力强弱导致的,①错误。
②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②正确。
③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在后期不经复习强化,有可能会遗忘,消失,③错误。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后天形成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复杂反射,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1.【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在走“T”形迷宫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饶过障碍获取食物,说明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比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在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与动物体形的大小、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训练方法都无关。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不对动物施加任何影响,或将影响降到最低,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就是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B.劳伦斯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小雁出壳后首先见到的是劳伦斯,便把劳伦斯当做学习的对象;当劳伦斯走开时,野雁竞排队跟在他的后面。因此,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就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C.统计法是指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 、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观察相关的人员、行为和情景来收集原始数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3.【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B.题干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因此,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符合题意。
C.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弗里斯是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用实验法对蜜蜂色觉的进行了研究,不符合题意。
B.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不符合题意。
C.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1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 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也属于这一行为。蚯蚓走迷宫、公鸡绕道取食、黑猩猩摘取香蕉都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6.【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印随行为,是动物发育早期的一种学习类型,并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敏感期。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17.【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由题干可知,鸟类较高等,大约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获取食物;蚯蚓属于低等生物,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实验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8.【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实验法。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属于实验法,B不符合题意。
CD.单纯的观察法是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
项 目 观 察 法 实 验 法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如:改变其生活环境)
联 系 实验法要以观察法为基础
19.【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所以A使用显微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是借助于监控设备进行观察,所以属于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望远镜观察狒狒以研究其社会行为,是借助于望远镜观察,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可见“利用特定的设备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属于实验法,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实验探究的方法,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而实验法往往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20.【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动物走迷宫取食物是经过不断地尝试,慢慢积累经验后才成功,所以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甲、乙、丙尝试的次数为:30次、62次、10次,可见乙尝试的次数最多,说明乙的学习能力最差,故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动物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甲、乙、丙尝试的次数为:30次、62次、10次,动物的种类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所以,三种动物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乙→甲→丙,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学习行为是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且动物越高等,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科学家利用鸟环志对鸟类的迁徙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加入了人为因素,应为实验法。故本小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此题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
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鸟类孵卵,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它是动物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对动物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意在考查对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的理解。
25.【答案】(1)先天
(2)减少(或缩短);强化;复杂(或多变)
(3)不同;C
(4)平均值;少;随着个体发育,其学习能力增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四只小白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由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C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最短,因此若将这四只小鼠放人自然环境中,可推知C小鼠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其在同一迷宫中寻找食物的用时最少。
(4)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平均值。由图乙所示可知:2月龄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比1月龄小鼠少,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个体发育,其学习能力增强。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6.【答案】(1)节律;先天性;遗传物质;光
(2)颜色(或红色);形状;先天性(本能);攻击行为;实验;施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科学探究的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螳螂在夜晚活动,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因此,螳螂昼伏夜出,从行为功能上来看它具有节律行为,从行为发生上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光因素的影响。(2)①图A表示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腹部不是红色),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对模型A的反应是不理睬。实验证明:处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对同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不会发生攻击;而对大小、形状与雄三刺鱼并不一样的、下半部涂有红色的模型会发起猛烈的攻击。可见,使雄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刺激信号是腹部的颜色。因此,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颜色(或红色);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形状。
②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动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从行为的发生看这是动物的先天性(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从行为的功能看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这种行为是同种动物为争夺领域而发生。
③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因此,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实验法,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对动物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27.【答案】(1)学习
(2)对照
(3)不一定。不同小白鼠有个体差异,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4)学习行为
(5)超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请你提出问题:小白鼠是否具有 学习行为?
(2)通过对小白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的分析发现,小白鼠第一次与第五次得到的时间形成一组 对照实验。
(3)再拿另一只小白鼠经过同样的训练,由于不同小白鼠有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它第四次所用的时间一定不是3分钟。
(4)结论:小白鼠具有 学习行为。
(5)蚯蚓学会走“T”形迷宫需要经过200次左右的训练,而小白鼠只要四、五次训练就能学会走迷宫,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8.【答案】(1)蚂蚁喜欢甜食
(2)糖
(3)蚂蚁喜欢甜食
(4)蚂蚁的数量太少
(5)无脊椎;社会(社群);信息交流
(6)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依次是明确的目标、实验的过程、还要有结果。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做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是糖。
(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蚂蚁不喜欢甜食。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体内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信息交流。
(6)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等;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划分,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社会行为和先天下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29.【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社会
(3)先天性
(4)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行为,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峰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峰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体现了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
(3)蜜蜂清扫巢房、采蜜等受基因支配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4)ABC、两只狗争夺骨头、一条蛇追捕青蛙、一只母鸡照看一群小鸡,都没有体现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体现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一只威猛的头羊带领着羊群,表明有严格的等级有头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