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吹肥皂泡的疯子
据传老年的牛顿有一天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图为《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作品)
我们可以猜想,牛顿当时应该在思索肥皂泡的受力情况,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上升的肥皂泡可能的受力情况。
刹车印的秘密
我们知道交警在勘察事故现场时,常常根据刹车印的长短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并依此来推定事故责任,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推测方式是否准确,是否还应该考虑汽车的质量或者考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或者动摩擦因数等等?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列图片,物块的质量已知,请思考以下问题
讨论物块可能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对应的受力情况 若已知合力F恒定,讨论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
【笔记】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已知受力情况求 运动 情况;另外一类问题是已知运动情况求 受力 情况.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 加速度 .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提出解决“当有外力与运动方向(直线)成一定夹角(非垂直非共线)时”的分析方法。
【笔记】通过讨论,我们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按先已知后未知的顺序做 受力分析
按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建立 直角坐标系 ,把力安坐标系进行 分解
分别按两个坐标系列出受力的 平衡方程 或 牛顿第二定律
结合运动条件或受力条件解出未知量
注1:当物体受力为两个,且合力方向与其中一个分力方向垂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力的 合成 (画力的三角形)来解决。
注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在高中物理里非常常见,我们把它称为斜面模型,因为受力情况大致相同,请同学们尽量熟练掌握各个力的分力的表达式,以提高准确率和节省更多的时间。
注3:有些运动过程会复杂一些,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握好不同过程的运动情况和对应的受力情况。
如图,一小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以的初速度向右运动,由于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小物块将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滑动摩擦因素为,求:小物块的最大位移。(取)
【答案】
【解析】以向右为正方向,对小物块受力分析得:
x轴:①
y轴:②
③
由①②③得:
所以:
如图,一质量为1kg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10N的拉力,小物块将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滑动摩擦因素为,(取)。求:
小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小物块2s末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1);(2)。
【解析】(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得:
x轴:①
y轴:②
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得:
(2)2s末: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大小为的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金属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5。(,,取)求:
(1)金属块的加速度;
(2)2s末金属块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1);(2)。
如图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自由释放一小球,斜面斜面倾角为,斜面长为10m。求: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取)
【答案】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得:
到达底端过程中:
。
质量为m=1kg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面上。在力F=30N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求:
加速度的大小;
(2)若斜面的长为10m,求木楔从底端到顶端所需要的时间及到达顶端时速度是大小。
【答案】(1);(2)。
如图所示,倾角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的小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的拉力作用,小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足够长,取,,)
(1)求小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求在拉力的作用过程中,小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3)若在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将拉力F撤去,求此后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
【答案】(1)4N;(2) ;(3)0.8m
【解析】(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得:;
(2)在小物块受拉力加速上升过程中,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
(3)在小物块减速上升过程中:
【观察与思考】
以上我们讨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基本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哦,我们还有更复杂的物理模型,见下图,这是传送带的模型。为了让同学们不至于灰心丧气我们现在只讨论水平传送带的情况,请结合实际,思考物体可能受力及运动情况,
【笔记】通过讨论,在不给出物块初始运动情况传送带初始运动情况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知道:物块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常规情况下可以是:
1、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小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同向 ,物块 加速 。
2、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 不受 摩擦力,物块 匀速 。
3、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大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反向 ,物块 减速。
4、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反向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反向 ,物块 减速 。
注1:当你在思考运动问题时,无论多复杂,都要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结合起来考虑,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把运动和力结合起来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抛弃这十多年来的经验,因为经验有时候确实不那么靠谱。
注2:小编在这里给各位同学打打气,其实这类问题难度并不大,甚至要比前面的斜面模型简单好多,解决这类问题唯一多出来的难度在于把握好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情况的讨论。
注3:常见的分析题目也就是六种:1.一直加速的情形2.先加速后匀速的情形3.一直减速的情形4.先减速再加速的情形5.先减速后匀速的情形6.先减速再加速再匀速的情形,你能说出物块和传送带以什么样的初始状态才能达让物块达到以上情形吗?
如图,传送带以某一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8m,现在A端由静止释放一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最短需要经历的时间为?
【答案】2s
【解析】物块从A到B,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应一直做加速运动,对物块:
从A到B的过程中:。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18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答案】1s
【解析】本题中物块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物块有: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6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答案】1.8s
【解析】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加速后做匀速运动,在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过程中:
对物块:;
物块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相同后,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
。
所以,物块从A到B的总时间为:。
【观察与思考】
以上我们讨论了两种重要的模型,下面的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板块模型,他总是以一个木板和一个物块出现的,那么解决这里问题的时候又会比前面的模型难在哪里呢?
【笔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板块模型的难度在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我们在讨论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还要估计另一个物体的感受(即 受力 情况和 运动 情况),另外还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临界状态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状态,常以“恰好”、“最”等词出现。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明确 研究对象 ,分别对各物体进行研究,包括 受力 分析、 运动过程 的分析;
2、比较各物体的 加速度 、 速度 、 位移 ,找出关系,列方程求解;
3、可以画出各物体的v-t图像,助于理解运动过程。
注:板块模型以其独特的魅力荣登高二物理会考的压轴题型,望各位同学认真学习,这里学明白了,高中物理也就算是真正入门了。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的小滑块,以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问:
(1)经过多少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共同的速度为多大?
(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长木板的位移?以及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
【答案】(1);(2)。
【解析】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所以物块受向左的摩擦力,对物块:
,
木板受的摩擦力向右,对木板:
当物块与木板有共同的速度时,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此时:,解得:;
在此过程中:
,
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移动的距离。
【注】本题也可以画出物块和木板的v-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以较快捷的解决问题。
如图所示,平板车B的质量为3.0kg,以4.0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质量为1.0kg 的物体A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2)要使物体不从车上掉下,车至少要有多长?
【答案】(1)3.0m/s,1.2s;(2)2.4m
【解析】(1)物块在车上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向右加速,车向右减速,最终有共同速,在此过程中:
对物块:,,,
对小车:,,,
解得:,,
(2)A在B上滑过的距离为:,所以车的长至少为2.4m。
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和或牛顿第二定律或者结合运动情况明确临界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列出运动学方程
2.斜面模型
斜面模型是常见的物理模型之一,要求把物体各个方向的分力掌握熟练,这个模型的重点是正交分解列方程。
3.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的受力分析需要结合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速度,此模型的重点就是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以及运动可能性的讨论。
4.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是期末考和会考的常见压轴题,由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此模型的重点是明却研究对象和临界状态的把握。
如图9所示,用F =12 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的质量m =2.0 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 求:
(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t=2.0s时速度v和位移x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得:
x轴:①
y轴:②
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得:
(2)2s末: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点。已知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为,AB间的距离为10m,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求:
(1)斜面的倾角为多大;
(2)BC间的距离也为多少。
【答案】(1);(2)10m
【解析】(1)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
,代入数据得:
(2)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
代入数据解得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14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答案】1.4s
【解析】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为先减速后匀速,在减速过程中:
对物块:
在匀速过程中: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的小滑块,以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求:要使木块最终不脱离木板,则木板最短为多长?
【答案】
【解析】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所以物块受向左的摩擦力,对物块:
,
木板受的摩擦力向右,对木板:
当物块与木板有共同的速度时,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此时:
,解得:;
在此过程中:
,
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移动的距离,即木板最短为。
牛顿小故事三则
煮怀表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病逝以后,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墓志铭,最后一段是: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说: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1 / 1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吹肥皂泡的疯子
据传老年的牛顿有一天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图为《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作品)
我们可以猜想,牛顿当时应该在思索肥皂泡的受力情况,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上升的肥皂泡可能的受力情况。
刹车印的秘密
我们知道交警在勘察事故现场时,常常根据刹车印的长短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并依此来推定事故责任,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推测方式是否准确,是否还应该考虑汽车的质量或者考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或者动摩擦因数等等?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列图片,物块的质量已知,请思考以下问题
讨论物块可能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对应的受力情况 若已知合力F恒定,讨论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
【笔记】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已知受力情况求 运动 情况;另外一类问题是已知运动情况求 情况.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 .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提出解决“当有外力与运动方向(直线)成一定夹角(非垂直非共线)时”的分析方法。
【笔记】通过讨论,我们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按先已知后未知的顺序做
按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建立 ,把力安坐标系进行
分别按两个坐标系列出受力的 或
结合运动条件或受力条件解出未知量
注1:当物体受力为两个,且合力方向与其中一个分力方向垂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力的 (画力的三角形)来解决。
注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在高中物理里非常常见,我们把它称为斜面模型,因为受力情况大致相同,请同学们尽量熟练掌握各个力的分力的表达式,以提高准确率和节省更多的时间。
注3:有些运动过程会复杂一些,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握好不同过程的运动情况和对应的受力情况。
如图,一小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以的初速度向右运动,由于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小物块将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滑动摩擦因素为,求:小物块的最大位移。(取)
如图,一质量为1kg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10N的拉力,小物块将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滑动摩擦因素为,(取)。求:
小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小物块2s末的速度和位移。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大小为的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金属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5。(,,取)求:
(1)金属块的加速度;
(2)2s末金属块的速度和位移.
如图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自由释放一小球,斜面斜面倾角为,斜面长为10m。求: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取)
质量为m=1kg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面上。在力F=30N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求:
加速度的大小;
(2)若斜面的长为10m,求木楔从底端到顶端所需要的时间及到达顶端时速度是大小。
如图所示,倾角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的小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的拉力作用,小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足够长,取,,)
(1)求小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求在拉力的作用过程中,小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3)若在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将拉力F撤去,求此后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
【观察与思考】
以上我们讨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基本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哦,我们还有更复杂的物理模型,见下图,这是传送带的模型。为了让同学们不至于灰心丧气我们现在只讨论水平传送带的情况,请结合实际,思考物体可能受力及运动情况,
【笔记】通过讨论,在不给出物块初始运动情况传送带初始运动情况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知道:物块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常规情况下可以是:
1、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小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物块 。
2、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 摩擦力,物块 。
3、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同向且大于传送带速度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物块 。
4、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反向时,物块受的摩擦力与速度 ,物块 。
注1:当你在思考运动问题时,无论多复杂,都要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结合起来考虑,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把运动和力结合起来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抛弃这十多年来的经验,因为经验有时候确实不那么靠谱。
注2:小编在这里给各位同学打打气,其实这类问题难度并不大,甚至要比前面的斜面模型简单好多,解决这类问题唯一多出来的难度在于把握好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情况的讨论。
注3:常见的分析题目也就是六种:1.一直加速的情形2.先加速后匀速的情形3.一直减速的情形4.先减速再加速的情形5.先减速后匀速的情形6.先减速再加速再匀速的情形,你能说出物块和传送带以什么样的初始状态才能达让物块达到以上情形吗?
如图,传送带以某一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8m,现在A端由静止释放一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最短需要经历的时间为?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18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6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观察与思考】
以上我们讨论了两种重要的模型,下面的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板块模型,他总是以一个木板和一个物块出现的,那么解决这里问题的时候又会比前面的模型难在哪里呢?
【笔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板块模型的难度在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我们在讨论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还要估计另一个物体的感受(即 情况和 情况),另外还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临界状态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状态,常以“恰好”、“最”等词出现。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明确 ,分别对各物体进行研究,包括 分析、 的分析;
2、比较各物体的 、 、 ,找出关系,列方程求解;
3、可以画出各物体的v-t图像,助于理解运动过程。
注:板块模型以其独特的魅力荣登高二物理会考的压轴题型,望各位同学认真学习,这里学明白了,高中物理也就算是真正入门了。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的小滑块,以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问:
(1)经过多少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共同的速度为多大?
(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长木板的位移?以及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
如图所示,平板车B的质量为3.0kg,以4.0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质量为1.0kg 的物体A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
(1)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2)要使物体不从车上掉下,车至少要有多长?
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分析(2)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和或牛顿第二定律或者结合运动情况明确临界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列出运动学方程
2.斜面模型
斜面模型是常见的物理模型之一,要求把物体各个方向的分力掌握熟练,这个模型的重点是正交分解列方程。
3.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的受力分析需要结合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速度,此模型的重点就是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以及运动可能性的讨论。
4.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是期末考和会考的常见压轴题,由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此模型的重点是明却研究对象和临界状态的把握。
如图9所示,用F =12 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的质量m =2.0 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 求:
(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t=2.0s时速度v和位移x的大小.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点。已知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为,AB间的距离为10m,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求:
(1)斜面的倾角为多大;
(2)BC间的距离也为多少。
如图,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0m/s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长为L=16m,现在A端放上一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大小为14m/s小物块,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0.4,求: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共经历的时间为?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的小滑块,以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求:要使木块最终不脱离木板,则木板最短为多长?
牛顿小故事三则
煮怀表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病逝以后,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墓志铭,最后一段是: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说: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