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1 同步学案 第四章 第02讲.牛顿第一、三定律(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1 同步学案 第四章 第02讲.牛顿第一、三定律(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6 09:42: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电影中,身处太空的Matt任务指挥官为了保全女主角Ryan选择了松开保险绳,飘向了无边无际的黑暗的太空。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若不考虑地球的引力,说明为什么Matt飘向太空而不能停下来?
“后坐力”之伤
网上流传了这样一张gif动画,在美国攻打阿富汗时,一名士兵在发射便携式炮时被强大的“后坐力”给打出画面外,足足有五六米远,在场士兵迅速围上去,抢救这名有些业余的战友。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后坐力”?
【观察与思考】
观察以下伽利略的实验,它们说明什么?
【笔记】我们知道这小球从不同倾角下滑时,由于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到达另一个斜面的高度也不同,将平面磨的很光滑,小球可以近似达到初始高度。因此我们认为,当平面完全光滑时,小球一定能到达同一 。当倾角为零时,小球由于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因此它会一直 ,物体之所以会停止是因为它受到了 。当然这个理论是无法用实验来证明的,因为无法找到完全 的平面,所以这个实验被称为 。理想实验是伽利略的一个实验方法。他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来维持。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讨论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鸡蛋会掉到桌子上吗? 旗子“马”将如何运动?
【笔记】我们周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运动,如人在滑雪,汽车在行驶,船在行驶,水在波动……物体共同的性质之一是: ;这种性质称为: 。对于惯性的理解我们应注意一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 。无论何时何地,物体有具有 。
(2)惯性的大小仅与 有关, ,惯性越大,反之则惯性越小。
(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 ,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 。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要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的是伽利略根据可靠的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请在下面的空格里填入合适的内容,完成对各示意图的说明.
(1)如图(1)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第二个斜面 高度的地方。
(2)、如图(2)所示,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第二个斜面上的高度要___________(填“大”、“等于”或“小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3)、如图(3)所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__________(填“恒定”或“变化”)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有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两个物体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惯性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在匀速行驶的车上,一小球吊在车厢顶上,车底板上的点在小球正下方,若小球上面的细线被烧断,则小球落在( )
A.点 B.点前方 C.点后方 D.不能确定
【观察与思考】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你认为以牛顿的聪明才智他能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什么?
【笔记】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或
。这就是牛顿 定律。
【讨论与交流】
根据前面的讨论,请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应该如何理解?.
【笔记】(1)指出了物体 运动规律—— 或 ,这是物体的本质属性。它描述的只是一种 状态,因为实际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 相同,因此,我们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 ”。但仍需强调一下牛顿第一定律本身是对理想状态(不受外力)的描述,切勿简单认为成是后面所学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运动状态 ,一旦受外力或合外力不为零, 就改变。
(3)运动状态的改变具有方向性,即“物体某个方向上受外力或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这个方向上的
就改变;其它方向上不受外力,其它方向上运动状态就 ”。
运动着的物体,若所受的一切力突然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作变速直线运动 D.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
A.在跳高起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B.旋转雨伞,其边缘的水沿切线方向飞出
C.用铲子往锅炉里送煤,铲子不用送到火里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物体的( )
A.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 B.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
C.加速度一定发生了变化 D.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观察与思考】
请根据下图,通过受力分析解释为什么马可以拉着车向前运动?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马在向前拉车的同时车也在向后拉马,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图,并回答图片中提出的问题。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及其他一些实际情形的分析,牛顿做出了如下总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对 与 ,它们总是 相等, 相反,作用在 .这就是牛顿 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何种条件下,两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都是成立的,不受质量大小,运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瞬时对应的.没有先后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差别,只有成对出现、形影相随之特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作用力是引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引力.
⑦ :牛顿第三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可以用实验方法来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D.匀速上升的气球所受浮力没有反作用力
甲乙拔河,结果甲获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
B.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
C.乙之所以输,是因为乙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之所以获胜是因为甲受到的拉力小于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
摩托车通过质量不可忽略的钢丝绳拖动货物前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启动过程中,摩托车拉钢绳的力大于钢绳拉货物的力
B.摩托车平稳(匀速)行驶过程中,摩托车拉钢绳的力等于钢绳拉货物的力
C.摩托车启动过程中,钢绳拉货物的力大于货物拉钢绳的力
D.不论摩托车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都会由于摩托车拉钢绳的力与钢绳拉货物的力是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保持二力等值的关系
如图所示,实验小车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实验桌上作加速运动,小车受到的力有______.其中小车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作用在______上;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作用在______上;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______上,方向______;______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1.力学发展史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总结.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惯性
物体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
普适性、 同时性、等值性、共线性、 异体性、同质性、 实验性。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联系
①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的。
②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单独存在,但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作用力、反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平衡力要涉及三个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④作用力、反作用力没有合力,平衡力合力为零。
⑤作用力、反作用力具有各自的作用效果,平衡力具有共同的作用效果。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D.以上三个都不是
在地球赤道上的A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于A点处的地面来说( ).
A.水平向东飞去 B.向上并渐偏向东方飞去
C.向上并渐偏向西方飞去 D.一直垂直向上飞去
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存固定的粗糙斜面上,其上面呈水平.在其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当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后,观察到m和M有相对运动,则小球m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下列选项中的( )
A.沿水平向右的直线
B.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的曲线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原因是(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密闭水箱,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均用细线系在水箱中开始时,水箱静止,细线竖直.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则( ).
A.细线均竖直
B.A线左倾,C线右倾,B线竖直
C.细线均左倾
D.A线右倾,C线左倾,B线竖直
甲乙拔河,结果甲获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
B.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
C.乙之所以输,是因为乙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之所以获胜是因为甲受到的拉力小于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则四个弹簧的伸长量、、、的大小关系为 。
?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个人经历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他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院,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1]
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著作,主要是关于自然学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的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成 就
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天文: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物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
1、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
2、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 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一直到了牛顿手里,才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另外,亚里斯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直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
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之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生物:在动物科学方面,他的一些意见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准确的。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
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政治: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其他:他还是类型学大师,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并论证了各种整体的演变,其演变是逐渐变坏,其原因则是那种综合的正义原则被破坏。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社会影响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很大。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在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学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1 / 17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电影中,身处太空的Matt任务指挥官为了保全女主角Ryan选择了松开保险绳,飘向了无边无际的黑暗的太空。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若不考虑地球的引力,说明为什么Matt飘向太空而不能停下来?
“后坐力”之伤
网上流传了这样一张gif动画,在美国攻打阿富汗时,一名士兵在发射便携式炮时被强大的“后坐力”给打出画面外,足足有五六米远,在场士兵迅速围上去,抢救这名有些业余的战友。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说明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后坐力”?
【观察与思考】
观察以下伽利略的实验,它们说明什么?
【笔记】我们知道这小球从不同倾角下滑时,由于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到达另一个斜面的高度也不同,将平面磨的很光滑,小球可以近似达到初始高度。因此我们认为,当平面完全光滑时,小球一定能到达同一 高度 。当倾角为零时,小球由于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因此它会一直 运动 ,物体之所以会停止是因为它受到了 阻力 。当然这个理论是无法用实验来证明的,因为无法找到完全 光滑 的平面,所以这个实验被称为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是伽利略的一个实验方法。他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 来维持。
【讨论与交流】
观察以下图片,讨论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鸡蛋会掉到桌子上吗? 旗子“马”将如何运动?
【笔记】我们周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运动,如人在滑雪,汽车在行驶,船在行驶,水在波动……物体共同的性质之一是: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称为: 惯性 。对于惯性的理解我们应注意一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 属性 。无论何时何地,物体有具有 惯性 。
(2)惯性的大小仅与 质量 有关, 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反之则惯性越小。
(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 ,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要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答案】D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的是伽利略根据可靠的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请在下面的空格里填入合适的内容,完成对各示意图的说明.
(1)如图(1)所示,把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上高为h处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达到第二个斜面 高度的地方。
(2)、如图(2)所示,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到达第二个斜面上的高度要___________(填“大”、“等于”或“小于”)原来的高度h,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
(3)、如图(3)所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h,就要沿着水平面以__________(填“恒定”或“变化”)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答案】1、相同 2、等于 3、恒定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有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两个物体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惯性大小相等
【答案】D
如图所示,在匀速行驶的车上,一小球吊在车厢顶上,车底板上的点在小球正下方,若小球上面的细线被烧断,则小球落在( )
A.点 B.点前方 C.点后方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观察与思考】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你认为以牛顿的聪明才智他能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什么?
【笔记】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 第一 定律。
【讨论与交流】
根据前面的讨论,请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应该如何理解?.
【笔记】(1)指出了物体 不受外力时的 运动规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物体的本质属性。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实际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我们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合外力为零”。但仍需强调一下牛顿第一定律本身是对理想状态(不受外力)的描述,切勿简单认为成是后面所学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2)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运动状态不改变,一旦受外力或合外力不为零,运动状态就改变。
(3)运动状态的改变具有方向性,即“物体某个方向上受外力或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这个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就改变;其它方向上不受外力,其它方向上运动状态就不改变”。
运动着的物体,若所受的一切力突然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作变速直线运动 D.作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答案】C
下列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 )
A.在跳高起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B.旋转雨伞,其边缘的水沿切线方向飞出
C.用铲子往锅炉里送煤,铲子不用送到火里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答案】ABCD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物体的( )
A.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 B.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
C.加速度一定发生了变化 D.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答案】D
【观察与思考】
请根据下图,通过受力分析解释为什么马可以拉着车向前运动?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马在向前拉车的同时车也在向后拉马,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图,并回答图片中提出的问题。
【笔记】通过以上的讨论,及其他一些实际情形的分析,牛顿做出了如下总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① 普适性: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何种条件下,两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都是成立的,不受质量大小,运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② 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瞬时对应的.没有先后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差别,只有成对出现、形影相随之特点.
③ 等值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④ 共线性: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
⑤ 异体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⑥ 同质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作用力是引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引力.
⑦ 实验性:牛顿第三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可以用实验方法来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D.匀速上升的气球所受浮力没有反作用力
【答案】BC
甲乙拔河,结果甲获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
B.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
C.乙之所以输,是因为乙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之所以获胜是因为甲受到的拉力小于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BC
【解析】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乙由静止被拉动,说明乙所受合力不为零,所以乙受到的拉力大于其受到的摩擦力。
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
【答案】A
摩托车通过质量不可忽略的钢丝绳拖动货物前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启动过程中,摩托车拉钢绳的力大于钢绳拉货物的力
B.摩托车平稳(匀速)行驶过程中,摩托车拉钢绳的力等于钢绳拉货物的力
C.摩托车启动过程中,钢绳拉货物的力大于货物拉钢绳的力
D.不论摩托车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都会由于摩托车拉钢绳的力与钢绳拉货物的力是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保持二力等值的关系
【答案】BD
如图所示,实验小车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实验桌上作加速运动,小车受到的力有______.其中小车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作用在______上;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作用在______上;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______上,方向______;______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重力、桌面支持力、摩擦力、拉力;小车对地球的吸引力;地球;桌面支持力;小车;桌面;水平向右;物体受到的弹力
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答案】BD
1.力学发展史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总结.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惯性
物体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
普适性、 同时性、等值性、共线性、 异体性、同质性、 实验性。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联系
①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的。
②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单独存在,但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作用力、反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平衡力要涉及三个物体(两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④作用力、反作用力没有合力,平衡力合力为零。
⑤作用力、反作用力具有各自的作用效果,平衡力具有共同的作用效果。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D.以上三个都不是
【答案】C
在地球赤道上的A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于A点处的地面来说( ).
A.水平向东飞去 B.向上并渐偏向东方飞去
C.向上并渐偏向西方飞去 D.一直垂直向上飞去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由西向东,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后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切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以地面上A点为参考系,则物体的运动为向上并渐偏向西方飞去。
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存固定的粗糙斜面上,其上面呈水平.在其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当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后,观察到m和M有相对运动,则小球m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下列选项中的( )
A.沿水平向右的直线
B.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的曲线
【答案】C
【解析】劈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改变,保持静止;竖直方向合外力向下,所以小球将竖直向下运动。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原因是(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答案】D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密闭水箱,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均用细线系在水箱中开始时,水箱静止,细线竖直.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则( ).
A.细线均竖直
B.A线左倾,C线右倾,B线竖直
C.细线均左倾
D.A线右倾,C线左倾,B线竖直
【答案】B
【解析】取相同体积的球和相同体积的水做比较,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越想停留在原处,质量小的被挤向前。
甲乙拔河,结果甲获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
B.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
C.乙之所以输,是因为乙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之所以获胜是因为甲受到的拉力小于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BC
【解析】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乙由静止被拉动,说明乙所受合力不为零,所以乙受到的拉力大于其受到的摩擦力。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则四个弹簧的伸长量、、、的大小关系为 。
?
【答案】
【考点】作用力、反作用力
【解析】①③④都可以转化为②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个人经历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他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院,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1]
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著作,主要是关于自然学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的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成就
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天文: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物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
1、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
2、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 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一直到了牛顿手里,才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另外,亚里斯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直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
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之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生物:在动物科学方面,他的一些意见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准确的。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
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政治: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其他:他还是类型学大师,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并论证了各种整体的演变,其演变是逐渐变坏,其原因则是那种综合的正义原则被破坏。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社会影响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很大。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在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学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