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4 17: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温故知新:
1.四大文明古国是?
2.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是?
一读教材:提出问题
阅读单元引文第一段,看一看讲了哪两个重要问题?
1、中华文明的特点?
2、夏商到秦汉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①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②多元一体;
③源远流长;
④生生不息。
①夏、商、西周:
②春秋战国:
③秦汉时期:
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导入新课:
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走向产生。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读教材: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总结讲了哪几个问题?
1、旧石器时代:含义、代表、特征?
2、新石器时代:含义、时期、各自的代表、特征?
3、中国原始社会概述?
二读教材:梳理知识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含义、代表、特征?
打制
元谋人
北京人
(时间)
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含义、时期、各自的代表、特征?
含义:打磨结合(大量用陶、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修建村落)
距今7000—
5000年前:
距今约5000年
的——晚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陶、粟、临潼姜寨遗址
——水稻、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玉器
祭坛
神庙
3、中国原始社会概述?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
大汶口文化红陶
龙山文化蛋壳陶
红山文化玉龙
良渚文化玉琮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
共性特征: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流域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牙的习俗
龙山文化
黑陶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分步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
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
一读教材: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顾名思义讲几个时期?
看第一段讲了哪几个重要名词?
第二、三段讲了什么问题?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联盟时期:
1、三皇五帝:
2、 华夏始祖:
3、“禅让” 制:
4、“万邦”时代:
(二)夏朝:
1、建立:时间、人物、地位
2、 政治制度:
3、夏朝的灭亡:
4、夏商历法: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联盟时期:
1、三皇五帝:
2、 华夏始祖:
3、“禅让” 制:
4、“万邦”时代: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 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出自(《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出自《吕氏春秋》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二读教材:梳理知识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联盟时期:
1、三皇五帝: 2、 华夏始祖:
3、“禅让” 制: 4、“万邦”时代:
(二)夏朝:
1、建立:时间、人物、地位
2、 政治制度:
3、夏朝的灭亡:
4、夏商历法:
世袭制;夏王;中央;直接和间接统治地方。
《夏小正》;殷历(干支纪年法)
一读教材: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梳理商和西周分别讲了哪些问题?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商朝建立:
2、盘庚迁殷:
3、甲骨文:
4、青铜器:
5、政治制度:
6、商朝灭亡:
(二)西周:
1、建立:时间、人物、事件、都城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何尊
5、民本思想
困 境 一
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
困 境 二
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
困 境 三
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的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目的:拱卫王室、巩固周朝的统治; 
核心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分封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人口);  对象:主体是同姓亲族;另外还有:功臣、姻亲、古老方国、殷商降族; 
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
诸侯的义务:拱卫王室、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  
积极影响:①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②③——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影响: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分裂割据,威胁中央。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多角度认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学案第3页)
1、分封对象的多元化;
2、等级森严;
3、层层分封;
4、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宗法制:
性质: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
小宗:
作用:①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岁)
妾二 D.二哥(22岁)
A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宗法制:
性质: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
小宗:
作用:①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c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宗法制:
性质: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
小宗:
作用:①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血缘亲情有关的节日、风俗都渊源于宗法制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 ,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族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礼乐制度——周礼
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将宗法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
主要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
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
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三者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基础和实施法则;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二者互为表里(基础),相辅相成。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分封制
礼乐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血缘纽带(里)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权利的分配
权利的继承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井田制:国有为名(周天子名义上占有)
的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分封制
礼乐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血缘纽带(里)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权利的分配
权利的继承
分封制度-天下归姬: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分封主体?同性亲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严格的等级秩序
规范社会行为。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三听讲解:重难突破
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
1、建立: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
5、民本思想
阅读课本解析探究的两段
材料,尝试翻译一下?
民本思想: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恤民、安民、爱民、顺应民意,强调君民相互依存等。
从部落到国家
三代
夏、商、周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约1600年BC,商朝(殷朝)建立。
1046年BC,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王位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等
殷墟遗址(盘庚迁殷),成熟的甲骨文,精美的青铜器等
分封制度-天下归姬,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三代
统治特征
夏: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
商:内外服制度、周: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
商:甲骨文的占卜功能等
表明早期政权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王位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等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中华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整笔记:构建体系
单元引文
1、中华文明的特点?
2、夏商到秦汉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含义、代表、特征?
2、新石器时代:含义、时期、各自的代表、特征?
3、中国原始社会概述?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联盟时期:
1、三皇五帝:
2、 华夏始祖:
3、“禅让” 制:
4、“万邦”时代:
(二)夏朝:
1、建立:时间、人物、地位
2、 政治制度:
3、夏朝的灭亡:
4、夏商历法: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四整笔记:构建体系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商朝建立:
2、盘庚迁殷:
3、甲骨文:
4、青铜器:
5、政治制度:
6、商朝灭亡:
(二)西周:
1、建立:时间、人物、事件、都城
2、 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4、经济发展:
(1)农业
(2)井田制
(3)青铜铸造——何尊
5、民本思想
四、中华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大制度的关系
五做检测:巩固日清
1、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A.商朝内外服制 B.西周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隋唐科举制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B
A
五做检测:巩固日清
3、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 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D
五做检测:巩固日清
下节课复习提问重点:
1、中华文明的特点?(导言)
2、概述石器时代我国古人类代表?
3、夏、商、西周建立和灭亡,时间、事件?
4、西周: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及三大制度的关系
井田制及经济发展状况
5、中华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