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4 17: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众星捧月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当他们一旦受了封,虽对大宗君主是小宗,但回到自己的小宗族中,却成了本族的大宗宗子,成了那里至高无上的君主。……这样一来,实际就意味着实行宗法分封的君主在分封出的这块土地上,反倒不如他的臣有权威。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公元前221
公元前256
周平王东迁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国灭周王室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几点变化:
1.周朝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2.民族关系重要变化(华夏认同)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公元前221
周平王东迁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铁锄
春秋青铜牛
郑国渠
都江堰
芍陂(春秋)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李悝变法
变法运动
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公元前221
公元前256
周平王东迁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国灭周王室
公元前356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具体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材料
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各项法律,并且前后推行这些法律长达10年之久,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奏开帝业”。
——摘编白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根据课本材料,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百家争鸣:关注“学习聚焦”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纷杂(多);“争鸣”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史记》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汉书》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稷下学宫:齐国,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术中心。汇集诸子百家中绝大部分门派,成为“百家争鸣”的缩影
派别 代表人物 时代 思想主张 备注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阴阳家 邹衍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请同学跟大家分享有关这些人物的思想价值或名人轶事
孔子

(甲骨文)
说文解字:亲也。从人从二。

老子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辨,大智若愚,大视即无视…… (易中天)
老子




唯物
辩证
无···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人生: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政治:贵族政治开始向封建官僚体制过渡。(宽松环境)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封建经济的逐渐确立。(物质条件)
阶级:传统贵族的没落,士阶层的日益活跃。(阶级基础)
军事:诸侯国为在兼并战争中脱颖而出,重视人才。(现实需要)
文化: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文化继续下移。(舆论阵地)
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对思想有何影响?
出现原因分析

政治秩序
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
战争不断
变法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
思想活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