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商周
部族国家过渡到
华夏国家
春秋、战国
大一统郡县制
国家产生
隋唐、宋
制度更新奠定
后世政治制度格局
晚清
面对外界压力
进行社会变革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王徽之
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冲
卿何署?
官有几马?
不问马,何由知其数?
马比死多少?
未知生,焉知死?
——《晋书·王徽之传》
车骑将军
王羲之第五子
结合P38历史纵横思考: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思考:九品中正制的长期实施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材料二: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中小地主阶层的崛起要求打破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隋唐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材料一:“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皆怀牒(户口)自列于州县。”
——《新唐书·选举制》
材料二: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
思考: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加强中央集权
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使得选官制度更为成熟、完善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BC202
汉朝
德才、门第-门第
九品中正制
品行
察举制
考试成绩
科举制
中正官评级授官
地方向中央举荐为主
中央征辟为辅
考试
思考: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更注重学识才能,
而不是门第家世。
①
②
③
选拔形式:
选拔方式:
严格执行考试选拔,
而不是中正品评。
更为制度化、
公平、公正
选拔标准:
二、中央官制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皇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审议政令)
吏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刑部
工部
敕
思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什么作用?
政事堂
二、中央官制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220
581
618
BC202
东汉
思考:中央官制的演变体现什么发展趋势?
BC221
25
西汉
秦
三公
九卿
皇帝
尚书台
三公
皇帝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尚书省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曹魏】
【西晋】
皇帝
三公
九卿
【决策】
【执行】
中朝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初
220
581
618
唐中后期
租调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政府
丁男
(成年男子)
户
(一夫一妇)
永业田
口分田
租
庸
调
(田租)
(力役)
(贡品)
授田百亩
缴纳税项
思考: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需要什么条件?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初
220
581
618
唐中后期
租调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
结合地图与教材,
分析两税法出现
的原因?
安史之乱民户迁徙,土地买卖兼并盛行。
农民脱离户籍情况,导致国家财政危机。
780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初
220
581
618
唐中后期
租调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780
唐德宗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 《资治通鉴》
思考: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标准、项目、对象、次数……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初
220
581
618
唐中后期
租调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780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人丁
财产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户税、田税
授田农民
不分农商,
一律纳税
一次
夏、秋两季
思考:赋税制度的演变体现
什么发展趋势?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思考: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中任选一项,搜集相关史料,说明在该制度创立之先有怎样的“渊源”,这一制度到宋代又有怎样的“流变”?
商周
部族国家过渡到了
华夏国家
春秋、战国
大一统郡县制国家的产生
隋唐、宋
制度更新奠定
后世政治制度格局
晚清
面对外界压力
进行社会变革
隋唐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奠定唐朝的繁荣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