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目录
新课导入
01
整体感知
02
学习探究
03
课堂小结
04
板书设计
05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 边疆的小学
在祖国的西南,有这样一所小学。小学里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在一起共同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一起走进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
02
整体感知
吴然 1946年生,云南宜成县人,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整体感知—— 作家介绍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特点非常明显:住在河谷坪坝的有回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布依族、阿昌族和水族;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和基诺族;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
整体感知
傣族,又称泰族,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
少数民族介绍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少数民族介绍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少数民族介绍
德昂族,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中国一侧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
少数民族介绍
摔 跤
坪坝
凤尾竹
洁白
打扮
鲜艳
飘扬
汉族
朗读
学习生字
bà
hàn
yàn
bàn
yánɡ
dú
shuāi jiāo
fènɡ
jié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上短下长,下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得短而扁。下边的“辰”,第一笔横要长,第二笔撇要舒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提的下面,“戈”横短斜钩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得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上半部分的“壮”要写得略扁,下半部分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坪 坝
平坦的场地。
穿 戴
穿着;佩戴。
好 奇
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凤尾竹
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的植物。
蝴蝶飞来了
鲜艳
服装
摔跤
打扮
安静
坪坝
铜钟
凤尾竹
洁白
飘扬
绒球花
识字游戏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第三部分: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堂小结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可爱的学校。
第二课时
03
学习探究
学习探究——“新鲜”语句
1.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不同”与“同一”进行对比,体现了这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小学。
学习探究——“新鲜”语句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窗外十分安静”是因为树枝、鸟儿、蝴蝶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体现了学生读书的声音十分动听。
学习探究——“新鲜”语句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写了小学生们下课在玩耍,还写了来看热闹的小动物。衬托出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习探究——“新鲜”语句
4.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通过写校园里的景色,体现了校园的一片祥和。升华主题,写出了作者对这所校园的爱,让读者对这所小学难以忘怀。
学习探究——学校特别的地方
景色美
通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体会景色美。
衣着美
同学们用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朗读声美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体会同学们朗读声的动听。
行为美
通过“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一句,体会同学们对动物友好,对老师尊重,对祖国热爱。
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1
描绘景物,衬托情景。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2
善用动作描写,生动具体。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3
运用排比,使文章更有层次。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4
大胆想象,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0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对照课文,想想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平时是一幅什么景象呢?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关键词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大树下
0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上和课下
点 题
穿戴不同
美丽可爱
认真读书
充满快乐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团结友爱似亲人
幸福祥和如一家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