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件(第2课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件(第2课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6 23: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二课时
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 …
… …
0 3
生态破坏
… …
… …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C
土地退化
概念: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
主要类型: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①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
②间接后果: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种植防风林:在农田边缘种植高大乔木,构筑防风林,用以抵御风蚀,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保护性犁地:犁地时将原先的庄稼茬、秆和根保留在土层里,借此提高土层的稳固性,改良土壤的结构。
修建梯田 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阶梯式农田,以利于蓄水保土,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方式。
带状耕种和沿等高线犁地 庄稼沿土地的斜坡、地形的边缘弯曲排列种植,在平缓的斜坡地上沿等高线犁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生态破坏|荒漠化
生态破坏|盐碱化
生态破坏|沼泽化
读图 1-20,完成相关任务。
1. 以某一水土流失区为例,说明主要侵蚀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和典型景观特征。
2. 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水土流失区?查找有关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具体的治理举措。
1.以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主要为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的特点:①流失量大②侵蚀强度大③流失面积大④时空分布集中。
典型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 1-20,完成相关任务。
1. 以某一水土流失区为例,说明主要侵蚀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和典型景观特征。
2. 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水土流失区?查找有关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具体的治理举措。
2.以南方丘陵山地为例
水土流失的成因:①红壤广布,土质抗蚀力弱②降水集中冲刷力强③,地形复杂,起伏较大④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
治理的措施:封山育林,种植油松、马尾松、茶树等保持水土;调整农业结构,在丘陵区退耕还林,严禁陡坡开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营造薪碳林、开发小水电、发展沼气等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进行小流域治理,鼓励个人、企业承包荒山;必要时进行生态移民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危害:会减弱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并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
大海雀(1844年灭绝)
北极大企鹅
高加索野牛(1925年灭绝)
欧洲的野牛
灭绝物种纪念碑
塞舌尔象龟(1800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
1918
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
袋狼(1948年灭绝)
又称塔斯马尼亚虎
生活在新几内亚热带雨林和澳大利亚草地
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2018年3月20日,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因病情恶化,以安乐死的方式离世,终年45岁。
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人为原因: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建立动植物园→保护濒危动植物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历史上农业生产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 17 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爱尔兰选择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缓解了人口和粮食压力,却明显降低了当地农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1845 年,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土豆品种不多,缺乏抵御真菌病等的基因,土豆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饥荒,近 100 万人死于饥馑和饥荒带来的疾病,超过 150万人被迫移民。
1. 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2. 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3. 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1.主要因为爱尔兰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耐旱耐瘠薄,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土豆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
2. 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2.土豆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历史上农业生产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 17 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爱尔兰选择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缓解了人口和粮食压力,却明显降低了当地农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1845 年,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土豆品种不多,缺乏抵御真菌病等的基因,土豆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饥荒,近 100 万人死于饥馑和饥荒带来的疾病,超过 150万人被迫移民。
3. 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稳定性。
纪念爱尔兰大饥荒的雕塑
▋▋环境问题
… …
… …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在发展中产生,也会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由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造成。如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人类注重环境保护,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例如:新加坡。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压力大,素质低;2、经济技术水平低,经营粗放,环保能力差;3、有时承接发达国家污染较重工业的转移。
乡村环境问题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减少、物种灭绝
城市或发达国家主要为环境污染二、三产业和居住地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集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区域性或全球环境问题
酸雨随着大气影响到很远地区;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全流域将受到影响,例如多瑙河;
破坏热带雨林、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全球变暖;
制冷工业中氟氯烃的排放,导致平流层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自然原因
Read the picture and thinkK
… …
… …
1.地形:封闭低洼的地形(盆地、山谷),污染物不易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稳定的大气环流:微风或逆温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
3.水域:相对封闭水域(或静水环境),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差,易产生水污染。
措施
Read the picture and thinkK
1.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燃料),同时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加强国际合作(全球性问题)。
2.生态破坏: 控制人口数量;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恢复植被、水域,增强环境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短缺:
“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增加进口渠道。
“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资源循环利用。
科学家们从全球51个银杏种群中,采集到了545个银杏标本,按理来说这些银杏生活的国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从基因角度来看它们的差异性应该非常大。但科学家们却发现,目前全世界各地的银杏都是我国天目山种群传播出去的。而这对于银杏的生存而言极为不利,这是因为基因相似度较高意味着它们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一旦外界环境做出小小的改变,它们就可能会全军覆没。比如:如果有一种传染病能够导致银杏个体染病,由于银杏的基因多样性高度相似,以至于它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相似,最终使得它们灭绝。
银杏如此常见,为何已是濒危植物?
遭到毁坏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尽管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7%,但所拥有的物种却占到地球物种总量的一半以上。
热带雨林正在被大规模地毁坏。据保守估计,全球热带雨林年均损失约 0.6%,倘若照此速度,两个世纪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损失殆尽。热带雨林的毁坏,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 …
… …
0 4
我国环境保护概况
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防治开始的。
生态保护的特点: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
我国环境保护概况
全球环境问题
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
  
2019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Beat Air Pollution)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到1991年3月底,先后有2248人患病,1004人死亡。
自学窗
Self-study window
… …
… …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62年。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激起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读 后 感
… …
… …
… …
… …
… …
… …
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3题。
1.该植被是
A.草原 B.苔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读“江西省地图”,完成4~5题。
4.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①山地丘陵面积较广 ②全年降水丰沛 
③土质疏松,多黄土 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水旱灾害加剧 B.湖泊淤积
C.土壤盐碱化加重 D.河床抬升


7.“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以上歌词描述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全球变暖
C.资源短缺 D.土地荒漠化
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8~9题。
8.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为环境污染 B.①为环境污染;②为资源短缺
C.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生物多样性减少 D.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环境污染
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A
D
B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1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
【解析】10.B 11.A 第10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11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B
A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12~14题。
12.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冬冷夏热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樵采
13.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
A.土地退化 B.旱涝频发
C.寒潮加剧 D.滑坡增多
14.为了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  )
A.大面积造林 B.开发新能源
C.加速城市化 D.引水灌溉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D
A
B
1948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 而获诺贝尔奖。最初DDT 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然而1962 年出版的某科普杂志却使DDT臭名昭著——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的生物, 对人和环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 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而濒临灭绝,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 的污染而畸形。DDT 不仅损害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另外,DDT 还具有高残留性,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的成分。据此完成(1)~(2)题。
(1)因DDT 的发明,米勒可谓名利双收。但仅仅十几年后,某科普杂志就披露了DDT 的危害,又使它臭名昭著。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说明环境问题具有的特点是 ( )
A.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 规模的全球性 D. 影响范围的区域性
(2)DDT 的高残留性使得它在生物链中攻无不克,就连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的成分,这说明其危害具有 ( )
A. 不可预见性 B. 不可逆性 C. 全球性 D. 区域性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C
A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大量的尘土。据此完成1 ~ 2 题。
1. “黑风暴”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 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水位下降
C. 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2. “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 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 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 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 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D
A
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 ~ 4 题。
3. 图中数码的含义,正确的是 (  )
A. ①生产产出 ②经济过程 ③资源 ④环境
B. ①经济过程 ②生产产出 ③环境 ④资源
C. ①资源 ②经济过程 ③生产产出 ④环境
D. ①生产产出 ②资源 ③环境 ④经济过程
4. 下列行为或现象,与环节⑤的含义相吻合的是 (  )
A. 实行清洁生产 B.实施节能减排
C. 退耕还林还草 D.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D
A
读下图,完成5 ~ 6 题。
5. 这幅漫画说明 (  )
A. 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 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 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 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6.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 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 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 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 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业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D
B
读下面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7 ~ 9 题。
7. 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渍化 D. 温室效应
8. 导致该地区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A. 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B. 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 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 水土流失
9. 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 退耕还林还草
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农业基地
D. 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 …
… …
D
B
B
人类活动
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概述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概念
分类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