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1《创造性宣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1《创造性宣言》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3: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创造宣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见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1.积累字词。(见学习指导一二题)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4)议论文有哪几类?(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学生朗读课文。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多媒体展示)(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总结: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四、第一课时小结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五、课后作业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2.思考本文运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并能结合课文具体分析。3.寻找当代或身边现实生活中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实例。第二课时说明: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品读鉴赏课文,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语言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自信,感悟自信,从而在生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一、品读课文,体会特色1.思考: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总结: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下提供的例句是文章中出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主要例句。学生不一定都能涉及,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的讲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排比(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总结: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总结: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总结: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比喻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教师小结: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二、感悟自信(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张海迪的资料。)教师导入:这里是有关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介绍,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三、总结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四、课堂练习1.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2.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五、课后练习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关问题。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1)用“——”划出错误观点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2)用“[ ]”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3)用“~~”划出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4)用“( )”标出理论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2.以“感悟自信”为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可以运用上课使用过的事例,也可以另外找类似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