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教学准备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毛主席的画像及资料。
井和人们缺水生活的图片。
生字词语及句子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我爱北天安门》谁来说说,这首歌赞扬了谁?你真棒!这首歌赞扬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出示毛主席画像)教师简介毛主席:毛主席名叫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一生为国家,为人民着想,人民永远怀念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沙洲坝,看看那儿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结合课题,分散识字
齐读课题。课题中有3个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哪个小朋友看出来了?出示“吃”,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师:左边是口字旁,右边读“乞”,合起来就读“吃”。课文中也有一个到口子旁的生字,是哪个字?(叫)(出示“叫”)跟老师读,谁会用“叫”组词?谁来大叫一下。出示:吃、叫和 有关,所以都是 字旁。课题中另一个生字是什么?出示:“忘”,这个字上面是死亡的“亡”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底,就读“忘”,谁会用“忘”组词?课文中还有两个姐妹,你们看看哪里长得像?出示:“想”“念”,引导分析字形,归纳出示:忘、想、念,都和 有关,所以都是 字底。我们来看这个生字,出示:“井”找生拼读。师:这个字是后鼻音,跟老师读,谁用“井”组词?大家还要认识这个字,出示:“亲”,这个字是前鼻音,读“亲”,跟老师读,“亲”“乡亲”、“亲人”。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请大家拿出笔,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标上序号。
下面请大家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中有几个词很特别,先来读准它们。出示:村子、时候、住过、地方,教师带读后,师:大家看看这四个词读音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它们都是带轻声的词语。师:带轻声的词语,读的时候要“前重后轻”,来跟老师一起读。
课文中有些句子带有新词,我们还要把句子读通顺。先来读词语,依次出示词语:“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找生读词语。师: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好句子。出示句子:1.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找生读,再齐读。再来读第二组词语,依次出示:毛主席(“席”字上面是要我们认识的偏旁,叫广字头,大家读课外书时见到的“度”,也是广字头)大家再读这个词。出示:“带领”找生读,师:带领就是领导、率领的意思。再读一下后两个词,出示:“战士、乡亲们”师:“们”也读轻声,用刚才读轻声的方法,再读这个词。好,我们把词语连起来读句子,出示:2.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师带读,找生读,再齐读句子。
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生字认识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了,我们来检查读书,课文3个自然段,请3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谁是挖井人?”
学生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之后交流,板书。
“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见过吗?出示:水井的图片和象形字“井”,引导学生找出实物和象形字的相似之处。师:这就是井,在以前,农村生活离不开它,有了井水,人们就能洗衣做饭;有了井水,人们就能喂养牛羊牲畜,浇灌花草庄家。井对农村生活太重要了。
沙洲坝这个村子当时有“井”吗?没有“井”就缺水,缺了水人们生活就困难了。我们来看图片,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之后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让生读,老师还找了一段童谣,出示:“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出示句子,让生再读: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大家都来想象一下,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乡亲们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找生交流,之后,出示:小朋友没有水喝,会 ;小狗没有水喝,会 ;小花没有水浇,会 。找生交流。
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出示: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很远”说明了什么?
根据这个句子,谁能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毛主席见到乡亲们吃水这么困难,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有了这口井,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小朋友喝了井水,会 ;小狗喝了井水,会 ;小花喝了井水,会 ;找生交流。乡亲们喝了清甜的井水,会想到了谁? 乡亲们会对毛主席说什么? 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感激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落实写字,指导书写
要求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分类进行指导。“吃、叫”都是口字旁,左右结构。“江、没”都是三点水旁,左右结构。“以”字笔画虽少,但字的重心难摆,重点指导。
讲要领,范写“吃、没、以”。
学生描摹,练习书写。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下继续在书上临摹书写其它四个生字。
课下请爷爷奶奶讲有关“红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