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激趣导学的方法,运用生物学经典实验—哈维的血管捆扎试验,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小鱼的活体实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科学素养。最后通过设计走进生活,模拟救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6单元第15单元章第1节《人以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青筋”“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
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
六、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尝试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区分这三种血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2、通过描述血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七、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2、实验操作视频资料,有关血管的视频图片资料。
八、教学流程图(图中 代表多媒体 代表教师活动 代表学生活动)
体验哈维的实验、分析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
边看视频边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小组评价,提出操作时遇到的问题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及血管,我们知道城市中的交通能井然有序,在我们的血管中也有井然有序的血管。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如何流动,是否循环流动使用投影仪展示:人体的血管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和什么有关系?板书课题《血液循环》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自主实验、体验哈维的实验 、分析讨论 模拟实验:哈维的血管捆扎试验要求:1、小组内一个学生,用绷带将上臂扎紧(注意:绷带扎的时候不能过长,观察到现象后立即解开绷带)2、观察有什么现象,摸一摸肘和腕处的脉搏 1、学生亲自体验哈维的实验2、学生观察现象(肘和腕出的脉搏不见了,前臂肿胀起来了)3、学生分析原因(哈维的猜想1、血液在血管里是循环流动的2、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一种血管,这种血管把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液连通起来——毛细血管) 体验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自主学习了解实验明确观察任务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自主学习阅读1、实验材料尾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自制的玻璃水槽、滴管、纱布、盖玻片2、实验过程(1)根据鱼的大小剪合适的纱布,平铺在水槽中。(2)在水槽中滴入清水(3)把小鱼平放入水槽中,用纱布包起来,露出尾鳍。(4)尾鳍平贴在水槽边缘,盖上盖玻片(5)放在显微镜上观察鱼尾鳍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多媒体出示问题:1、为什么选择尾鳍透明的小鱼?2、为什么用纱布包裹小鱼,并把小鱼保持湿润或有水?3、强调使用低倍物镜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验过程,并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看视频感受实验 1、多媒体播放实验操作视频2、并在播放过程中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小鱼身体保持湿润 ,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3、复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回答问题2.学生回忆显微镜操作步骤 通过视频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学生生命观的科学素养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1.多媒体展示实验规则2.提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事项3.多媒体展示问题:4、指导学生操作实验5、评选优秀小组做“小指导员” 1、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2、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明确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感受生物学的乐趣。
师生互动反馈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评比 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 及时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激励学生在评比中不断提高
1、多媒体展示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视频2、选择你看到的三种不同的血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认识三种血管血流速度,血液流动的方向。并将你们的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血管的种类及血流特点 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抽血或输血时,护士在针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往往需用胶皮管捆扎。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根据出血情况,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急救 学生讨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巩固提升 巩固知识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走进生活,模拟救援
课堂总结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1.今天你在知识、方法和能力上收获了什么?2.对实际生活中的启示3.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该怎样去做?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谈收获 通过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十、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1、填表
名称 管壁 管腔 血液流动的速度 弹性大小 概念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2、看以下图形表示的选择血管排序正常的是( )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
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
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
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的是( )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4.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毛细血管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阅读教材中实验过程
师生互动 反馈实验
出示实验规则及评比细则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看图思考
展示人体的血管图片片
出示指导自学的问题
自主学习 了解实验
插入(
阅读教材中实验过程
小组合作 操作实验
观看视频 感受实验
视频播放实验操作步骤
播放过程中提出问题,复习显微镜操作方法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播放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视频
讲解血管特点及血流方向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走进社会,模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