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阐明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
阐明气孔的开闭原理
4、教学准备: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制作PPT演示稿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或向日葵一生需吸收水分200公斤以上;小麦结出1Kg果实要消耗水300~400Kg。师:折算一下,植物所吸取的水,积存和组成植物体的并不多,一般只占吸收总量的2%左右。思考: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8%的水哪里去了?⑵水是从哪儿散失的? 阅读资料,产生疑问,作出假设:……可能散失到大气中去了。
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1)锥形瓶内的液面为什么下降?(2)塑料袋内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3)比较两个瓶内水的液面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师:我们把这样一个过程叫作蒸腾作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那么,现在请你解释一下,植物吸收的98%水分到哪里去了?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猜测:可能蒸发;可被植物体利用;可能散失。塑料袋壁上有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大量水分可能从叶片散失。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外界环境。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那么,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吗?展示:叶片的立体和平面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表皮的特点,是否有可能存在气孔?实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保卫细胞有什么特点气体是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出来的?展示资料1:据观察,每平方厘米的紫花苜蓿叶面,上表皮有16900个孔,下表皮有13800个气孔。不同的植物,叶面上的气孔数量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气孔多数藏在叶片的下面,但浮在水面的植物,如睡莲与荷花等,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面。 展示资料2:据测定,大多数植物白天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可以蒸腾失水15至20克,夜间也在慢慢地蒸腾,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失水1至20克。 师:哪种结构会来控制蒸腾作用的强弱呢?(植物通过哪种通道散失的水分?怎么控制散失的量?)气孔为什么会张开和闭合呢?展示动画:气孔的运动 猜测:叶片上应该有小孔。学生在图片上观察到小孔可能存在的部位。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气孔,绘制气孔模式图分化成的两个像扁豆一样的细胞组合而成的。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气孔的大小可能会变化猜想、图解(一个长条形的气球,一侧壁较厚,不断地吹气,会发生形状变化)观察,验证猜想
蒸腾作用的意义 大部分水蒸腾了,是否一种浪费呢?对植物自身有什么生理意义呢?情境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是能够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分析、讨论、归纳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强烈的阳光灼伤植物体。
知识运用 问题1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2炎炎夏日,人的皮肤如果长时间曝晒会被晒伤而植物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为什么?3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些枝叶,还放在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