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人一筹:新初三暑期科学培优辅导7《光的折射和透镜》

文档属性

名称 胜人一筹:新初三暑期科学培优辅导7《光的折射和透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7-18 11:51:32

文档简介

新初三科学培优辅导7《光的折射》
参考答案
知识提要
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A
A
C
C
C
C
C
D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C
B
A
C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
16、(1)前 (2)凹透镜
17、凹透镜 正立 缩小
18、光的折射
19、M’N’ MN 60° 60° 30°
20、45? 大于
21、大 因为通过三棱镜后,红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小
22、35~42 0.1 A 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相当于凸透镜,能对液柱起放大作用。
23、偏向 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24、看不到海市蜃楼奇观了;筷子的一部分放入水中不发生弯折了;看不到美丽的彩虹了;星星不再是一眨一眨的了;眼镜起不到矫正视力的作用了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胜人一筹:新初三科学培优辅导7《光的折射》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购买的本编写组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难问题,均可QQ(1617369420)咨询。
中考考点:
▲1.光的折射
①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②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③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2.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②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2f)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③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④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3.我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知道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知识提要:
1、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里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折射现象的光路是 的。
3、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两者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凸透镜
凸透镜
外 形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
的作用
折射后
折射后
焦点类型
两个实焦点
两个虚焦点
三条特
殊光线
①平行光折射后穿过
②射向中心的光线 射出
③焦点出来的光线折射后 射出
①平行光折射后
②射向中心的光线 射出
③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 射出
4、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是 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
(2)成像性质不同:实像 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不同: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在 上呈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注:中考不作要求,可作为兴趣了解):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透镜
U=∞
(平行光)
V=f
像与物异侧
成一点
测定焦距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电影机
U=f
V=∞
同侧
不成像
探照灯的透镜
UV>f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凹透镜
物在镜前任意处
V同侧
缩小、正立、虚像
6、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其中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所成的像是 。
7、近视与远视的成因、特点和矫正方法:
成 因
特 点
矫正方法
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
戴凹透镜
远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或晶状体曲度过小
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
聚焦在视网膜
戴凸透镜
例题解析:
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解析 我们能看到鱼,是因为鱼身上有光线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进入人眼,逆着光线看去,以为光是从比鱼实际位置高的地方发出的,故D正确。
答案 D
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解析 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如果不对图片进行仔细分析,很容易误认为是凸透镜而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答案 C
3、张老师上课时戴眼镜的模样很滑稽,如图所示。她说:“我这样戴眼镜有独特的效果──当我站在讲台前的时候,既能从上面看得清后面的同学有没有开小差,向下又能看清面前课本上的文字”。根据这些可判断张老师所患的眼睛问题及所配戴的眼镜的种类是(  )
A、近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凸透镜
解析 此题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把握住:①从上面(不通过眼镜)看,能看清后面的同学有没有开小差;②向下(通过眼镜)看,能看清课本上的字;只要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张老师从眼镜的上方看时,能看清后面的同学是否开小差,说明张老师不是近视眼;而向下透过眼镜,才能看到课本上的字,这就说明了张老师经眼镜的矫正,看清了近处的物体,即张老师是远视眼,那么张老师所带的眼镜应是凸透镜。
答案 D
4、请完成下列的光路图:
(1) (2)
解析 (1)射向凸透镜中心的光线直线射出,从凸透镜焦点出来的光线折射后会平行射出;射向凹透镜中心的光线会直线射出,平行光折射后会发散,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2)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1) (2)
5、小华去郊游,到达一条小溪前看到水中的鱼在云中穿梭,这是因为云在水面上发生了 的缘故,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 (选填“高”或“低”),这是光在水面上发生了
形成的。水中的鱼看到溪边的小华要比实际 (填“高”或“矮”)。小华若想从岸上用鱼叉刺中鱼,该向 (选填“看到的地方”、“看到的后下方”或“看到的前上方”)刺。
解析 (1)射到水面上的光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反射现象,人看到的水中云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云的虚像;
(2)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高的鱼的虚像;若想刺中,需向鱼的实际位置即看到的后下方刺。
(3)岸上的人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所以鱼看到的人也是变高的虚像;
答案 反射 高 折射 高 看到的后下方
6、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15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结合光的折射定律和图表进行作答。
答案:(1)增大 41.8(或42) (2)小于
《光的折射》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下图中的四种情景,所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3、光束AB射到一玻璃球表面,经折射而穿过玻璃球,则其中可能正确 的光路图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a???? B、b??? ?
C、c??? ?D、d
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屏(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a移到b点时,表示液面(  )
A.上升   B.不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下降   D.都有可能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通过潜望镜看到海面上的船只 B.在平静的水中看到大树的“倒影”
C.用汽车观后镜看到车后的物体 D.从岸上看到游泳池底好像变浅了
6、玻璃板下面垫着一张报纸,台板上滴一滴水,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当烛焰距镜20厘米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厘米 B、7厘米 C、9厘米 D、10厘米
8、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将透镜用黑纸遮挡去半边,则实验的结果是( )
A、不能成像 B、与原先一样
C、成半个像 D、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降低
9、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这样才能形成正常的视觉。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
A、20°、70° B、20°、20° C、70°、20° D、70°、70°
11、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2、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的凸透镜(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14、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和S点重合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5、小李与小胡用同一照相机给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如图所示,甲是小李拍的,乙是小胡拍的。根据底片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拍照时所选镜头焦距一样,则小李离被拍的同学的距离远
B.小李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小胡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小胡要使底片上的象与小李的一样大,小胡应靠近被拍同学,同时增大镜头与胶卷的距离
D.小胡要使底片上的象与小李的一样大,小胡应远离被拍同学,同时增大镜头与胶卷的距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
16、最早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引进台湾的蔡瑞芳最近宣布,因长期观察发现有手术患者多年后视力恶化,今后将不再动这种手术。引起民众对手术安全性的关注。
(1)近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而造成视觉模糊。
(2)激光矫正近视是用手术的方法将人的角膜精确地切削成相当于一个 的形状(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从而改变屈光,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7、很多城镇居民家的房门上都安装了“猫眼”,不用开门就能看清叫门者是谁。“猫眼”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房门小孔内的一枚 镜,所看到时“人”是 立、 (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
18、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 造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界面是 ,法线 ,入射角是 ,反射角 ,折射角是 。
20、一束光线与平静的水面成45?角入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为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必定 9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1、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 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22、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
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
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
就应沿 方向观察(“A”、“B”或“C”), 这是利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24、请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请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25、作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3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 入射角(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可观察到折射角在
(填“增大”或“减小”);
入射角
30
35
40
45
50
55
折射角
25
29
33
36
40
44
(2)下面是小宇测得的一组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物质折射规律的数据,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得出结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结论:① ;② 。
27、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评估实验方案]
方案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瓣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的成像情况,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 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小莉同学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若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调节;若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的 调节。
(2)小丽同学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