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音乐学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个 案
教材分析 本课意图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赏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表达对祖国的赞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参与意识强烈,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也有明显变化。本课内容较为严肃,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体验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感受祖国的美好。2、教师弹唱《歌唱祖国》,对歌曲段落的分析以及了解创作背景。欣赏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3、准确把握歌曲节奏、音准,掌握不完全小节、反复记号、附点八分音符的要点。
重点 歌曲《歌唱祖国》爱国情感表达,声音力度的把握。
难点 歌曲段落的划分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听唱法、体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欣赏油画《开国大典》,简单介绍作品。2、播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视频 1949年10月1日,从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那一刻起,世世代代饱受痛苦与磨难的中华儿女从此站起来了!全国上下举国欢庆!二、新歌教学: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拍子、情绪: 答:速度:中速; 拍子:四二拍 情绪:乐观、激昂、热情奔放。 2、由老师完整演唱歌曲《歌唱祖国》,学生为歌曲打拍子。再次感受歌曲情感。3、学唱歌曲 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填词试唱。注意要将节奏和音准解决,同时处理好歌曲的情感。(具体要看课堂实际来灵活掌控。) 歌曲延伸:歌词中所提到的部分内容与我们现在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请同学们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唱祖国》。4、知识点拨 介绍《歌唱祖国》歌谱中,反复记号的用法以及不完全小节。5、音乐体验为歌曲划分段,采用踏步和拍手表达歌曲各个段落。分为:三段 曲式结构:A B AA段采用踏步的形式B段采用拍手的形式 三、介绍作曲家,讲诉《歌唱祖国》创作前后的故事王莘(1918——2007),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市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代表作《歌唱祖国》被誉为第二国歌。故事一:与妻子分享创作的喜悦故事二:周总理的疑问四、课外拓展欣赏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播放影像资料1、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演唱 2、林妙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唱《歌唱祖国》五、结语歌曲《歌唱祖国》的深刻影响及意义:《歌唱祖国》被誉为第二国歌,歌曲以它那雄壮有力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情感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人的成长,更激发了几代人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再次唱起《歌唱祖国》,就是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以《歌唱祖国》为背景音乐结束课程。)下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祖国日益强盛,内心充满爱国情绪,给新歌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多次聆听歌曲,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重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当中,体验课堂互动能很好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使学生增加对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设计意图感受同一个作品不同风格的演唱,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作品形象更加立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老一辈革命家的恩情,不忘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感受祖国的美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对祖国的热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不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了美育与德育完美结合的目的。
板书设计 反复记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