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草原放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草原放牧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7-14 22: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草原放牧》
年级:三年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欣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分段的聆听并体会感受。聆听作品侧重于让学生能根据音乐的特点展开联想或想象,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情景,同时在本课欣赏中继续感受速度与情绪的变化,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草原放牧》,使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增强热爱集体,勇于奉献的美好品质。
2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演奏形态和演奏领域。
3发挥学生想象力编创内蒙古筷子舞,在合作表演中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法:对比法,聆听法,欣赏法,练习法
重点:聆听中积极展开想象
难点:发挥想象编创舞蹈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白板,电子琴,筷子,琵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真实的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 ( http: / / baike. / view / 233744.htm" \t "_parent )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妹妹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姐姐失散了。当姐姐找到妹妹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脚上了,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他们的体力耗尽晕倒在地。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
2.《草原小姐妹》全曲共有五段
草原 ( http: / / baike. / view / 8423.htm" \t "_parent )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 ,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主要是聆听第一段《草原放牧》。
三.学习新课
1.聆听全曲,思考问题:主奏乐器是什么?还有什么乐器?仔细聆听《草原放牧》这首乐曲有几段?当出现下一段举手示意,表扬学生们听得很认真,都是优秀的聆听者。
2.聆听第一主题,老师示范。思考问题:节奏?节拍? 你觉得在讲什么故事?(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3.欣赏《草原小姐妹》主题曲
4.学唱第一主题曲谱,要求八度音的音准要准确。
5.仔细听同样的旋律出现了几次?哪两句是相同的?
6.创编筷子舞
7.聆听第二主题,回答问题:节奏?节拍?讲的是什么?(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8.了解琵琶常用的演奏技法,轮指,扫弦,琶音
9.揭晓答案并复听全曲:引子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引子请两位同学为草原美景上色,第一主题跳筷子舞,第二主题模仿弹琵琶。
四.拓展延伸
1.看动画故事,故事讲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姐妹遇到暴风雪)
2.听老师用琵琶模仿暴风雪的声音
五.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从草原小姐妹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草原放牧》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四课《草原》中的一首乐曲,它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琵琶协奏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姐妹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和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感受草原的风光和民族乐器的亲身聆听,并通过筷子舞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其中,教学过程的一些细节还不够完善,本节课乐曲过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有点难度。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应当是一个综合课,应当把听,舞,唱,奏,演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成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今后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细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