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卷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7.B [解析] 单糖是糖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其中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前者所含的醛基和后者所含的酮基或羰基不相同,A项错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是酯类,B项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三酯,皂化反应时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或丙三醇),不可能生成脂肪酸和丙醇,C项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而不是羧基和羟基,D项错误。
8.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l3+、Cl-、CO
B.H+、Na+、Fe2+、MnO
C.K+、Ca2+、Cl-、NO
D.K+、NH、OH-、SO
8.C [解析] Al3+与CO容易在水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即2Al3++3CO+3H2O===2Al(OH)3↓+3CO2↑,A项错误;MnO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8H++5Fe2++MnO===5Fe3++Mn2++4H2O,B项错误;K+、Ca2+、Cl-、NO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它们在水中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NH和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即NH+OH-===NH3·H2O??NH3↑+H2O,D项错误。
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A个电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
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9.A [解析] 8 g O2的物质的量为n(O2)=8 g÷32 g/mol= mol,氧的核电荷数为8,则8 g O2中n(电子)=16n(O2)=16× mol=4 mol,N(e-)=n(e-)·NA=4 mol×nA mol-1=4nA,A项正确;1 L 0.1 mol·L-1的氨水中n(NH3·H2O)=c·V=0.1 mol/L×1 L=0.1 mol,由于NH3·H2O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出铵根离子,则N(NH)远远小于0.1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的盐酸是混合物,不能用V÷22.4 L/mol计算出其物质的量,盐酸中不存在HCl分子,C项错误;由2Na+O2Na2O2可知,Na→Na+失去1个电子,则1 mol Na被完全氧化成Na2O2时失去nA个电子,D项错误。
10.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NH4Cl为强酸弱碱盐
用加热法除去 NaCl中的NH4Cl
B
Fe3+具有氧化性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C
溶解度:CaCO3溶解度:Na2CO3D
SiO2可与HF反应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10.D [解析] NH4Cl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NaCl加热不分解,因此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与NH4Cl为强酸弱碱盐无关,叙述Ⅰ、Ⅱ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A项错误;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是因为Fe3+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的Fe(SCN)3显红色,与Fe3+具有氧化性无关,陈述Ⅰ、Ⅱ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B项错误;溶解度CaCO3NaHCO3,陈述Ⅰ正确,陈述Ⅱ错误,C项错误;HF是唯一能与SiO2反应的酸,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则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陈述Ⅰ、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D项正确。
11.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11.B [解析]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A项合理;锅炉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用硫酸除水垢会发生反应:CaCO3+2H++SO===CaSO4+CO2↑+H2O,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而覆盖在水垢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会彻底清除水垢,B项不合理;制取粗硅的主反应为SiO2+2CSi+2CO↑,C项合理;硫化铜、硫化汞难溶于水,Na2S易溶于水,加入硫化钠作沉淀剂,S2-与废水中Cu2+和Hg2+结合生成CuS沉淀、HgS沉淀,D项合理。
12.
50 ℃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4的醋酸中:c(H+)=4.0 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
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
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 mol·L-1
12.C [解析] pH=4的醋酸中,c(H+)=10-4 mol·L-1,A项错误;饱和小苏打溶液中,NaHCO3===Na++HCO,HCO??H++CO、HCO+H2O??H2CO3+OH-,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HCO)+c(CO)+c(H2CO3),则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原理可知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C项正确;25 ℃时KW=c(H+)·c(OH-)= 10-14,升高温度,KW>1.0×10-14,则pH=12的纯碱溶液中c(H+)=10-12 mol/L,c(OH-)=>10-2 mol·L-1,D项错误。
22.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0
A.非金属性:Z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22.BD [解析] R与H2在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氟元素;由此可以推断X、T、Z、Q分别是硫、氯、氩、溴,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硫<氯,即X氯>溴,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即R>T>Q,C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氯>溴,则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T>Q,D项正确。
23.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23.AC [解析]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脱水炭化而变黑,生成单质碳和水,浓硫酸和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单质碳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使黑色固体体积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A项正确;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铝钝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内层金属与酸的反应,钝化是化学变化, B项错误;金属钠置换了乙醇羟基中的氢,生成氢气和乙醇钠,C项正确;黑色的铁粉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和氢气,D项错误。
30.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反应①:
CH3COCH2COOCH2CH3+CHCHCHCH3OHCHCHCHCH3CHCOOCH2CH3CH3CO
Ⅰ Ⅱ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___mol O2。
(2)化合物Ⅱ可使_______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l)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 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CHOH与BrCCH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0.[答案] (1)C6H10O3 7
(2)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CHCHCHCH3+ NaOHCl
CHCHCHCH3+NaClOH
(3)CHCHCHCH2
(4)HOCH2—CH===CH—CH2OH
HCOCHCHCOH
(5)CHCCBr
[解析] (1)反应①中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6H10O3;根据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可得:C6H10O3+7O26CO2+5H2O,则1 mol Ⅰ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7 mol O2;(2)反应①中化合物Ⅱ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羟基,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羟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Ⅱ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Ⅱ的结构简式为C6H5CH===CHCHOHCH3,其分子式为C10H12O,Ⅲ属于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Ⅱ,则Ⅲ的结构简式为C6H5CH===CHCHClCH3,据此可写出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卤代烃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则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C6H5CH===C===CHCH3或C6H5CH===CHCH===CH2,因产物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外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1∶2,则化合物Ⅳ的结构简式为C6H5CH===CHCH===CH2;(4)醇中羟甲基(—CH2OH或HOCH2—)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醛基(—CHO或OHC—),则V的碳链两端各有1个羟甲基(—CH2OH或HOCH2—),CH3COOCH2CH3的分子式为C4H8O2,减去2个C、6个H、2个O之后可得2个C、2个H,即Ⅴ的碳链中间剩余基团为—CH===CH—,则Ⅴ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OH,由此可推断Ⅵ的结构简式为OHCCH===CHCHO;(5)比较反应①中反应物Ⅰ、Ⅱ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推断该反应实质是Ⅱ所含醇羟基中氧碳键断裂,Ⅰ所含酯基和酮基的邻碳上的碳氢键断裂,羟基与氢结合生成无机产物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有机产物,由此类比可得类似反应①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
31.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ΔH1;
②IO-(aq)+H+(aq)??HOI(aq) Δ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 Δ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热ΔH=__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I(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0),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1和下表。
图0
图1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I-
5.2
11.0
第2组
O3+I-+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0中的A为___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1,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1.[答案] (1)2NaI+O3+H2SO4??Na2SO4+I2+O2+H2O或2NaI+O3+H2SO4===Na2SO4+I2+O2+H2O等 ΔH1+ΔH2+ΔH3
(2)K=
(3)①反应既消耗了氢离子又生成水,导致溶液中c(H+)降低,pH升高
②Fe2+ Fe3+将I-直接氧化成I2,使溶液中c(I2)增大,促使I2(aq)+I-??I(aq)的平衡右移,消耗的c(H+)增多
③BC
(4)v(I)==≈5.5×10-4 mol/(L·s)
[解析] (1)臭氧在酸性条件下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观察已知3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现①+②+③可以得出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I-(aq)+O3(g)+2H+(aq)??I2(aq) +O2(g)+H2O(l),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其焓变ΔH=ΔH1+ΔH2+ΔH3;氢离子表示强酸如硫酸等,将臭氧持续通入NaI溶液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I+O3+H2SO4??Na2SO4+I2+O2+H2O或2NaI+O3+H2SO4===Na2SO4+I2+O2+H2O等;(2)由化学平衡常数定义式可得,I2(aq)+ I-(aq)??I(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3)①导致前者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臭氧将碘离子氧化为I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2H+??I2+O2(g)+H2O(或者第②③步反应的反应物中都有氢离子,第③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既消耗氢离子又生成水,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②第一组实验无催化剂,O3将I-氧化成I2分3步进行,第②③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因此I-的转化率很小;第二组实验有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活化能降低,催化剂的加入将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O3+2H+??I2+O2+H2O)一分为二,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O3+2H+===2Fe3++O2+H2O、2Fe3++2I-===2Fe2++I2,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图中A为Fe2+;虽然催化剂(或Fe2+)不能使总反应2 I-(aq)+ O3(g)+2H+(aq)??I2(aq) +O2(g)+H2O(l)所达平衡移动,但是它改变反应的路径,由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的过程能显著提高碘离子的转化率的原因是Fe3+可以将I-直接氧化成I2或2Fe3++2I-===2Fe2++I2,使溶液中c(I2)增大,进而使I2(aq)+I-(aq)??I(aq)的平衡右移,消耗的c(I-)增多;③对比表格中第1、2组实验前后pH可得,第1组pH增大,c(H+)减小,图中第1组实验所得I浓度曲线先略为增大后几乎不变,第2组pH减小,c(H+)增大,图中第2组实验所得I浓度曲线先显著增大后逐渐减小至无,根据上述分析可得,若c(H+)减小,I浓度不会下降,A项错误;若c(I-)减小,则反应③HOI(aq)+I-(aq)+H+(aq)??I2(aq)+H2O(l)的平衡左移,c(I2)也减小,导致I2(aq)+I-(aq)??I(aq)的平衡左移,所以I浓度下降,B项正确;若I2(g)不断生成,导致I2(aq)??I2(g)的溶解平衡右移,既使溶液中c(I2)减小,又使 I2(aq)+I-(aq)??I(aq)的平衡左移,则I浓度下降,C项正确;若c(Fe3+)增加,Fe3+将I-直接氧化成I2或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则溶液中c(I2)增大,而海水中c(I-)略为减小或忽略不计,导致I2(aq)+I-(aq)??I(aq)的平衡右移,I浓度增大,D项错误;(4)读图,3~18 s内第2组实验中I浓度由3.5×10-3 mol/L增加到11.8×10-3 mol/L,则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v(I)==≈5.5×10-4 mol/(L·s),此问需要注意纵坐标中 “c(I)/10-3 mol·L-1” 隐含的信息,计算时需要图中所得数据乘以“×10-3 mol·L-1”。
32.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图0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 ℃和80 ℃]
(1)电解精炼银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________;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____Al2O3____CuAlO2+________↑。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 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________mol CuAlO2,至少需要1.0 mol·L-1的Al2(SO4)3溶液________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和干燥。
32.[答案] (1)Ag++e-===Ag 2NO+O2===2NO2
(2)Al(OH)3和CuO Al(OH)3+OH-===AlO+2H2O
(3)4CuO+2Al2O34CuAlO2+O2↑
(4)50 25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1)电解精炼银与电解精炼铜类似,纯银作阴极,粗银作阳极,硝酸银溶液作电解液,阳极主要反应式为Ag-e-===Ag+,阴极反应式为Ag++e-===Ag;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金属,不溶于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则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Ag,稀硝酸是氧化性酸,能溶解银,即3Ag+4HNO3(稀)===3AgNO3+NO↑+2H2O,产生的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即2NO+O2===2NO2;(2)CuAlO2中氧为-2价,铝为+3价,则铜为+1价,其化学式也可以写为Cu2O·Al2O3,相当于氧化亚铜和氧化铝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熔合在一起,由此逆推,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Al(OH)3和CuO,因为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为80 ℃,水的沸点大于80 ℃,则煮沸前后发生的反应为Al3++3OH-=== Al(OH)3↓、Cu2++2OH-===Cu(OH)2↓、Cu(OH)2CuO+H2O,Al(OH)3开始分解的温度为450 ℃,在惰性气体中锻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OH)3Al2O3+3H2O、4CuO2Cu2O+O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是强碱,过量的NaOH能溶解部分或全部氢氧化铝,其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这必将导致目标产物产量的减少;(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推断,铜元素由+2价降为+1价,铝元素化合价不变,由此推断反应前后升价元素一定是氧,且化合价由-2价升为相邻的0价,即缺少的生成物为氧气;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可得:4CuO+2Al2O34CuAlO2+O2↑;(4)5.0 kg=5.0×103 g,银铜合金废料中铜的质量为5.0×103 g×63.5%,由=n可知n(Cu)为5.0×103 g×63.5%÷63.5 g/mol=50 mol,根据铜守恒则有关系式:Cu~CuAlO2,则铜完全转化可以变为50 mol CuAlO2;根据铝守恒则有关系式:Al2(SO4)3~2CuAlO2,则至少需要25 mol Al2(SO4)3;由V=可求至少需要V[Al2(SO4)3]=25 mol÷1.0 mol/L=25 L;(5)胆矾是硫酸铜溶液结晶析出的结晶水合物CuSO4·5H2O,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胆矾的基本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
33.
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
A B C D
图0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图0),并作相应标注。
图0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________作阳极。
33.[答案] (1)①C
②HClO、Cl2、ClO-
③向试管中滴加NaBr溶液,振荡、静置。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2)①
②电极逐渐溶解
③甲 可以避免Zn与Cu2+的接触,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
(3)Zn
[解析] (1)①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塞,则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等,A项错误;倒立的集气瓶中有双孔橡胶塞,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从长导气管中进,从短导气管中逸出,因此不能排出空气收集氯气,B项错误;正立的集气瓶中有双孔橡胶塞,氯气从长导管中进,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排出的气体通过倒扣漏斗、NaOH溶液吸收处理,既防止倒吸又防止排出氯气污染空气,C项正确;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因此不能用排NaOH溶液的方法收集氯气,D项错误;②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所得氯水中含H2O、Cl2、H+、Cl-、HClO、ClO-、OH-等离子,其中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l2、HClO、ClO-;(2)①带盐桥的原电池甲可以设计锌铜原电池(或铁铜原电池、锌铁原电池),由于外电路中电子从左移向右,说明左边烧杯中电极的金属性较强,则左、右两边烧杯中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可以为锌片和硫酸锌溶液、铜片和硫酸铜溶液(或者铁片和硫酸亚铁溶液、铜片和硫酸铜溶液,锌片和硫酸锌溶液、铁片和硫酸亚铁溶液);②金属活动性Zn>Fe>Cu,则原电池乙中铜片作正极,锌片或铁片作负极,工作一段时间后,负极金属锌或铁被氧化,质量减轻,溶液中蓝色变浅;③甲、乙两种原电池都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带有盐桥的原电池甲中的负极金属锌(或铁)和硫酸铜没有直接接触,二者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化学能不会转化为热能,几乎全部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乙中的负极金属锌(或铁)和硫酸铜直接接触发生置换反应,部分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3)铁片作正极(阴极)时被保护,而铁作负极(阳极)时被腐蚀,为了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择比铁活泼的锌片作负极(阳极),使铁片作正极(阴极),从而牺牲锌片保护铁片;不能选择铜片,因为铜作正极(阴极),而铁片作负极(阳极),此时铁片的腐蚀速率加快,而不是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