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卷(文综地理)
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a)
(b)
图1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1.C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降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量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2.C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Ⅲ、Ⅱ、Ⅰ。
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图2
3.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3.A [解析] 图中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4.D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图3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5.B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之内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高低不同。14时陆地高于海洋,6时海洋高于陆地。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温度相等,排除A、D;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之后陆地气温逐渐升高,相对而言在9时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最有可能相等,即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12时陆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故选择B。
6.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6.B [解析] 根据“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甲地纬度比乙地高,可以推出其昼长比乙地长,所以日落时刻要晚于乙地,故B对,A错;太阳直射20°N,甲乙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均为1°,所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D错。
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图4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7.D [解析] 图中①处附近有电车轨道,交通便捷,远离城市中心,所以可能是别墅区;图中②处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城区之间、电车轨道附近,则可能是绿化带;图中③处主要布局在河流下游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远离城区,有电车和铁路,交通便利,则可能是工业区。
8.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8.C [解析] 图中地租最高处位于新城区的零售、步行街等商业区而不是老城区,城市中心向东移动而不是西南,所以A、B错误;城市整体被交通线路分割,所以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两条交通线路交会处且位于火车站附近,交通便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毫米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5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6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5 图6
(1)指出图6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26.[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地貌景观图可知P西部是海拔较高的贺兰山,在山麓河流出口处有一个明显的扇形堆积物,说明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是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受流水侵蚀,河水携带泥沙到山口时,因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第(2)题,根据等高线图上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银川平原盛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受贺兰山阻挡抬升,多地形雨,给平原增加降水补给;冬季银川平原位于西北季风背风坡,阻挡了北方冷空气流入和沙漠入侵。第(3)题,从等高线图可知,贺兰山山顶大部分海拔超过2000米,并且坡度较陡,适合发展林业,一方面有利于防风固沙,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年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适合发展渔业。 第(4)题,应该从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质量、市场、种植历史、劳动力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图7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图7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27.[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例可知,巴西缺乏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居民消费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巴西甘蔗产量大,原料丰富,可以延长甘蔗产业链和 增加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扩大就业,所以巴西大力发展乙醇产业。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回答。有利的方面: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工农业生产、居民消费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乙醇能源,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而且乙醇又属于可再生能源;我国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可以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不利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的国家,用大量的粮食去生产乙醇,会造成粮食供需紧张,影响粮食安全。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图8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8
(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
32.[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解析] 评价旅游资源一般从资源的独特性(非凡性)、资源价值、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近)、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接待能力、环境容量等方面去分析,分析时要充分利用图例上的资源种类。
33.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9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33.[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解析] 第(1)题,泥石流主要发育于山谷中。通过经纬线可知,该地区分布在北京市(40°N,116°E)的西南部。由等高线判读,该区域西部等高线较密,地势起伏较大。特别是图中甲地位于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对下游的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34.图10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图10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4.[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材料指明为华北地区,通过地形剖面图和图例,可知甲处是西部地势较陡的山区,植被为森林,主要功能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地势平坦,植被为防护林,主要功能为消减风力,阻挡风沙。丙地靠近海边,材料中提示为沙质海岸,其植被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海浪侵蚀沙质海岸。第(2)题,在华北地区开垦荒草地,会破坏荒草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他季节降水较少,利用河流水发展灌溉农业,因蒸发量大,容易使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和农药,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