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4—6节光现象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4—6节光现象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7-18 14: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第2章4—6节《光现象》
一、选择题
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2.(广州)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3、小杨同学在商场买了一双皮鞋,站直身体后,发现自己看不到试鞋镜(在贴近地面的柜子上)中的像,下列措施中能使小杨看到试鞋镜中的像的是( )
A.弯下腰去看 B.退后几步看 C.脚抬高一点看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4.(义乌)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
5.(莆田)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墙壁上装面大镜子,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
6.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7、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图中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
8.(福州)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9、如图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成为C′D′,则C′D′与CD关系为( )
A.不相交,同向平行 B.不相交,反向平行
C.相交成60° D.相交成30°
10.(泉州)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镜ong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1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12.(天津)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3.(西宁)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写有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14.(江西)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15.(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 B高1.6 m ,平面镜C D高0.6 m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16.(桂林)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17.(柳州) 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  )
A.0 m B.0.5 m C.0.8 m D.1 m
18.(盐城)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19.(龙岩)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0.(乐山)小欣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看自己在镜中的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欣和她的像的是(  )
21、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2、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2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简答题
1.(黄石)王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 /s 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
2.(徐州)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 ,而忽略了光的亮度、 (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
3.(泸州)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 (选填“折射”或“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能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4.(鞍山)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5.(济宁)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6.(济宁)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7.(菏泽)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8.(重庆)如图中OB是一条反射光线,ON为法线。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9.(杭锦旗)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10.(潍坊)请完成下列作图:O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11、如图是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为分界面;界面的 边是空气; 为入射光线;∠ 为入射角;∠ 为反射角;∠ 为折射角。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2、有下列光学器具的应用: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⑦近视眼镜、⑧老花眼镜、⑨汽车后视镜、⑩太阳灶。属于平面镜的是 ;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威海)(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
2.(连云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宿迁)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 .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
4.(鞍山)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 、 和 。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 和 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厘米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厘米;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厘米时,所成像的性质为 ;
(3)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厘米的地方移到凸透镜15厘米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移到凸透镜 以内时,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能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一个 的虚像。
七年级下第2章4—6节《光现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B 5.C 6.D 7.D 8.C 9.D 10.D 11.B 12.A
13.B 14.C 15.D 16.C 17.D 18.A 19.C 20.B
二、简答题
1.8 2.方向 色彩 3.实像 漫反射 反射 4.光的反射 光沿直线传播
5.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 6.如图
 
7.如图
  
8.如图 9.如图
 
 
10.如图
  
三、实验探究题
1.(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2.(1)① (2)重合 (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
3.(1)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远离 
4.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D
40
30
20
10
50
60
70
80(cm)
C
D
G
B
A
E
F
6
5
O
2A
4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