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章综合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 放映电影时的银幕
B. 人的眼睛
C. 激光笔
D. 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C
2. 水边的柳树,我们既能在水中看到柳树的倒影,又能在地面看到柳树的影子, 一天从早到晚,下列符合自然规律的是( )
A. 影子在变,倒影不变
B. 影子不变,倒影在变
C. 影子不变,倒影不变
D. 影子在变,倒影在变
A
3.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3-1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
4. 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D
5. 如图3-2所示,一束光线射入容器中,在容器的底部O处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容器中慢慢加注清水直至加满的过程中,关于光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斑在O处固定不动
B. 光斑从O处向P方向移动
C. 光斑从O处向A方向移动
D. 光斑向M方向移动,并能移动到M处
C
6. 如图3-3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图丙汽车挡风玻璃所成的仪表盘的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D. 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C
7. 图3-4为某同学旅游时拍下的一张山水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
A. 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 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 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 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
8.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3-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 将蜡烛形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 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B
二、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 “立竿见影”说明光在空气中____________传播;一根旗杆竖立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_____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10. 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属于光的__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
沿直线
变短
45°
折射
11. 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2.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原因是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__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反射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变
虚像
漫反射
遵循
13. 如图3-6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 cm的铅笔AB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 cm,铅笔的像高为____________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15
70
14. 小翠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15. 如图3-7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块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
的光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反射
折射
折射
能
16. 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凸
发散
三、作图题(共9分)
17. (1)(3分)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3-8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如答图3-1所示。
(2)(3分)如图3-9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如答图3-2所示。
(3)(3分)如图3-10所示,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ab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如答图3-3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8. (6分)利用如图3-11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______。
靠近
光路是可逆的
19. (8分)利用图3-12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
虚
(2)图3-12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3-12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处。
3.50
不变
②
20. (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使发光体 F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发光体 F、凸透镜和光屏靠拢再进行调节使三者的
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3-13所示,发光体 F 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___的清晰的实像,____________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不移动发光体 F 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缩小
照相机
远离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共21分)
21. (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如图3-14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放大
投影仪
40 cm
(2)如图3-14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____________(填“实线”或“光斑”),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3-14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光斑
左
凸透镜
远视眼
22. (12分)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图3-15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解释。
光沿直线传播
(2)图3-15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 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3-15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 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0
能
右
放大
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