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变法之难,难于上青天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危机、觉醒与牺牲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两种观点所依据的史料类型
一、舍身求法: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之辨
公车上书之辨
一、舍身求法: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史籍
典册
史料丰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2、史料的价值
文献
档案
口述史料
客观性质疑
回忆
危机
甲午战败
觉醒
公车上书
唐才常,湖南士子。自嘲甲午战前自己是“低首垂眉,钻研故纸,冥思苦索,自矜为孤诣秘理,粘粘自足,绝不知人间复有天雨,复有诟耻之事。”《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两人(他与谭嗣同)对坐,彻夜不寐,热血盈腔,苦无籍手,泣泪数行。”
1894
1895
甲午战争
公车上书
谭嗣同:舍身求法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牺牲
1894
1895
甲午战争
公车上书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本图中展示的,就是义和团战士的形象。
二、拼命硬干:义和团运动
运动的缘起
——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治外法权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最初是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药丹,又一说教士窈取婴孩脑髓……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民众反洋教的动机有哪些?
危机
1884,中法战争
1894,甲午战争
1898,德国占领胶州湾
——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觉醒
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894
1895
甲午战争
公车上书
扶清灭洋
1898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牺牲
义和团显示了一旦广大群众的能量得到释放,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鉴于此,没人敢于发动这股力量去重振中华。直到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对农民运动进行了考察,并且看到那里蕴藏着一场席卷中国的大风暴,才真正有人敢于点燃火种,燃起另一场燎原烈火。
——(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排一排:
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八国联军从天津乘火车
廊坊阻击战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①
②
④
⑤
③
危机
宣战之谜
1月27日,五国公使团要求清政府发布宣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清政府以已发“廷寄”回复,公使团不满。
3月10日,五国公使向本国政府建议在中国举行海军军演。
5月26日,法国公使毕盛以严重失实的情报渲染北京局势
5月28日,列强决定调卫队进京
5月30-6月2日,七国共计449名洋兵进入北京
6月10日,西摩联军两千人向北京进犯,后受阻
6月17日,列强不宣而战,夺取大沽炮台
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诏书,攻打使馆
清政府……还不可能卑怯到自甘灭亡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是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企图用对待殖民地的方式对待中国。
——林华国:《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
危机
1898
1900
1894
1895
甲午战争
公车上书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国将不国,人权安在
危机
1894
1895
甲午战争
公车上书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1898
1900
危机
为什么赔偿各国白银是 4.5 亿两?以前都是几百万几千万都是整数,这次为何多了个小数点?之所以是 4.5 亿两白银是因为在《辛丑条约》谈判的时候,李鸿章说清政府太穷了,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希望能减少点,但西方列强为了勒索白银,竟然让中国人每人出一两银子来赔款,国库没银子,就让老百姓出,当时的中国人口大约是 4 亿五千万,所以就得赔款白银 4.5 亿两。
危机
“庚子赔款”加速国民经济的崩溃
中原各省每年摊派的数量——根据《荣禄存札》整理
民间十室九空,力难重累。
——直隶总督李鸿章在给荣禄的札记
在灾荒、债务等迫使下,农民除了出售赖以生存的有限土地外,也会被迫卖掉其人赖以栖身的住所。对这种交易,国家往往也要征收契税。清政府的额度,在光绪朝以前的诸朝,税率依然为3%,而到光绪朝以后,税率就大幅度增加,甚至高达9%,涨幅高达三倍。
——何珍如《明清时期土地买卖中的税契制度》
买主 卖主 每亩纳税 时间
程义 袁中杞 5 乾隆三十六年
胡静安 胡企满 5 同治四年
张万财 胡文玉 5 光绪三十年
何春明 胡文玉 5 光绪三十二年
危机
觉醒
危机
觉醒
牺牲
甲午战败
公车上书
舍身求法
民族危机加深
义和团运动
拼命硬干
八国联军侵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