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片2022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含羞草的应激反应与其体内的神经系统有关
D.唾液腺具有分泌的作用,属于结缔组织
2.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列所列物质与对应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A.维生素A夜盲症 B.维生素D骨软化症 C.维生素B1坏血病 D.铁贫血症
3.以下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化包括将食物变成小块的物理过程,也包括让营养物质分解的化学过程
B.小肠皱襞上的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
C.食物的消化是为了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D.消化管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口腔和小肠
4.“饮食健康”是现代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人注意控制饮食,有的人喜吃甜食,虽没有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但仍然会胖起来,这是由于( )
A.人体内脂肪不易分解 B.人体自身能产生脂肪物质
C.蛋白质转变为脂肪 D.葡萄糖能转变成脂肪
5.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则中层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和红细胞 D.血小板和白细胞
6.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道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B.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C.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D.呼吸道能消除空气中所有有毒的气体
7.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二氧化碳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8.同学们在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中提出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测量记录的数据有:水的体积、种子的质量以及水升高的温度
B.实验测量出的食物热价要高于食物的实际热价
C.富含脂肪的种子要比等质量富含淀粉的种子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D.不同食物营养成分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也不相同
9.2020年3月1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诊治”。众所周知,肾脏是人体的毒素清理器官,也被人们称为“排污系统”。下列关于肾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B.肾脏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C.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管主要分布在皮质里
D.解热镇痛药和某些抗生素对肾脏的危害很大,应避免长期服用
10.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时,发现其含甲乙两种物质的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1.8%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11.下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图中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雄性激素
12.如图①②③代表脑的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可以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B.③中具有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
C.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①②③及由它们发出的神经
D.无意识且不能自主活动的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他没有受损的部位是①
13.下列关于神经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B.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长的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 D.神经元能够接受信息,也能传递信息
14.某同学不小心摔跤流血了,至少划到了皮肤的( )
A.表皮角质层 B.表皮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1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
A.瞳孔、晶状体、角膜、玻璃体 B.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17.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还被写入了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农民焚烧农作物秸秆 B.为了方便,尽量开私家车出行
C.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D.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型能源
18.我国西部有连绵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根据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首先做好( )
A.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C.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
D.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19.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的垃圾污染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避免传播人类疾病
20.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1.(10分)假期走出家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呼吸新鲜空气!这是否也是你的愿望呢?请根据下列气体成分表和图示,回答问题。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A 78 21 0.03 0.07 0.9
B 78 16 4 1.1 0.9
(1)图甲中,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
(2)俗语说“食不言,寝不语”,如果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②]_________,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3)根据图乙所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样有利于肺泡与___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上表列出了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数据,_______组数据表示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填“A”或“B”)
(5)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______。
22.(8分)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分析回答: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甲 4.8×109 140 A
乙 5.2×109 70 B
丙 30×109 150 AB
丁 4.6×109 130 O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 患贫血症的是_______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______。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 (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 _____。
23.(10分)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表示心脏腔室,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图二是人体部分内分泌腺的简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
(1)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经______(填图一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时,一部分血糖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当图二中的[ ]______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就会发生糖尿病。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该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进入循环系统,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腔(用图一中的大写字母表示),此腔流动的是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肝脏分泌的______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因此肝脏属于______(填“内”或“外”)分泌腺。
(4)糖尿病患者可通过______(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______、利用、转化等;控制饮食和适当______等,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24.(12分)图为缩手反射弧模式图,请根据图分析并回答:
(1)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的过程中, 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 _。(填序号)
(2)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___反射,该反射受_____(脊髓/大脑皮质)控制;司机看到红灯停止前进,属于____反射,该反射必须在____(脊髓/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
(3)若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4遭到损伤,则当手受到针的刺激时,____(有/无)痛觉,____(能/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反射活动的是____。
25.(10分)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mL唾液;2滴碘液 37℃;10min
2 碎屑 2mL清水;2滴碘液 37℃;10min
3 小块 2mL唾液;2滴碘液 37℃;10min
4 碎屑 ________;2滴碘液 0℃;10min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变蓝的是________号试管。
(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号试管。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6.(10分)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铅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主要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铅对人或动物是否有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将3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按照同一方式(每组每3天1次、剂量为10毫克/千克)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0天对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见下表:
项目 组别 5%葡萄糖溶液所含醋酸铅的浓度 血红蛋白含量/(g/L)
初始测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0 60 60 60 60
B 1.83% 60 53 49 38
C 3.66% 60 51 40 28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30只家兔的大小、生理状况要保持一致,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实验结果中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数值是如何处理得来的? ____________。
(5)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出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D 6.D 7.A 8.B 9.C 10.A 11.A 12.A
13.C 14.C 15.C 16.D 17.D 18.D 19.C 20.D
21.(1) ③肺
(2)气管
(3)血液
(4)B
(5)有限的
22.(1)丙 乙
(2)丁
(3)④
(4) 重吸收
(5)血细胞和蛋白质
23.(1) 肾脏 ③胰岛
(2)C 静脉血
(3)胆汁 外
(4)注射 吸收 体育锻炼
24.(1) 5→2→1→3→4
(2)非条件 脊髓 条件 大脑皮质
(3)有 不能
(4)吃梅
25.(1) 唾液 2
(2)1
(3) 2mL唾液 1 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26. (1)醋酸铅浓度
(2) 控制单一变量
(3)起对照作用
(4)取平均值
(5)越低
(6)少吃含铅量较高的食物,如爆米花、薯条、松花蛋、膨化食品(或选购标明不含铅的彩色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