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与社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与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斯其所以为弱宋也欤”
——清.王夫之
3.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汤因比
宋朝之迷
2.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懦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近代.范文澜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量、类、质)
1.农业的新发展
耕种技术:复种制在南方普及;
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开始种植并在南方普及;
2.手工业的新成就
制瓷:宋出现特色瓷;元.青花瓷;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冶炼:媒的开采量很大,普遍用煤作燃料
印刷:推动文化普及
3.商业的繁荣
市场扩大:基层市场、边境市场、海外市场
贸易增长:
意识:上位概念
知识:自然经济
榷场:宋辽金等在边境设立的互市市场
南方
时间 铸币(万贯/年)
唐盛期 3200
997 年 8000
1085年 60000
宋.交子—所知世界最早的纸币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如何理解纸币产生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1.农业的新发展
2.手工业的新成就
3.商业的繁荣
市场扩大:基层市场、边境市场、海外市场
贸易增长:(种类、数量、频率)—纸币产生
城市发展:
“太医出丸医肠胃病”
①经营方式:
有多种形式的商业广告。
聚焦城市之变
“正店”
欢门彩楼
听说书
①经营方式:
②经营内容和服务对象:
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发达;面向社会大众。
有多种形式的商业广告。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
聚焦城市之变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聚焦城市之变
③城市布局和功能: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经济功能增强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会要
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
西市
东市
州桥夜市
瓦子
瓦子
瓦子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1.农业的新发展:亩产量提高;棉花种植
2.手工业的新成就:瓷器成为新象征
3. 商业的繁荣
(1)市场扩大
(2)贸易增长
(3)城市发展:商业经营、格局、功能...
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材料一: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后期.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二:唐后期,政府不断重申“夜市宜令禁断”。——《唐会要》
材料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目前所知最早的规定) ——《宋会要》
材料四:(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宋.吴自牧《梦粱录》
1.仅凭材料一能否证明唐代出现了夜市?材料二能否对材料一的结论进行佐证?
2.由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和材料说明政策和经济的关系。
3.教材的说法是否有合理性?
(宋)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教科书
北宋时,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南方。
——《初中历史教材》
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后期人口比例图
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南方
北方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1.农业的新发展
2.手工业的新成就
3.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
二、小视角下的社会之变
材料一:
北宋进士9630人
南方诸路9164人 (95.2%)
其中两浙等东南五路7038人(73%)
北方诸路466人
(4.8%)
小视角下的社会之变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宋朝后妃半数以上选自平民之家,余者又有近半数出自中小官僚,与唐朝显著不同。一般社会成员的婚姻观念或贵进士,或求资财,至于望族门第云云,早已非世俗所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唐宋两代中央大学入学资格比较表
类别 唐 宋
太学 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八品以下官员子孙及平民子弟
四门学 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及平民子弟 不计出身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唐律疏议》
真宗时规定:“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
——文献通考
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男去耒耜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衣服逾制则不禁...岂先王之法乎?三代之制乎?(17:4)
——北宋.石介《明禁》
管理相对宽松
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大数据下的经济之变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二、小视角下的社会之变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
2.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减弱
3.国家管理松弛,社会相对自由
本课小结
希望
尊严
自由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
1.“终宋不振”“斯其所以为弱宋也欤” ——清.王夫之
3.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近代.钱穆
2.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懦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近代.范文澜
宋朝之变
“对外之积弱不振”、“内部之积贫难疗”。
——近代.钱穆
学习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