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5 10: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五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体制外革命”和“体制内改革”合力的结果。
——张玉法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体制内改革”
①“清末新政”
五大臣出洋考察
编练新军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1904-1905年,日俄爆发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本
君主立宪制
俄国
沙皇专制
VS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积极推进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此后,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张謇
汤寿潜
②“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
总理大臣:奕劻
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大臣:梁敦彦
农工商大臣:溥伦
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大臣:寿耆
民政大臣:善耆
度支大臣:载泽
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大臣:载洵
司法大臣:绍昌
“其所以悬预备立宪之招牌者,不过欲假此名义,增爱新觉罗氏万世一系、皇帝神圣不可侵犯、君权至尊无限之三大条于钦定宪法上,以巩固其万年无道之基而已。”
——《民报》第26号

-
-
-
-
1905.8
-
1911.4
1894
1905.11
1911.11
2、“体制外的革命”
兴中会
成立
同盟会
成立
三民
主义
黄花岗
起义
武昌
起义
内容 对应的纲领 具体主张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
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英雄的城市”
①背景
资义发展快,资阶力量强
人民反帝反封建情绪较高
保路运动——兵力空虚
1、共和肇始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现实条件
②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武汉,辛亥革命爆发。
参阅张玮《历史的温度: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武汉
汉口
汉阳
武昌
洋务运动
中心之一
较早辟为
通商口岸
③结果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随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不要再去捧持落日”,“扶起朝阳”
——《南通张季直(张謇)先生传记》
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名单(部分)
革命的理想与窘迫的现实
(孙中山)“未知崖畔”
——1912年1月4日张謇与孙中山长谈后在日记中写道
张骞曾以大生资产为担保,向日本借贷30万元,又通过其他渠道筹借了50万元,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尽了自已的努力。
——谢俊美《再论张謇与辛亥革命》
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国后讲话
1911年,清廷的北洋军连克汉口、汉阳,直逼武昌。图为阳夏保卫战,黎元洪(左二)在视察。
任职40天后,张謇于2月12日正式辞去实业总长之职
南北议和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黄兴《致袁世凯书》1911年11月9日
(袁)“在中国有信誉,在外国有好名声,是唯一可望从目前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
——据《清末民初政情内幕》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整理
帝国主义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
革命派的妥协
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
2、政权旁落
“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参议院为选定临时大总统致袁世凯电》1912年2月15日
2月12日,宣统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2月13日,袁世凯声称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张謇起草)
溥仪(1906-1967)
3、《临时约法》的出台
第一条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二条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议院不得干预”,“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钦定宪法大纲》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第二条 中华名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蓄辫
剪辫
放足
左面是1912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袁世凯骑木马》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
——1925年,张謇主持在南通的孙中山追悼大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