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民族觉醒的先锋——五四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19.1
巴黎和会
公
理
PK
强
权
1919.5
1919.6
中国是战胜国
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
英美等操纵巴黎和会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日本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919.1
巴黎和会
公
理
PK
强
权
1919.5
1919.6
地点 斗争形式 结果
5月
6月
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爱国运动达到新高度
北京
上海
学生罢课
游行示威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
拒绝签约
材料一:据1919年统计,上海工人总数达513768人,其中产业工人181485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锻炼了上海工人阶级很强的反抗性。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政治诉求、工会组织
五四运动从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意义:(爱国)
(进步)
(民主、科学)
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杜威在谈及中国五四运动时说:‘中国学生负起了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觉醒的逻辑理路》
陈独秀说:“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
革命力量 革命文化 革命斗争
五四前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 不依靠群众
五四后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广大群众参与
1840鸦片战争
1949新中国成立
1919五四运动
旧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广泛传播
1917年
时 间
1919年
1920年
1848年《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
中心:北京、上海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李大钊(1889-1928)
李大钊、陈独秀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投身马克思主义学
说的翻译与宣传
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2287人
二、工人阶级的先锋——中国共产党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与会代表13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因素: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共产党小组的成立
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法租界巡捕搜查会场,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党的纲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领导机构
一大的意义
史料阅读: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近由发达而倾向于崩坏,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这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1920年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依靠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阶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
党派和军队
广大群众
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此时的中共将斗争对象指向了谁?符合当时的实际吗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意义:近代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海峡两岸关于统一的标语
三、统一战线的先锋——国共合作
台湾金门县
厦门
联合的力量
材料二:中国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情况
材料一: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活动
国共合作的背景
时间 史实 结果
1913年 因宋教仁被刺掀起二次革命 因力量悬殊失败
1915年 因袁世凯复辟掀起护国运动 袁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 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遭西南军阀排挤失败
1920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因陈炯明叛变失败
孙中山:“武人之争雄,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3年“二七”惨案
国民党:捍卫民主的斗争失败
共产党:工人运动遭遇挫折
斗争对象:军阀反动统治
国际因素: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兴起。
材料三: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国民革命的经过
1924
1925
1926
1927
国民党一大
建立政府
北伐
合作破裂
地点:广州
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通过联俄、联共、辅助农工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目标:北洋军阀
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
内容:建立广州国民政府、消灭陈炯明势力
意义:广州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标志:四一二、七一五“分共”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革命高潮
如何评价国民革命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
31日,蒋又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明确告示列强:“国民政府所定政策为不用武力和任何群众暴动以变租界之地位。凡愿意平等待我之国家,即为吾人之友,纵使从前曾压迫中国,吾人也愿与之合作,与之联合”
——《上海民国日报》 1927年4月1日。
“大革命的失败,使更多的共产党人认识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体会到革命领导权、同盟军问题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前夕,农民土地问题已引起许多共产党人的重视,两湖地区的农村革命已经蓬勃开展,为中共进一步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工作基础和经验。大革命后期,革命的武装问题已引起共产党的注意,大革命惨败的严峻现实,促发了他们对武装斗争的重视,易于中共将工作重心和斗争方式转向武装斗争。”
——白寿奔《中国通史》
成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失败:国民党右派反动、妥协
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验
“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并收回口、九江英租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不朽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你想对百年前的他们说什么?
小同志
百年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