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5 10: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020年12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同胞仅存73人,“慰安妇”受害者仅存10余人
“Ta们在等日本人道歉,
日本人在等Ta们死去!”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自我期许”的日本右翼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奏折》
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此乃天下万世、代代相承之大业矣。”
——明治维新先驱吉田松阴
台湾
朝鲜
满蒙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中国大陆
大陆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
华北事变
一串难以释怀的数字
“七宗罪”
罪行斑斑,罄竹难书
1931-1945,日本军国主义展开了14年的侵华战争
【罪行一:“暴怒”】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为摧毁中国人民意志,同时以泄“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失败的愤恨,日本侵略者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松井石根
谷寿夫
日军进入南京中华门
被杀害的儿童和绝望的家属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不管战后历史的进程如何,南京的暴行将永远是人类的荣耀之中的一块污迹。但使这块污迹特别令人厌恶的是,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罪行二:“嫉妒”】
“一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勇断,直冲其(中国)大本营,蹂躏四百余州,加快其亡国的机会。”
——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1940年,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1年“三国共同宣言”纪念大会
1932年,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作者注:自古以来,中国广袤的领土一直是日本所觊觎的。
【罪行三:“懒惰”】
经济上:在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日军占据中央银行的大金库
日军占据工厂
据统计,驻华北、华中侵华日军在1939年的自给率分别达到36%和41%,1940年分别达到45%和75%。由此可见,日军对中国的掠夺是极其疯狂的。 ——《教师教学用书》
【罪行四:“暴食”】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疯狂“扫荡”
“鬼子进村了!”
【罪行五:“贪婪”】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妄图彻底灭亡中国。
昭和十六年(1941),日本山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植田俊策在作文中写道:“如果占领了新加坡,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到。如果拿下了夏威夷,去华盛顿也是很好的”
作文结尾处,老师用红笔批阅:
“的确也是如此啊。”
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展示
【罪行六:“傲慢”】
被细菌杀死的中国青年
细菌战、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背后,透射出日本军国主义深深的优越感和种族歧视!
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日军731部队特别细菌远征队飞机在此地上空撒下大量带鼠疫杆菌的疫蚤、麦粒、面粉等。截止同年11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已染疫死亡117人。为防止疫情蔓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焚毁疫区房屋137间,东至太平巷,南靠开明巷,西沿开明街,北临中山东路,造成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瓦砾场,称鼠疫场。2009年,位于开明街的鼠疫灾难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罪行七:“淫欲”】
深受皇民化教育的日本学校女生组建的“慰安妇团”
在日军官方开设的慰安所里排队等待进屋的日军
“慰安妇”制度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女性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随军转移的妇女
第六慰安所墙面上的标语
平汉铁路工人破坏敌人运输的大队
农民踊跃参军
重庆金融界商人举行抗日游行
抗战爆发后上海学生示威游行
全民抗战,河山寸寸皆碧血;举国救亡,志士人人是铜墙
二、“自欺欺人”的蒋介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致电张学良
“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
——九一八事变后
“上海学生来请愿者络续不绝,其必为反动派主使,显有政治作用”
——面对学生爱国运动
“国民固有之勇气之决心早已丧失,徒凭一时之奋兴,不惟于国无益,而且徒速其亡,故无可恃也。”
——蒋介石日记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寄希望于国联
宁信“公理”,不信民众
三、“自树一帜”的中共
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沿线,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收复多伦。
杨靖宇、赵尚志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自我救赎”的张学良
蒋介石在西安的下榻处(2014年摄于西安华清池)
西安事变枪战痕迹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1936.12.12)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结果:12月22日,由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在一份保证文件上签了字。在这份保证文件中,蒋介石同意:(一)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二)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三)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四)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请出去。蒋介石的顾问、美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见证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
19 37
五、“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呼吁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准备抗战
周恩来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洛川会议召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工农红军接受改编
22日,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共发挥巨大作用
7月
8月
9月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铲史官”朱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