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考试结束前
凯里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票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经过2s回到抛出点,重力加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2. 内壁光滑的半圆碗放置在水平面上,跨过碗口的光滑细线两端分别系一质量分别为和的小球,静止时小球跟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
A. 1 B. 2 C. D. 10
3. 如图所示,实线为一簇电场线,虚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a到b的运动轨迹。则
A. 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
B. 粒子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大于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
C. 粒子经过a点时的速度小于经过b点时的速度
D. 粒子经过a点时的电势能大于经过b点时的电势能
4. 人造卫星沿轨道1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椭圆运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2R,椭圆轨道2的近地点与圆轨道1相切于P点,Q为椭圆轨道的远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绕轨道1比绕轨道2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
B. 卫星绕轨道1和轨道2的周期相等
C. 卫星绕轨道1比绕轨道2经过P点时的线速度大
D. 卫星绕轨道1经过P的线速度大于绕轨道2经过O点的线速度
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为两个相同的灯泡,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滑动(灯泡均完好无损且电阻恒定)。则此过程中
A. 灯泡A、B均变暗
B. 灯泡A变暗,灯泡B变亮
C. 灯泡A的电功率大于灯泡B的电功率
D. 灯泡A电压的变化量大于灯泡B电压的变化量
6. 在一个平行于xoy平面的匀强电场中,将一个电荷量C的正点电荷从坐标原点O移到坐标为(3m,0)的A点,电场力做功为J,从坐标原点O移到坐标位置为(0,4m)的B点,电场力做功为J。则该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与x方向的夹角θ分别为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 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三根相同的彼此绝缘直导线a、b、c,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的恒定电流,O为平面内的一点,到三根导线的距离均为r,测得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
A. O点的磁场方向垂直平面向里 B. O点的磁场方向垂直平面向外
C. 拆去导线a,O点的磁感应强度为2B D. 拆去导线b,O点的磁感应强度为0
8. 质量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滑上水平传送带,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由图象可知
A.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 传送带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6W
C. 物体对传送带做的功为6J
D. 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为8J
9. 在如图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a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b、c分别为电阻、Rc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现将电阻、并联后接在该电源的两端组成闭合回路。则
A. 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 B.、两电阻的功率之比为
C. 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32W D. 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6.48W
10. 质量为0.3kg的物块P固定在竖直弹簧上端,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P上放置一质量为0.2kg的物块O。用力将P、Q按至A的位置,如图所示。迅速松开手,弹簧将物块P、O弹起,上开后在B点分离,分离后物块Q继续上于达到最高点C、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助力,则
A. 物块P、Q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m/s
B. 松开手的瞬间,物块P、Q的加速度大小为20
C. 松手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4J
D. 松手后物块上升0.075m时速度最大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1.(6分)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 C. 天平(含砝码) D. 刻度尺
(2)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B、C为纸带上三个连续打出的点,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2.(9分)
某实验小组测量某圆柱复合材料的电阻率ρ。
(1)该实验小组分别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其长度l和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该圆柱复合材料的长度L=___________cm,直径D=___________mm。
(2)该实验小组用如图丙所示实验电路测量其电阻值。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___端(填“a”或“b”)。
(3) 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若用表示该圆柱复合材料的电阻的测量值,则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 填“大”或“小”)。导致此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用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表示电阻率,则该圆柱复合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朋、方程式和重要的波算步器,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必须丽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
长为、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平行放置,间距为。一带电粒子沿AB的中线平行于板面方向以初速度进入两金属板之间,恰好从金属板B的右边缘离开。设板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不计粒子重力。求该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14.(12分)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半径为的绝缘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光滑绝缘水平轨道上,下端与水平轨道相切于B点,上端C与圆轨道的圆心等高。现将一质量为电荷量为C的带电小球从距离B点的A处无初速度释放(图中没有画出)。已知电场强度,小球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恒定,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求:
(1)小球经过圆弧轨道C点时的速度大小;
(2) 小球离开圆弧轨道后第一次的落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15.(15分)
如图所示,水平面的左边固定有一个末端水平的光滑斜面,质量的长木板B置于水平面上,左端紧靠斜面末端但不粘连,上表面与斜面的末端等高。将质量的小物块A从斜面上距斜面末端高处无初速度释放,小物块A恰好没有离开长木板B.已知小物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物块A从斜面滑上长木板的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块A滑到斜面末端时的速度大小;
(2)木板B的长度:
(3)木板B停下来时左端到斜面末端的距离。
秘密☆考试结束前
凯里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B D D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7 8 9 10
答案 BCD AD BC AD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1.(6分)
(1) BD
(2)
(3)阻力影响(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2.(9分)
(1) 17.650cm
(2)a
(3)小 电压表分流
(4)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
①2分
② 2分
③2分
设粒子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与金属板B的夹角为θ。则
④1分
⑤1分
解得: ⑥2分
14.(12分)
解:(1)设带电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从A到C由动能定理
①3分
代入数据解得: ② 1分
(2)带电小球离开C点后做曲线运动,设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则
③2分
由运动学规律:
④2分
⑤2分
解得: ⑥2分
15.(15分)
(1) 设物块A滑到斜面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
①1分
解得: ②1分
(2) 设物块A在木板B上滑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分别为、,由牛顿第二定律:
③1分
④1分
解得: ⑤1分
设物块A与木板B相对滑动速度相等,则
⑥1分
这段时间物块的位移
⑦1分
木板的位移: ⑧1分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
⑨1分
解得:
设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之后相对静止,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⑩1分
相对静止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
1分
解得: 1分
速度相等之后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木板的长度
③1分
(3) 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减速,直到停止,此过程木板的位移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分
木板滑行的位移 ⑤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