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0: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读书分享教学设计
一、背景信息
适用学生:七年级 教 材: 部编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读名著
二、选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出现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后,是由鲁迅撰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十篇散文带有自传性质,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在鲁迅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到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心路历程,此书为我们了解鲁迅、研究鲁迅、学习鲁迅提供了有力的范本。这组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鲁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朝花夕拾》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知识内容与体系大多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能认识到名著阅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我们学校读书月的启动,阅读氛围的营造,学生们能真正静下心来读《朝花夕拾》名著作品,并进行系统学习。在教授这本名著时,我会多给学生自我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成果的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阅读课课时的有限,更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启发阅读,示范分享。
四、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学习)目标 1.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能采用多种手段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能准确有创意地使用信息处理面对的问题; 2.交流与合作技能:能够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清楚有效地表达“我眼中的鲁迅”,通过小组合作,把每人查阅的有用信息,协同组员整合资料,共同承担责任,展现有效合作共事的能力; 3.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对其他人评价鲁迅的不同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能根据名著所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学习与创新技能:在学习中创新,借助新媒体资源汇报演示学习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意识和使用能力。 5.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产生新的阅读兴趣,让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激励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主题,拓展阅读,小组协作,深度阅读,倾听鲁迅心音,做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探究前进方向。
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
《朝花夕拾》一书,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散文构成,内容不多但是因为鲁迅运用了反讽的笔法,要真正读懂讽刺中寄予的深切希望,难度很大。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会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群展示阅读成果,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示范阅读及分享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有计划推进学生由浅入深有效阅读,特制定阶段性阅读进度表。 阶段任务要求通读 阶段前期:速读全书,了解书名寓意和每章节的内容 重点:精读六篇写人篇章,师生交流收获和困惑自读和精读,了解鲁迅。重点专题阅读 阶段准备“专题阅读”内容,完成阅读交流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风波 专题二:鲁迅1887到1912年身边的人 专题三:鲁迅的反讽手法 专题四:鲁迅的民族魂 专题五:鲁迅的弃医从文 专题六:鲁迅的批判精神 专题七:鲁迅的读书写书生活深入研读,找出专题相关篇章,查阅写作背景等资料,解读鲁迅的人生,领悟鲁迅的情感,研究鲁迅。价值阅读分享汇报交流阅读成果 举办读书报告会,选择代表性专题汇报成果: ①鲁迅的童年生活;②鲁迅的书中人; ③鲁迅的人生转折;④鲁迅写作的艺术魅力; ⑤鲁迅——民族魂。 3.小组准备《朝花夕拾》考点过关测。 4.将小组分享拍成视频,与家长一起分享孩子们的读书成长。通过拓展阅读感悟、汇报交流、展演等环节,激发师生间彼此的灵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学习鲁迅。
六、教学过程
主要阶段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驱动任务 浅读深悟 了解鲁迅 研读鲁迅 学习鲁迅 (一) 自主阅读 了解鲁迅 1.提出学习要求:了解《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并从中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学习的结果,适时点评、进行颁奖。 1.展示、点评过程中,学生要倾听、记录和整理,最后建构起个人的《朝花夕拾》阅读知识库,可以是思维导图形式,也可以是表格形式,或者摘记形式和文章形式等。 2以小组为单位:跳读,迅速从书中找到写人为主的文章然后分析六个形象丰满的人物: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父亲、恩师藤野先生、邻居衍太太、挚友范爱农。 运用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全书,用思维的大脑建构思维导图,另外通过对重要的篇目反复读,研读人物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了解鲁迅。
(二) 专题阅读 研究鲁迅 1.以专题的方式探究学习,预设“《朝花夕拾》中的鲁迅”专题,明确小组分工。 2.给小组的汇报展示加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一次分享,共六个专题,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协作 2.组内每个组员独立撰写自己所负责的专题汇报,然后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成一篇题为“《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的大汇报。 3.准备好 PPT,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宜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这里合宜的方式包括讲故事、朗诵、表演等。 通过专题阅读让学生整合鲁迅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同学在各类汇报展示中,研究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三) 拓展阅读 学习鲁迅 励志朗读 推荐阅读 一本《朝花夕拾》,蕴藉着鲁迅先生丰富而深沉的情感。有鲁迅豢养隐鼠的惊喜,有百草园里无拘无束玩耍的快乐……请结合原著,完成作业“《朝花夕拾》研究报告” 感悟鲁迅作品带给自己的启发。 拓展阅读,检验学生的阅读收获,在汇报交流中感悟鲁迅战斗的一生以及其冷峻文笔背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学习鲁迅精神。
(四) 作业 考点过关 研究报告 1.第十小组整理的名著过关小测 可当堂过关也可课下练习 2.撰写研究报告 落实考点 巩固提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朝花夕拾》研究小组读书分享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描述评价好[1,0.8]较好[0.8,0.6]需努力[0.6,0]自评互评师评自主阅读熟悉名著内容,对人物和主要事件及鲁迅了解透彻。读完全书,大概掌握全书内容,比较了解作者鲁迅。对名著人物及其事迹有所了解,细节模糊,基本了解鲁迅。专题阅读能借助各种工具和平台探究鲁迅对人物前后变化的原因。分析具备典型性,对理解主题和鲁迅有辅助作用。能在文中找出依据,明确鲁迅对所写人物前后发生了怎样变化。对所选择的专题分析比较典型,对理解典型人物和鲁迅有辅助作用。能大概知道鲁迅对所写人物前后表现有爱憎的转变。对所选专题人物分析比较单薄,内容还要充实,对人物和鲁迅的理解符合事实。成员参与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自积极交流,展示特长。在别人的简单提示下,能参与交流,大部分组员行动积极。老师辅助下由个别同学承担主要学习任务,参与率较低。学习记录记录详实,很好地体现学习过程和重点。记录比较认真,较好地体现讨论过程和学习重点。记录简单,难以体现本组讨论过程,学习重点模糊。成果展示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使用PPT展示,内容较为充实,采用讲演和图片的方式。讲演内容相对较少,展示形式和幻灯片制作趋于单一。自评评语 互评评语 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