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古诗三首2课时(共17+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古诗三首2课时(共17+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6:56:3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课时
课文17 古诗三首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
祖国江山美如画,千言万语夸不完。
天门山、洞庭湖、西湖
新课导入
望天门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初读课文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duàn
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要写得瘦长些,捺变为点。右半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

字词乐园
duàn
上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duàn
左窄右宽,“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课文解析
【诗意】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鉴赏】
从“断”和“开”,我们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波澜壮阔。
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意】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鉴赏】
“回旋,回转”,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思考】
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来”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鉴赏】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答案】
他会被这壮观的景色所震撼!他会吟诗来赞美这壮丽的景色。
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感受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课文小结
1.填空。
《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们称他“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仙
随堂练习
2.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楚江开,
碧水东流( )。
两岸青山( ),
( )一片日边来。
中断
至此回
相对出
孤帆
下次课见!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共17张PPT)
第2课时
课文17 古诗三首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上一次课中,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新课导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初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乐园

浓妆淡抹
抹桌子
抹墙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文解析
【题目解读】
饮——事件:喝酒
湖上——地点:西湖
初晴后雨——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诗意】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意】
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考】
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诗意吧!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为“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考】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答案】
在诗人眼中,西湖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这句话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
课文小结
1.选一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谁?( )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杜牧
随堂练习
C
2.背一背,写一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 )雨亦奇。( ),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方好
山色空蒙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下次课见!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