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习题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习题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5 08:3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探究实验 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课时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课时难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识梳理
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 人说话是由喉咙里的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蜜蜂的嗡嗡声是靠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的管乐器是靠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
知识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源
振动
声带
翅膀
空气柱

4.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可以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
知识点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波
5.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__________。在真空中,声音是__________传播的。
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
不能
6.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__________,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__________中慢些,在__________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和气压有关。
知识点4:声音传播有多快
声速
340
固体
液体
气体
8.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原声与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 s以上时,人耳才能将其区分开。
知识点5:回声
回声
9. 人耳听到声音:声源→介质(空气)→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知识点6:人怎样听见声音
课堂演练
知识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图2-1-1(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
振动
2.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
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B
思路点拨: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知识点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 音叉振动时,叉股向左运动,压缩了左侧空气,这使左侧空气变密,右侧空气变稀疏;叉股向右运动时,右侧空气变密,左侧变稀疏。因此,音叉不断振动时,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__________向远处传播。
波动
4. 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振动
声波
思路点拨:
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 如图2-1-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图2-1-2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A
6.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天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宇航员们在月球上离得太远,只能用无线电通信设备联系
B.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C.月球表面是真空,不能传声
D.宇航员们戴的头盔隔音
C
思路点拨:
(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4:声音传播有多快
7. 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快 B. 不变
C. 变慢 D. 不能确定
C
8. 关于声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D.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
D
9. 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
介质 传播速度 介质 传播速度
空气 340 花岗岩 3 800
水 1 500 钢铁 5 200
铜 3 750 铝 5 000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__________制成的。
340
5 200
钢铁
思路点拨:
(1)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常用符号v表示。(2)15 ℃空气中声速是340 m/s。(3)声速快慢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知识点5:回声
10. 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这是因为(  )
A. 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
B. 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D. 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
D
11. 教室内,老师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 墙壁不能反射声音
B.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C. 反射时声音从窗户跑掉了
D. 回声太小
B
思路点拨: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则此时障碍物到人耳的距离至少为17 m。
知识点6:人怎样听见声音
1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  )
A.空气——耳膜——听觉神经
B.大地——头骨——听觉神经
C.空气——头骨——听觉神经
D.大地——耳膜——听觉神经
B
13.如图2-1-3所示,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__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__________。声音传到人耳的过程是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激起__________,传到人耳时引起耳内__________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振动
空气
声波
鼓膜
思路点拨:
人耳听到声音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声音通过介质传导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②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耳蜗;③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人耳听声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课堂检测
1. (3分)下图所示的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C
2. (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
3. (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的振动停止,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B
4. (3分)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 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 太空是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 原因尚待考察
C
5. (3分)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
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
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
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
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
C
6. (3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
A.空气、金属、水
B.金属、水、空气
C.金属、空气、水
D.水、空气、金属
B
7. (3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③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8.(4分)端午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后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_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72
声波
9. (5分)下表是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传播速度 v/(m·s-1) 介质 传播速度
v/(m·s-1)
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
空气(15 ℃) 340 冰 3 230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根据表格的信息,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