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列举细菌和真菌对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这类细菌、真菌营__________生活。
2.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__________。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__________(如右图)。
分解者
腐生
二氧化碳
无机盐
有机物
物质循环
知识点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有一些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有机物),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这类细菌、真菌营__________生活。
2.__________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__________寄生使人患手癣、足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__________感染引起的。
寄生
链球菌
真菌
真菌
知识点3 与动植物共生
1.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2.如地衣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生;豆科植物与__________共生(如右图)。
共生
真菌
藻类
根瘤菌
知识点4 生物防治
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_________,不仅可以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减少_________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杀虫剂
农药
精巧点拨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
(1)腐生:腐生是指从死亡的动植物遗体中获得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腐生生活。
(2)寄生:寄生是指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来维持生活。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的双方往往一方得利,一方受害。例如细菌和真菌寄生会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
(3)共生: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例如真菌和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地衣。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捕食者 D. 消费者
B
2. 腐生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是( )
A.为动物提供食物
B.直接导致动植物患病
C.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D.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3. 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来获得有机物的营养方式是( )
A.共生 B.腐生 C.寄生 D.竞争
4. 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时,最终会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
A.小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B.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C.大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D.小分子有机物、水、无机盐
B
B
5. 下列生物中的细菌或真菌,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是( )
A.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菌
B.使小麦得叶锈病的真菌
C.死亡树木上的木耳
D.健康人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C
6. 下列真菌或细菌会引起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的是( )
A.根瘤菌 B.结核杆菌 C.青霉菌 D.链球菌
7. 吃发霉的花生会致癌,主要原因是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由下列哪类微生物产生的?( )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知识点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D
D
8.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以下哪种生物引起的(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寄生虫
A
9. 足癣患者的脚趾之间经常奇痒难忍,甚至发生溃烂。足癣的病因很可能是( )
A. 大肠杆菌感染
B. 某种真菌感染
C. 禽流感病毒感染
D. 体内维生素C过量
B
10.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豆科植物的根部有固氮作用的
( )
A.蚯蚓 B.大肠杆菌
C.根瘤菌 D.青霉菌
知识点3 与动植物共生
C
11. 右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 )
A.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 人与链球菌
D. 草食动物与胃肠内的纤维细菌
C
12. 下列对植物、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衣是细菌与藻类共生,细菌可以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B.使人患病的都是细菌,使动物患病的都是真菌
C.细菌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D
13. 某地区农业害虫非常严重,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 )
A.大量使用农药灭杀
B.人工捕杀
C.保持自然状态,不加干预
D.引进天敌,利用生物防治
知识点4 生物防治
D
二、非选择题
14. (读图理解)“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右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不难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__________的状态下。但近年来,野味搬上了餐桌,人们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会导致牧草的变化是__________。
稳定
增多
(2)图中[④]______________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因此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③]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__________。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3)细菌、真菌中的有些类群可以和其他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根瘤就是由根瘤菌和__________植物生活在一起共同形成的,其中根瘤菌为该植物提供__________。
细菌、真菌
异养
无机盐
有机物
分解者
豆科
含氮物质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列举出与图中[④]的营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或真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蘑菇、木耳、肠道益生菌等
15. (实验探究)“落叶归根”需依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呢?该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实验准备:落叶、纱布、烧杯、潮湿的土壤、恒温箱等。
Ⅱ.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 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 ℃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20 ℃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40 ℃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的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应该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吗
温度
相同
保持单一变量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__________℃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该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0
水分、空气等
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落叶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彻底分解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其中能被根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和__________,从而真正实现了落叶归根。
无机盐
素养提升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过程
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当豆科植物在幼苗期,土壤中的根瘤菌便被其根毛分泌的有机物吸引而聚集在根毛的周围,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一定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刺激根毛,使其前端卷曲和膨胀。在根瘤菌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根毛细胞壁发生内陷溶解,随即根瘤菌由此侵入根毛。在根毛内,根瘤菌分裂滋生,聚集成带,外面被一层黏液所包围,形成感染丝,并逐渐向根的中轴延伸。在根瘤菌的刺激下,根细胞相应地分泌出一种纤维素,包围于感染丝之外,形成了具有纤维素鞘的内生管,又称侵入线,根瘤菌顺侵入线进入幼根的皮层中。
在皮层内,根瘤菌迅速分裂繁殖,皮层细胞受到根瘤菌侵入的刺激,也迅速分裂,产生大量的新细胞,致使皮层出现局部的膨大。这种膨大的部分,包围着聚生根瘤菌的薄壁组织,从而形成了向外突出生长的根瘤。之后,含有根瘤菌的薄壁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逐渐被根瘤菌所破坏而消失,根瘤菌相应地转为拟菌体。在根瘤菌刚刚进入豆科植物根部的时候,并不能固氮,只有发展到拟菌体阶段,才能进行固氮作用。
在根瘤内,根瘤菌从豆科植物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矿质盐类及水分,以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又把空气中游离的氮通过固氮作用固定下来,转变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活所需。这样,根瘤菌与根便构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在生活过程中会分泌一些有机氮到土壤中,而且根瘤在植物的生长末期会自行脱落,因此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据估测,一亩苜蓿年均可积累20千克氮肥,相当于100千克硫铵,并可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
自然界中,除豆科植物外,还有非豆科的几十个属的100多种植物能形成能固氮的根瘤。
问题: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将玉米和大豆轮作,这是什么道理呢?
示范答案: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有利的共生关系。一方面根瘤菌可以从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转变为氨,供豆科植物利用。将玉米和大豆轮作,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所制造的一部分含氮物质可以从豆科植物的根部分解到土壤中,为玉米的根所利用,所谓“种豆肥田”就是这个道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