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皇帝的新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课上用短时间(5-10分钟,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迅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想象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产生的,并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的现象,从而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学习 重点 1.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学习 难点 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学法 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么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略有改动。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骇人听闻(hài) 陛下(bì) 头衔(xián) 爵士(jué) 愚蠢(yú chǔn) 赏赐(cì) 随声附和(hè) 妥当(tuǒ) 御聘(yù pìn) 勋章(xūn) 钦差(qīn) 2.词义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炫耀:显示,夸耀。 妥当:稳妥适当。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精致:精巧细致。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骗子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思考下列问题。 教师随笔: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 4.皇帝派谁去看新装的?他们去看布料和皇帝去看布料的场面是相同的,但写这三人去看时哪些地方的描写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又是相同的? (1)派老大臣、官员去看。 (2)不同:①神态、动作——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老大臣注意地听着。官员:看了又看。皇帝:点头。②心理——老大臣:非常惊诧,使用了祈使句,表可怜可叹。自恃年高资深,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皇帝:非常惊诧,多用疑问句,表吃惊、怀疑。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至高无上。用感叹句,语气强烈。 相同:语言——老大臣:反复称赞,答应要呈报皇帝。官员:称赞。 皇帝:称赞。 5.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去看新衣? 因为老大臣诚实,很有理智,而且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6.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本文的中心人物是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在故事里,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人们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深层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3.学了这篇童话故事后,你认为皇帝、大臣、骗子、小孩及百姓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小组合作) 皇帝:昏庸无能、自信专横、愚蠢、虚伪、狡猾。 大臣:愚蠢、虚伪、狡猾、自欺欺人、阿谀奉承。 骗子:别有企图、利用专制的皇权狐假虎威为自己谋利。 小孩:天真纯洁、大胆无私。 百姓:迫于皇威,不敢说真话。 二、语言赏析 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⑵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骗子行骗做了铺垫。 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荒唐、昏庸。 ⑷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一“转”一“扭”写出了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⑸“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2.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⑴“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是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力量。 ⑵“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⑶“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这三句话是递进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三、探究写法 运用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 首先,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构思,虚构了曲折的故事情节。本文是这样安排的: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揭穿假新装。通过这些情节,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其次,本文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强烈夸张,使故事发出不平凡的神奇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作品的讽刺力量和艺术感染力。然后再夸张地写他对新装的钟爱。寥寥几笔概括性的夸张描写,就把这位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爱慕虚荣而又愚蠢可笑的皇帝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教 学 板 书 引子:皇帝爱新装——荒唐昏庸 开端:骗子做新装——上当受骗 揭露丑恶 皇帝的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表里不一 高潮:游行穿新装——自欺欺人 赞美纯真 结局:小孩揭新装——丑态百出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现场,会怎样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切实加强学生读的训练,采用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探究文章的主题;另外我还根据童话体裁的特点,一面让学生理解课文,一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当小孩揭穿骗局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假设自己在场会怎样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