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概括:(课题、教材分析、目标、重点、难点) 课题:认识小数/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里的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这位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对后续多位数小数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小数,理解小数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流程 所需资源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来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的调控方式 ---教师需要用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导入 初步认识小数 (4分钟) 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0分钟)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8分钟) 3.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相同点 (3分钟) 3.练习巩固 (12分钟) 课堂总结 (3分钟) 导入 环节一:认识小数 ①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能更好理解。 ②学生观察这些数,并说出与整数、分数不同之处。 ③学生观察小数特征并回答教师问题。 环节二: ①学生观察0.2元这个小数的特征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②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元、角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环节三: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①学生观察小数0.8米,并回答出它的含义 ②学生在动脑思考,说出0.3米和0.9米的意思。 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发现规律 1.思考并回答教师的的问题。 2.总结归纳知识,并发现规律 环节四:讨论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相同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环节五:练习巩固 完成P101页的第一题 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 想想做做第三题 这里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先写出分数,再写出相应的小数。 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 1元2角 3元5角 1米5分米 (写的时候,你要注意些什么) 快速抢答 教师随便说一个分数,学生要快速说出对应的小数。 环节六:课堂总结 学生回答小数的特点,并思考对小数的还有那些知识了解。 记好作业内容 环节一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是否会读这些句子。 教师提问这些数叫做,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整数、分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板书:小数 教师提问小数中间的点叫什么?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做什么?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叫什么? 环节二 谈话:教师从图片里指出其中0.2元是多少钱吗?这个小数(0.2元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图形介绍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两份就是2/10元,也就是2角,也就是0.2元。 教师提问联系分数说说0.5元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意义 环节三 谈话:教师从图片里指出小数0.8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8份就是8/10米。 教师提问0.3米和0.9米的意思。 教师提问0.2元、0.3米、0.9米、4.3米这几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3米和它们不一样,那么4.2米是什么意思? 环节四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出它们的特点并比较。 环节五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做题。 环节六 教师与学生回顾小数的特点,提问学生还了解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