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导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8. 灯光 王愿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阅读目标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
朗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足迹》《路标》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赞叹 微弱 注视 憧( )憬( )
阻击 璀( )璨( ) 黑魆魆( )
聚精会神 千钧一发
chōng
jǐng
cuǐ
càn
xū
·
·
·
·
·
必考字词梳理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重点词语意义
( )(冲劲儿)(真冲)(气味儿冲)
( )(冲动)(冲刺)(冲锋陷阵)
chōng
chòng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冲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我们做事不能冲(chōng) 动,但是要有冲(chòng) 劲儿。
《灯光》是一篇描写什么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内容
事件安排
预习思考问题
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2
导思
1
关键词: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广场灯光”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
第三部分:“思念战友”
品读释疑
既写出了灯光给人的感觉,又表达了“我”内心的幸福和自豪感。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品读释疑
由设问引入回忆,开始倒叙。“深深的回忆” 说明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为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同时对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发出感叹。)”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品读释疑
概念: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
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答题模式: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再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解密 品析倒叙的写法
品读释疑
“倚”“坐”“拿”“夹”“划”等动作写出了郝副营长面对战斗的平静状态,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品读释疑
(羡慕)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品读释疑
郝副营长希望祖国下一代孩子能在电灯下学习,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他在战斗中能英勇献身的伟大动力。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品读释疑
“靠”“望”“陷”三个动词表现了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品读释疑
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整体感知
年轻的郝副营长在危急时刻,点燃了满载希望的书。一点星星般的火光,犹如明灯,指引后续部队找到了突破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要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灯 光
现在
歌颂先烈
珍惜幸福
往事
现在
华灯照耀,光明温暖
战斗前:深情憧憬
战斗中:点燃书本
战斗后:壮烈牺牲
华灯璀璨,缅怀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