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6: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 关于“长征”,你们知道的内容有多少? (出示长征示意图帮助大致了解长征。要点: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听范读,注意生字,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
阅读目标
朗读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感情和气势。
3
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逶( )迤( ) 云崖( )
大渡( )河 铁索( )
wēi



suǒ
·
·
·
·
·
必考字词梳理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重点词语意义
( )(启蒙)(蒙蔽)(蒙蒙细雨)
( )(蒙骗)(发蒙)(蒙头转向)
mēng
méng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天下起了蒙(méng)蒙细雨,我们在草原上走得蒙(mēng)头转向,急切地想找到一个蒙(měng)古包休息一会儿。
( )(蒙古族)(内蒙古)(蒙古包)
měng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内容
感悟
预习思考问题
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
导思
1
关键词:威武雄壮、 大无畏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首联“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平淡的语气。读颔联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要用平淡的语气读。颈联第一句语气要欢快些,第二句语气要低沉些,读出“暖”与“寒”的对比关系。尾联要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得重一些。
品读释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知识知多少?
品读释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品读释疑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品读释疑
诗意: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品读释疑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品读释疑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品读释疑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文整体感知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整体感知
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浓缩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克服困难,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
(分述)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课文细读品味
2.初读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诗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敬佩。
课文细读品味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个“不怕”分别表现了什么?
“不怕”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只等闲” 表现出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把延续不绝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是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课文细读品味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什么?
“更喜”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这里指红军队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写法借鉴
想一想本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有什么效果?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七律 长征》中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作翻腾的细小波浪,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看作滚动的小泥球,从而烘托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
大家试着写一写
请你描写一个寒冬的片段,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寒冷”。
冬天到了,寒流来了。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大地都冻裂了缝。风吹在脸上,疼得像刀割似的。风吹在身上,感觉就像被冰块裹住了似的。寒风刮过树梢,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枯叶立刻粉身碎骨。整个世界成了大冰窖, 空气似乎要凝固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冷得颤抖,冻得僵硬。
【美文拓展】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归纳总结
拓展积累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