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课件(共22+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课件(共22+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6:47:0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7.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 默读1—4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部分介绍了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人数,还介绍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等情况。
课文细读品味
2. 作者为什么要具体详细地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 参加人数很多,参加人员来自各行业各阶层,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课文细读品味
3.读第1—4自然段,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开国大典前的场面的。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①参会人员职业范围广,有政府官员、工人、农民、学生等;②群众来得早,有的早上六点钟就进入会场了;③人数众多,丁字形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④群众热情高涨;⑤群众整齐有序,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课文细读品味
4. 典礼的过程是怎样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课文细读品味
5.默读阅兵式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课文细读品味
6.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课文细读品味
7.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词语积累】形容声势浩大的四字词语:
排山倒海 震耳欲聋 地动山摇 气势磅礴 万马奔腾
形容范围广的四字词语:
四面八方 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 天南地北
归纳总结
拓展积累
【课外美句积累】场面描写的语句:
机场上,人们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影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机舱门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们。人们又一次向着飞机涌了过去。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主席站在机舱门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归纳总结
【美文拓展】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北京和延安一样充满了歌声。
五星红旗在这绿色的城市中上升。
密集的群众的海洋:
无数的旗帜在掌声里飘动
就像在微风里颤动的波浪。
在毛泽东主席的面前,
归纳总结
我们的海军走过,
我们的步兵走过,
我们的炮兵走过,
我们的战车走过,
我们的骑兵走过,
我们的空军在天空中飞行,
群众的队伍从广场上绕到
毛泽东主席的面前来喊着:
“毛主席万岁!”
归纳总结
毛泽东主席回答着:
“同志们万岁!”
这是何等动人的欢呼!
这是何等动人的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跳跃着喊!
舞动着两个手臂喊!
站在主席台下望着毛泽东主席不愿离开地喊!
把这个古老的城市喊得变成年轻!
归纳总结
把旧社会留给我们身上的创伤和污秽
喊掉得干干净净!
举着红灯的游行的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要躲藏。
呵,我们多么愿意站在这里欢呼一个晚上!
我们多么愿意在毛泽东的照耀下,
把我们一生献给我们自己的国家!
(1949年10月初,北京)
归纳总结
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
归纳总结
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
归纳总结
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飞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归纳总结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共22张PPT)
导入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抗日战争,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7.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阅读目标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
阅读课文时,注意描写场面的语句,看看文章是如何描写开国大典的。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擎 政府 典礼 委员 宣告 瞻仰
肃静 飘拂 制服 距离 高潮 陆续
汇集 选举 爆发 检阅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阅兵式
必考字词梳理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瞻仰】怀着敬意看。
【高潮】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诞生】出生。
【徐徐上升】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重点词语意义
( )(弹琴)(弹力)(弹冠相庆)
( )(奔跑)(奔波)(东奔西走)
bēn
bè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兄弟两个一个为了生计奔(bēn)波,一个为了理想奋斗,最后由于观念不同,就分道扬镳、各奔(bèn)前程了。
说一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记叙顺序
事件安排
预习思考问题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2
导思
1
关键词:盛大、隆重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会场的布置。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典礼仪式。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
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群众游行。
品读释疑
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从“直奔”你体会到什么
品读释疑
比喻:说明了广场上的人很多。
总结句。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品读释疑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划线句子指的是什么?表达了全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释疑
通过对比,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品读释疑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点面结合描写场面就是既有对场面总体的概括描写,又有对场面某一局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活动)的具体描写,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方法解密 体会文中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品读释疑
本文中描写完毛主席的活动,接着描写群众的反应。毛主席的活动是这个场面的一个“点”,全场三十万群众的活动就是“面”,这样的描写,既突出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运用:
品读释疑
示例:看!原本寂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起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仿佛变成了一家跳蚤市场。一个个醒目的招牌“拔地而起”,一声声叫卖飞入耳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便宜卖了,便宜卖了!”你看刘尧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有经验的售货员和推销员。“你们的爱心,我们的诚心,超值抽奖活动开始啦!”操场上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用方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场景。
品读释疑
这段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品读释疑
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品读释疑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典礼结束后的情景是怎样的?
品读释疑
除了光亮,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怎样理解“光明”?
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典礼的热闹场面和毛主席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整体感知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值得铭记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富强。
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开国
大典
大典前(1-4)
声势浩大
自豪激动
大典时(5-14)
大典后(15)
人员广泛
场面热闹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充满光明
盛况空前
热烈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