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4 诗词三首
古今一轮月
千载寄情思
水 调 歌 头
苏轼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有人说,在中国随便拿起一本古诗词集,抖一抖,就会掉下许多的“月”字来。是的,你看,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千里江水千里的月。可见,月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万千情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代大词人苏
东坡的内心去感受他内心的那一
轮明月吧!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3.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4.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预习交流。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 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是咏中秋著名的作品之一。
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题旨和信息。
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
有什么寓意呀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 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作词的时间和目的。
——团圆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要有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ǐ
què
qiónɡ
chán
疏通词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什么时候。
端起酒杯。把,执、持。
晚
回到天上去。
宫殿。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经受不住。
哪里比得上。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朱红色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动词用作名词,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
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
的月光了。
整体感知。
1.这首词由几个部分组成?
明确:三个部分:小序、上阕、下阕。
2.齐读小序,看小序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写作的时间,写作时的状态,抒情的对象。
3.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内容品读。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合作探究
1.“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含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
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
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
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
下了这首名篇。
探究一: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
探究二: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探究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2.《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探究: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之念、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这首词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歌咏的名作。
实景:
虚景:
联想:
想象: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4.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上阕:
下阕:
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小结: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感伤
乐观
思念亲人
怀才不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借
情
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景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由思念亲人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抒发人生无常,并非无憾事的感喟。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
教师寄语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洒下了一路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我们相信:只要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只要明月不老,我们的精神永远年轻。当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时,读一读苏轼的词吧,让我们像他一样,学会从容豁达地面对人生。
尝试背诵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随堂练习
1.《水调歌头》中: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 。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
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A
3.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的三首诗词。
2.这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你认为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怎么做?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水调
歌头
望月问天(写景)
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
想象:明月→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上片
下片
怀人问月(抒情)
联想:月圆→人合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