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大家知道吗?这篇游记一出,滁州城的人们唯恐失之,就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什么独特的魅力?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这篇美文吧!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词语,积累文言字词。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反复诵读,感受音韵美,感悟文意美。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3.学会在精美的文辞、别具一格的句式中感悟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资料链接
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以荻杆
画地教他读书。24岁中进士,因几
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
苏辙、曾巩等人。曾官至刑部和兵
部尚书。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
●点我视频
庆历五年,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创作背景
听读课文
听范读,要求:
1. 听准字音并标识。
2. 注意停顿、语调、语速、节奏及情感。
渐入佳境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意字音节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朗读课文
感受音韵美
文章的句子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
(1)“……者……也”判断句式的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
(2)21个“也”字,24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律独特。
(3)骈散结合,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4)有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脍炙人口。
骈句: 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段文字与原文有何变化?请对比表达效果之不同。
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之变化,山间之朝暮。野芳发幽香,佳木秀繁阴,风霜高又洁,水落石即出,山间之四时。朝往暮而归,四时景不同,其乐亦无穷。
只有骈句,去掉散句,就缺少了参差交错,灵动变化之美。
“也”字的不同语气
表判断
表解释
表陈述
表肯定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酿泉也 醉翁亭也 太守也 庐陵欧阳修也
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
感情朗读,要求: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可以是判断句式;可以是骈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
2. 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变化,
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古韵美。
本课小结。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明确朗读要求的基础上,首先,同学们要准确地朗读,关注文言文停顿的划分,借助文中的“者”“也”“而”“之”等虚词,实现朗读的舒缓自如;其次,要大略知道文章的内容。
随堂练习
1.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请用“/”标出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2)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饮少辄醉( zhé ) 岩穴暝( míng ) 伛偻提携( yǔ lǚ )
山肴野蔌( yáo ) ( sù ) 弈者胜( yì ) 觥筹交错( gōng )
树林阴翳( y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