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无锡期末)碳和硅的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碳的原子结构是,硅的原子结构是,两者质子数分别为6和14,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和14,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电子层数分别为2和3,
故答案为:C。
【分析】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2021高一上·广州期末)常用作“示踪原子”,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 B.核外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18 D.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其质子数为8,因此该原子的中子数=18-8=10,A不符合题意;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8,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B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C不符合题意;
D.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2020高一上·安徽期末)Og元素的某种核素为 Og,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
A.294 B.118 C.176 D.58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 Og的质量数是294、质子数是11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中子数是294-118=176,
故答案为:C。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表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进行计算。
4.(2020高一上·宁波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H,D,T是同一种核素
C.14C与14N中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D.1H、2H2、3H+互为同位素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同素异形体;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A项符合题意;
B.H、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三种不同的核素,B项不符合题意;
C.14C含有的中子数是8,14N含有的中子数是7,C项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为同位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B.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原子为一种核素;
C.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同位素。
5.(2020高一上·保定期中)铱( Ir)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已知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是通过稳定元素 受中子辐射获得,常用于工业探伤。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115个电子
B. 含有77个中子
C. 含有192个质子
D. 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15
【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则 原子的质量数为192,质子数为77,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92-77=1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7,综上分析,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原子中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6.(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与 相同
B. 的质子数为53
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53131I与53127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53131I的质子数为53,故B不符合题意;
C.53131I是电中性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C符合题意;
D.53131I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131-53=78,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核素表示中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D.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计算中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7.(2019高一上·萧山期末)M2+与a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M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2 B.a-3 C.a+3 D.a-1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aN-的核外电子数为a+1,则M2+的核外电子数也为a+1,则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2=a+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M元素的质子数为a+3,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aN-确定M2+的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确定M的质子数。
8.(2018高一上·上海期中)下列微粒中其 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的是( )
A.K B.Mg C.Ca D.S
【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设M层电子数为x,则K 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8,由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可得2+8=8+x,解得x=2,该微粒为Mg,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该元素原子含有M、N电子层,故K层、L层已经排满;K电子层和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为10电子层和N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也为10 ;电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判断即可。
9.(2021高一上·银川月考)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
A.Mg2+ B.Na C.Na+ D.Mg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的是10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是12个质子,所以为Mg2+。
故答案为:A。
【分析】具有10个电子、12个质子的粒子为Mg2+。
10.(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0族 B.第三周期第ⅡA族
C.第三周期第ⅥA族 D.第四周期第ⅡA族
【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 ,则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有三层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X为 第三周期第ⅡA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11.(2019高一上·新宁月考)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B.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A不符合题意;
B.第ⅠA族元素中H为非金属元素,B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横行,每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因此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C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零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
12.(2020高一上·丽江期末)2018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只有第Ⅱ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He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在0族,故A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VIII族,共16个族,故C不符合题意;
C.第ⅠA族的H元素是非金属,故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ⅢB族,含锕系和镧系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注意特殊情况,如0族的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
B.元素周期表有18列,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VIII族。
C.第ⅠA族的H元素是非金属。
D.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含锕系和镧系元素。
13.(2020高一上·和县期中)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m, 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b+m+n。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呈中性,为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为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为阴离子。
14.(2021高一上·南湖期中)在离子 Rn- 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A–x+n B.A–x C.A–x-n D.A+x-n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Rn-离子有x个电子,电荷数为n,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x- n,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x-n)= A-x+n;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分析。
15.(2021高一上·金山期末)下列关于卤素单质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颜色依次加深
B.、、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D.、、的密度依次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为黄绿色、为深橙红色、为紫黑色,故它们的颜色依次加深,A不符合题意;
B.、、均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它们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不符合题意;
C.Cl、Br、I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的氧化性依次减弱,C符合题意;
D.根据卤族元素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的密度依次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卤素单质的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新增强,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升高;Cl2、Br2、I2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即其颜色逐渐加深;核电核数逐新增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16.(2020高一上·安徽期末)Cl2和Br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都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都是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半径大小与化学性质没有必然联系,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符合题意;
D.单质都为0价,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l2和Br2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性质递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
B.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大
C.随着核电荷数的减小,碱金属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熔点依次升高
【答案】D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性越强,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随核电荷数的减小,核外电子层数减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出现减小趋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元素周期表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B:随着核电荷数增多,金属性越来越强,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来越剧烈;
C:随核电荷数增多,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没有依次升高,而是出现减小趋势。
18.(2020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大部分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钠、钾反常,A不符合题意;
B.卤素单质均属于分子晶体,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不符合题意;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金属性增强,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C符合题意;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非金属性减弱,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C.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活泼性逐渐增强;
D.从上到下,卤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19.(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末)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还原性:Cl->Br-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F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单质的氧化性:Cl2>Br2,故还原性:Cl-C.从F2→I2,单质由气态→液态→固态,单质密度越来越大,C符合题意;
D.F2的活泼性太强,遇盐溶液首先与水反应,故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氟气和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
B.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F→Cl→Br→I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C.卤族元素单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米芾逐渐增大;
D.卤族元素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排在前面的卤素单质可将排在后面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氟气除外。
20.(2020高一上·丽江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
B.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增大,与水反应越剧烈
C.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答案】C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依据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分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增强,所以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碱金属随着原子系数增大,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钾的金属性比钠强,钾比钠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比钠强,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C符合题意;
D.碱金属属于金属晶体,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熔点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B.碱金属的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
C.碱金属的金属性不一样。
D.碱金属属于金属晶体,其熔点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21.(2020高一上·衢州期末)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C.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过氧化物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增大
【答案】A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碱金属单质性质活泼,与水剧烈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故A符合题意;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较复杂,故C不符合题意;
D.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碱金属元素与钠性质相似;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
C.钾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超氧化钾;
D.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键依次减弱。
22.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与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
⑤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①⑤ B.②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在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则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①符合题意;②对于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能依次减小,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锂,②不符合题意;③锂与O2反应只能得到氧化锂,③不符合题意;④钾的密度小于钠,④不符合题意;⑤从锂到铯,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⑤符合题意;⑥从锂到铯,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则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⑥不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②③④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只要牢记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如: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氢氧化物的碱性也增强,熔点出现减小趋势,除了锂外,其它单质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种氧化物等即可轻易作答。
二、综合题
23.(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写出X元素符号 ,画出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
(2)Cl2+H2O HCl+HClO
【知识点】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X为H,Y为O,O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Z的单质为Cl2,X2Y为H2O,二者反应生成HCl和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
【分析】“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X为H;“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Y为O;“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Z为Cl;据此作答。
三、实验探究题
24.(2019高一上·江川期末)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 (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
(3)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A、图B,请指出图B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 。
【答案】(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钠在煤油与水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小,直到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
(2)长;钾的密度比钠小,与水反应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钾的密度与煤油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
(3)钾与水反应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碱金属的性质;排气量气装置
【解析】【解答】(1)要让金属钠和大头针脱离才能和水反应,可以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则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煤油与水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小,直到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2)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钾和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让金属钾进入煤油中,金属钾和煤油的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因此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长;(3)金属钾和水反应剧烈,为防止生成的碱液溅出伤人,可以在上方罩一个玻璃片,即图B表示钾与水反应。
【分析】(1)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结合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水反应的现象来回答即可;(2)根据金属钾、金属钠以及煤油的密度大小来回答;(3)根据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分析。
25.(2016高一上·厦门期中)根据题意解答
(1)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可能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多选不得分,少选扣分)
a.试管夹 b.镊子 c.小刀 d.冷凝管 e.滤纸 f.研钵
g.烧杯 h.坩埚 i.石棉网 j.玻璃片 k.药匙 l.燃烧匙
(2)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他们通过Na、K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了Na、K属于同一类物质,且K燃烧生成产物是KO2.请完成下列内容:
①观察钾的切面.硬度: ,颜色:
②预测钾的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
点燃,发生剧烈燃烧: .
③结论: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单质,其化学性质比钠活泼.
④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用到了哪几种方法? .
(3)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选用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
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E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bcegj
(2)小;银白;4K+O2=2K2O;K+O2 KO2;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3)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u+Cl2 CuCl2;Cl2+2OH﹣=Cl﹣+ClO﹣+H2O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用烧杯盛放水,用玻璃棒覆盖烧杯,防止钠飞出,所以用到的仪器是镊子、小刀、滤纸、烧杯、玻璃片,则是bcegj;
故答案为:bcegj;(2)①碱金属硬度减小,一般为银白色,所以钾的硬度小,颜色为银白色,
故答案为:小; 银白;②①金属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是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K2O,
故答案为:4K+O2═2K2O; ②由题意可知,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2 KO2,
故答案为:K+O2 KO2;④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后预测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通过观分解释、整合,进而得出结论,所以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用到了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的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分类、比较;(3)①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②铜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Cu+Cl2 CuCl2;
故答案为:Cu+Cl2 CuCl2;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分析】(1)根据各种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注意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据此分析;(2)①根据类比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②钾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等剧烈反应,金属性比钠强,可结合题意和Na的性质书写有关方程式;④该小组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①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据此判断解答;②铜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1 / 1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无锡期末)碳和硅的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2.(2021高一上·广州期末)常用作“示踪原子”,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 B.核外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18 D.与互为同位素
3.(2020高一上·安徽期末)Og元素的某种核素为 Og,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
A.294 B.118 C.176 D.58
4.(2020高一上·宁波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H,D,T是同一种核素
C.14C与14N中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D.1H、2H2、3H+互为同位素
5.(2020高一上·保定期中)铱( Ir)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已知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是通过稳定元素 受中子辐射获得,常用于工业探伤。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115个电子
B. 含有77个中子
C. 含有192个质子
D. 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15
6.(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与 相同
B. 的质子数为53
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7.(2019高一上·萧山期末)M2+与a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M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2 B.a-3 C.a+3 D.a-1
8.(2018高一上·上海期中)下列微粒中其 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的是( )
A.K B.Mg C.Ca D.S
9.(2021高一上·银川月考)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
A.Mg2+ B.Na C.Na+ D.Mg
10.(2020高一上·秦皇岛期末)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0族 B.第三周期第ⅡA族
C.第三周期第ⅥA族 D.第四周期第ⅡA族
11.(2019高一上·新宁月考)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B.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12.(2020高一上·丽江期末)2018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只有第Ⅱ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13.(2020高一上·和县期中)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14.(2021高一上·南湖期中)在离子 Rn- 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A–x+n B.A–x C.A–x-n D.A+x-n
15.(2021高一上·金山期末)下列关于卤素单质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颜色依次加深
B.、、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D.、、的密度依次增大
16.(2020高一上·安徽期末)Cl2和Br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都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17.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性质递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强
B.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大
C.随着核电荷数的减小,碱金属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单质熔点依次升高
18.(2020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19.(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末)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还原性:Cl->Br-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20.(2020高一上·丽江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
B.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增大,与水反应越剧烈
C.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21.(2020高一上·衢州期末)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C.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过氧化物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增大
22.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与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
⑤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①⑤ B.②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3.(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写出X元素符号 ,画出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4.(2019高一上·江川期末)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 (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
(3)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A、图B,请指出图B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 。
25.(2016高一上·厦门期中)根据题意解答
(1)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可能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多选不得分,少选扣分)
a.试管夹 b.镊子 c.小刀 d.冷凝管 e.滤纸 f.研钵
g.烧杯 h.坩埚 i.石棉网 j.玻璃片 k.药匙 l.燃烧匙
(2)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他们通过Na、K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了Na、K属于同一类物质,且K燃烧生成产物是KO2.请完成下列内容:
①观察钾的切面.硬度: ,颜色:
②预测钾的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
点燃,发生剧烈燃烧: .
③结论: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单质,其化学性质比钠活泼.
④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用到了哪几种方法? .
(3)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选用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
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E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碳的原子结构是,硅的原子结构是,两者质子数分别为6和14,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和14,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电子层数分别为2和3,
故答案为:C。
【分析】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其质子数为8,因此该原子的中子数=18-8=10,A不符合题意;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8,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B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C不符合题意;
D.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 Og的质量数是294、质子数是11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中子数是294-118=176,
故答案为:C。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表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进行计算。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同素异形体;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A项符合题意;
B.H、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三种不同的核素,B项不符合题意;
C.14C含有的中子数是8,14N含有的中子数是7,C项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为同位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B.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原子为一种核素;
C.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同位素。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则 原子的质量数为192,质子数为77,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92-77=1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7,综上分析,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原子中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53131I与53127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53131I的质子数为53,故B不符合题意;
C.53131I是电中性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C符合题意;
D.53131I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131-53=78,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核素表示中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D.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计算中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aN-的核外电子数为a+1,则M2+的核外电子数也为a+1,则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2=a+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M元素的质子数为a+3,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aN-确定M2+的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确定M的质子数。
8.【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设M层电子数为x,则K 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8,由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可得2+8=8+x,解得x=2,该微粒为Mg,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该元素原子含有M、N电子层,故K层、L层已经排满;K电子层和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为10电子层和N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也为10 ;电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判断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的是10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是12个质子,所以为Mg2+。
故答案为:A。
【分析】具有10个电子、12个质子的粒子为Mg2+。
10.【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 ,则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有三层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X为 第三周期第ⅡA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1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A不符合题意;
B.第ⅠA族元素中H为非金属元素,B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横行,每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因此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C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零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He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在0族,故A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VIII族,共16个族,故C不符合题意;
C.第ⅠA族的H元素是非金属,故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ⅢB族,含锕系和镧系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注意特殊情况,如0族的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
B.元素周期表有18列,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VIII族。
C.第ⅠA族的H元素是非金属。
D.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含锕系和镧系元素。
13.【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m, 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b+m+n。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呈中性,为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为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为阴离子。
14.【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Rn-离子有x个电子,电荷数为n,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x- n,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x-n)= A-x+n;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为黄绿色、为深橙红色、为紫黑色,故它们的颜色依次加深,A不符合题意;
B.、、均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它们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不符合题意;
C.Cl、Br、I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的氧化性依次减弱,C符合题意;
D.根据卤族元素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的密度依次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卤素单质的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新增强,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升高;Cl2、Br2、I2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即其颜色逐渐加深;核电核数逐新增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16.【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都是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半径大小与化学性质没有必然联系,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符合题意;
D.单质都为0价,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l2和Br2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答案】D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性越强,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随核电荷数的减小,核外电子层数减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出现减小趋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元素周期表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B:随着核电荷数增多,金属性越来越强,碱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来越剧烈;
C:随核电荷数增多,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没有依次升高,而是出现减小趋势。
18.【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大部分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钠、钾反常,A不符合题意;
B.卤素单质均属于分子晶体,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不符合题意;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金属性增强,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C符合题意;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非金属性减弱,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C.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活泼性逐渐增强;
D.从上到下,卤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19.【答案】C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F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单质的氧化性:Cl2>Br2,故还原性:Cl-C.从F2→I2,单质由气态→液态→固态,单质密度越来越大,C符合题意;
D.F2的活泼性太强,遇盐溶液首先与水反应,故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氟气和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
B.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F→Cl→Br→I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C.卤族元素单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米芾逐渐增大;
D.卤族元素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排在前面的卤素单质可将排在后面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氟气除外。
20.【答案】C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依据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分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增强,所以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碱金属随着原子系数增大,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钾的金属性比钠强,钾比钠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比钠强,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C符合题意;
D.碱金属属于金属晶体,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熔点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B.碱金属的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
C.碱金属的金属性不一样。
D.碱金属属于金属晶体,其熔点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21.【答案】A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碱金属单质性质活泼,与水剧烈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故A符合题意;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较复杂,故C不符合题意;
D.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碱金属元素与钠性质相似;
B.碱金属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
C.钾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超氧化钾;
D.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键依次减弱。
22.【答案】C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在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则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①符合题意;②对于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能依次减小,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锂,②不符合题意;③锂与O2反应只能得到氧化锂,③不符合题意;④钾的密度小于钠,④不符合题意;⑤从锂到铯,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⑤符合题意;⑥从锂到铯,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则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⑥不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②③④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只要牢记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如: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氢氧化物的碱性也增强,熔点出现减小趋势,除了锂外,其它单质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种氧化物等即可轻易作答。
23.【答案】(1)H;
(2)Cl2+H2O HCl+HClO
【知识点】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X为H,Y为O,O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Z的单质为Cl2,X2Y为H2O,二者反应生成HCl和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
【分析】“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X为H;“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Y为O;“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Z为Cl;据此作答。
24.【答案】(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钠在煤油与水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小,直到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
(2)长;钾的密度比钠小,与水反应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钾的密度与煤油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
(3)钾与水反应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碱金属的性质;排气量气装置
【解析】【解答】(1)要让金属钠和大头针脱离才能和水反应,可以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则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煤油与水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小,直到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2)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钾和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让金属钾进入煤油中,金属钾和煤油的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因此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长;(3)金属钾和水反应剧烈,为防止生成的碱液溅出伤人,可以在上方罩一个玻璃片,即图B表示钾与水反应。
【分析】(1)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结合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水反应的现象来回答即可;(2)根据金属钾、金属钠以及煤油的密度大小来回答;(3)根据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分析。
25.【答案】(1)bcegj
(2)小;银白;4K+O2=2K2O;K+O2 KO2;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3)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u+Cl2 CuCl2;Cl2+2OH﹣=Cl﹣+ClO﹣+H2O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用烧杯盛放水,用玻璃棒覆盖烧杯,防止钠飞出,所以用到的仪器是镊子、小刀、滤纸、烧杯、玻璃片,则是bcegj;
故答案为:bcegj;(2)①碱金属硬度减小,一般为银白色,所以钾的硬度小,颜色为银白色,
故答案为:小; 银白;②①金属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是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K2O,
故答案为:4K+O2═2K2O; ②由题意可知,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2 KO2,
故答案为:K+O2 KO2;④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后预测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通过观分解释、整合,进而得出结论,所以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用到了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的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分类、比较;(3)①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②铜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Cu+Cl2 CuCl2;
故答案为:Cu+Cl2 CuCl2;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分析】(1)根据各种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注意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据此分析;(2)①根据类比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②钾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等剧烈反应,金属性比钠强,可结合题意和Na的性质书写有关方程式;④该小组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①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据此判断解答;②铜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