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5 09:55:03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构成水这种物质的微粒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从微观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从宏观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则He-3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2=1。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核外有2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C、He-3和He-4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是同位素原子。符合题意。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因He-3和He-4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属于同种元素,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He-3原子核内1个中子分析。
3.(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Fe B.NH3 C.NaCl D.C60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C符合题意;
D、C60是由C60分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盐类 物质由离子构成,氨气、水等由分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分析。
4.(2021九上·舒城期末)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用碳素墨水写字不褪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分子间隔增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碳素墨水写字不褪色,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5.(2021九上·香坊期末)有关下列四种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金属元素 B.都属于阳离子
C.它们属于两种元素 D.它们是同一周期的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质子数为16的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质子数为18的是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第三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2、16、18,所以图中有四种元素;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11号、12号、16号、18号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均是三个电子层,都位于第三周期,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最离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C、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析;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周期数相等分析。
6.(2021九上·仪征期末)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停运动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H2O分子——微粒是很小的
C.气体可以压缩——微粒大小可以改变
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A不符合题意。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可以压缩说明微粒间间隔大小可以改变。C错。
D、食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
7.(2021九上·南京期末)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D.当X的数值为9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质子数=原子序数,②质子数为11,是11号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 ②③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如果X=9,则质子数为9,质子数≠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8.(2021九上·冷水滩期末)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Na失去1个电子形成Na+,②核外电子数、③电子层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核内质子数没有发生改变,则①核电荷数相同;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即④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二者质子数都为11,且Na+核外为8电子稳定结构,较钠原子稳定。故①④⑤⑥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Na失去1个电子形成Na+,质子数和质量不变,电子层数减少,电子数减小,化学性质改变分析。
9.(2021九上·兰山期末)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Ag C.O2 D.H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A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银元素,表示一个银原子,还能表示银这一物质,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D、H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若该元素对应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分析。
10.(2021九上·望花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三种粒子中原子最小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D.通常状况下气体比金属易压缩,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 分子、原子、离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离子种类可能改变,故符合题意;
D. 分子、原子都有间隔,通常状况下气体比金属易压缩,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构成金属的原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区别与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富裕期末)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变成   (用符号表示),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16;得到;S2-;非金属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原子是硫原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硫离子,其符号为:S2-,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为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12.(2020九上·林芝期末)下图中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请写出A图表示的符号   。
【答案】AC或CA;3或三;D;N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A、B、C、D粒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1、16、11、35,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AC;共表示3种元素;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A、B、C、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6、1、7,所以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D;A粒子的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A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其符号为:Na+,故填:AC;3(或三);D;Na+。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13.(2021九上·曲阜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分析图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答案】离子 原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④的名称是原子核;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离子、原子、分子。
14.(2021九上·海珠月考)完成下列表格。
元素名称     磷     钙     锰    
元素符号 Cu     K     Fe     Ba
【答案】铜;钾;铁;钡;P;Ca;Mn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Cu的元素名称为:铜;
磷的元素符号为:P;
K的元素名称为:钾;
钙的元素符号为:Ca;
Fe的元素名称为:铁;
锰的元素名称为:Mn;
Ba的元素名称为:钡。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邹城月考)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原子核、   质子和    电子。
【答案】3;22;22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故该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
该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2×8=22;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该分子含有22个电子。
【分析】根据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子中某微粒的总数是指所有原子中该微粒的和。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尤溪期中)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
(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如图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瓶外或空气中;温度
(2)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3)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间间隔距离大,空气中物质分子之间间隔比水分子间隔大得多,因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蚊香液逐渐减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可以定时加热,可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的快慢的因素是温度;(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如图所示,分别在针筒中压缩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故答案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间隔越大,
17.(2015九上·平度期末)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请结合硒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
【答案】解(1)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2)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3)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34,所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故答案为:34;4;78.96.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渠县期末)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
(3)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因此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原子的质量就增大了
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答案】(1)35.45;11
(2)AC;C
(3)失去
(4)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信息,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值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值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所以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最外层是8个电子(只有一层时,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C粒子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所以具有稳定结构。
(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时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时容易失去,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4)A、由于表示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因此采用相对原子质量,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12原子质量之比,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质量,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C、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表示原子质量的数值改变,使用方便,原子的实际质量并未变化,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D、原子的质量和其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所以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选项正确,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分析。
五、推断题
19.(2018九上·郑州期中)有A、B、C三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C原子的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
(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C原子的名称为   。
【答案】(1)
(2)
(3)镁原子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B、C 三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由于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所以第三层应有电子数=8﹣2=6,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2+8+6=16,为硫原子,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所以该原子的次外层应是第一层,电子数是2,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6+2=8,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为氧原子,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 原子的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电子数为18)的核外电子数少 6个,所以C是镁原子,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C原子的名称为镁原子。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4时得电子,小于4时失去电子,据此分析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0九上·武侯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图I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了   。
(2)(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I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
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II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
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
(5)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   。
【答案】(1)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转依次变红
(3)在试管下方放一张白纸;酚酞与氨水位置放反
(4)图Ⅲ中烧杯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中烧杯变红的速率较快
(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系)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进行实验]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改进]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①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②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试液都放在了棉花团上;
[拓展延伸](4)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5)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分子的远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系)。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 / 1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构成水这种物质的微粒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2.(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3.(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Fe B.NH3 C.NaCl D.C60
4.(2021九上·舒城期末)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用碳素墨水写字不褪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5.(2021九上·香坊期末)有关下列四种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金属元素 B.都属于阳离子
C.它们属于两种元素 D.它们是同一周期的元素
6.(2021九上·仪征期末)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停运动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H2O分子——微粒是很小的
C.气体可以压缩——微粒大小可以改变
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7.(2021九上·南京期末)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D.当X的数值为9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8.(2021九上·冷水滩期末)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9.(2021九上·兰山期末)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Ag C.O2 D.H
10.(2021九上·望花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三种粒子中原子最小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D.通常状况下气体比金属易压缩,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富裕期末)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变成   (用符号表示),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2.(2020九上·林芝期末)下图中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请写出A图表示的符号   。
13.(2021九上·曲阜期中)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分析图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4.(2021九上·海珠月考)完成下列表格。
元素名称     磷     钙     锰    
元素符号 Cu     K     Fe     Ba
15.(2021九上·邹城月考)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原子核、   质子和    电子。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尤溪期中)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
(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如图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17.(2015九上·平度期末)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请结合硒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渠县期末)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
(3)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因此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原子的质量就增大了
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五、推断题
19.(2018九上·郑州期中)有A、B、C三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C原子的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
(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C原子的名称为   。
六、实验探究题
20.(2020九上·武侯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图I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了   。
(2)(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I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
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II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
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
(5)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从微观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从宏观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则He-3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2=1。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核外有2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C、He-3和He-4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是同位素原子。符合题意。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因He-3和He-4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属于同种元素,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He-3原子核内1个中子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C符合题意;
D、C60是由C60分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盐类 物质由离子构成,氨气、水等由分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分子间隔增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碳素墨水写字不褪色,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质子数为16的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质子数为18的是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第三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2、16、18,所以图中有四种元素;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11号、12号、16号、18号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均是三个电子层,都位于第三周期,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最离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C、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析;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周期数相等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A不符合题意。
B、1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可以压缩说明微粒间间隔大小可以改变。C错。
D、食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
7.【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质子数=原子序数,②质子数为11,是11号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 ②③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如果X=9,则质子数为9,质子数≠电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8.【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Na失去1个电子形成Na+,②核外电子数、③电子层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核内质子数没有发生改变,则①核电荷数相同;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即④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二者质子数都为11,且Na+核外为8电子稳定结构,较钠原子稳定。故①④⑤⑥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Na失去1个电子形成Na+,质子数和质量不变,电子层数减少,电子数减小,化学性质改变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A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银元素,表示一个银原子,还能表示银这一物质,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D、H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若该元素对应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 分子、原子、离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离子种类可能改变,故符合题意;
D. 分子、原子都有间隔,通常状况下气体比金属易压缩,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构成金属的原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区别与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11.【答案】16;得到;S2-;非金属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原子是硫原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硫离子,其符号为:S2-,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为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12.【答案】AC或CA;3或三;D;N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A、B、C、D粒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1、16、11、35,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AC;共表示3种元素;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A、B、C、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6、1、7,所以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D;A粒子的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A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其符号为:Na+,故填:AC;3(或三);D;Na+。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13.【答案】离子 原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④的名称是原子核;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离子、原子、分子。
14.【答案】铜;钾;铁;钡;P;Ca;Mn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Cu的元素名称为:铜;
磷的元素符号为:P;
K的元素名称为:钾;
钙的元素符号为:Ca;
Fe的元素名称为:铁;
锰的元素名称为:Mn;
Ba的元素名称为:钡。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进行分析。
15.【答案】3;22;22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故该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
该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2×8=22;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该分子含有22个电子。
【分析】根据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子中某微粒的总数是指所有原子中该微粒的和。
16.【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瓶外或空气中;温度
(2)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3)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间间隔距离大,空气中物质分子之间间隔比水分子间隔大得多,因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1)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蚊香液逐渐减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可以定时加热,可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的快慢的因素是温度;(2)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如图所示,分别在针筒中压缩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故答案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间隔越大,
17.【答案】解(1)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2)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3)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34,所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故答案为:34;4;78.96.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8.【答案】(1)35.45;11
(2)AC;C
(3)失去
(4)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信息,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值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值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所以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最外层是8个电子(只有一层时,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C粒子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所以具有稳定结构。
(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时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时容易失去,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4)A、由于表示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因此采用相对原子质量,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12原子质量之比,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质量,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C、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表示原子质量的数值改变,使用方便,原子的实际质量并未变化,选项不正确,不正确;
D、原子的质量和其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所以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选项正确,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分析。
19.【答案】(1)
(2)
(3)镁原子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B、C 三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由于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所以第三层应有电子数=8﹣2=6,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2+8+6=16,为硫原子,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所以该原子的次外层应是第一层,电子数是2,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6+2=8,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为氧原子,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 原子的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电子数为18)的核外电子数少 6个,所以C是镁原子,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C原子的名称为镁原子。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4时得电子,小于4时失去电子,据此分析
20.【答案】(1)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转依次变红
(3)在试管下方放一张白纸;酚酞与氨水位置放反
(4)图Ⅲ中烧杯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中烧杯变红的速率较快
(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系)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进行实验]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改进]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①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②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试液都放在了棉花团上;
[拓展延伸](4)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5)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分子的远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系)。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