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圆的周长(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圆的周长(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15 11: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概括:(课题、教材分析、目标、重点、难点) 课题:圆的周长 数学 六年级上册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圆若干个,直尺,绳子,课件
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教师的调控方式 ---教师需要用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来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什么
一、复习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知识来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四、总结(5分钟)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导入 环节一: 1.圆的半径是什么?圆的直径是什么?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 且它们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3.那么问题来了,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环节二: 1.同学们,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计算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是多少? 2.现在请同学们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手中圆形物体的直径与周长,再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通过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你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圆周率,且用字母π表示。 5.我们只要测量出圆的什么就能计算出圆的周长?为什么? 6.如果我们知道半径能求出周长吗? 7.请同学们总结出周长的计算公式 8.教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含义和公式 环节三: 1.请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小圆的圆周率比大圆的圆周率小。 ( ) ②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的周长一样大。 ( ) ③圆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大。 ( ) ④.圆的直径扩大4倍,周长也扩大4倍。 ( ) ⑤半径是1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 2.写“做一做”1 3.写“做一做”2 4.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5cm,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环节四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有关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 2.教师总结 环节五 练习十四:第5.6题 环节一 1.学生举手回答(半径和直径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集体回答 环节二 1.学生可能回答:测量法,公式计算法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且将测量结果进行填表统计,派代表回答 3.学生举手回答(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14倍)。 5.学生集体回答(直径,因为π是固定的)。 6.可以,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7.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出周长的计算公式 环节三 1.学生读题目,手势判断,个别学生解释说明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回答 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派代表展示 说明 4.学生独立完成,举手上台板书展示 环节四 学生举手发言,结合本课的学习,汇报所学到的有关圆周长的相关知识。 环节五 环节一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三 及时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且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在那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讲解。 环节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思考能力。 环节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环节五 加强巩固学习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打基础。
环节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3.14 用字母表示C=πd =半径×2×3.14 =2πr 环节六 便于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