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一课时: 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根据临近五一假期,很多同学出去游玩的情况,已怎样购票便宜为切入点,设计题目:“竹泉村门票价格表:‘成人:每人80元,学生:每人40元’,但网上订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若一次购票满60张,每张票还可以少收5元。问:我们班现有53名学生要去竹泉村游玩,如果你是班长,那么你认为如何订票最便宜?”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不等关系.
(课堂评价1-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
二、走进生活 感受“不等”
(一)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1)(1)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克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g),怎样表示x与5之间的关系
(2)下图为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和40之间的关系
(3)根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怎样表示t和6000之间的关系
(4)要使代数式有 意义,x的值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四个情境,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得到的几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还是等是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常见不等号及其它们的读法和写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分析题意,抓住关键词,怎样确定不等号两边的代数式,为下面自主学习建立模型做好铺垫.
(课堂评价2—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
深入反思,应用新知
挑战1:
下列各式中的不等式有 个。
(1)8<9; (2)a+b=0; (3)a2+1>0;
(4)3x-1≤x; (5)x-y≠1; (6)3-x=0;
(7)4-2x; (8)x2+y2>0; (9)3x≈6
(课堂评价3—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教师在全班的回答后对班集体作出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挑战2:
请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x的一半小于-1
(2)y与4的和大于0.5
(3)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4)x的3倍不大于x与3的差
(5)y的3倍与8的和不小于x的5倍
挑战3:
请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a是正数;
(2)y的绝对值与-8的和为负数;
(3)a与b的差的平方是非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不等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教师个别指导完成后,选取一个小组的同学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反复体味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重点强调,加强记忆,突出本节课重点。通过归纳,加强学生对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掌握表示不等式的关键词语,得以自然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评价4—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通过归纳,加强学生对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掌握表示不等式的关键词语,得以自然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闯关检测,强化新知
选择学生爱吃的水果,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闯关答题,在游戏中加强对列不等式的掌握。同时也为“回归数学,建立模型”
三、深入思考,再探新知
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2、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4、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
5、当l=12时呢?改变l的取值再试试,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回归数学,独立思考并完成上述五个问题,如果有困难,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学生的疑问给予适时点拨,发现学生讨论中的亮点,收集课堂资源,为展示环节做准备.
【设计意图】这五个问题如何解决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首先需要学生明白的是,已知周长为lcm,如何计算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其次要明白,对于等周长的正方形和圆形来说,圆形的面积一定大于正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比较大小的问题;第三,用绳子只围成一种形状的,那么面积的大小是由绳长决定的.从而建立不等式模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每个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展示,有不完善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课堂评价4—分层评价、奖励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对于问题5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可以让得到猜想的学生进一步解释其合理性,以便为下一课时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课堂中的问题难度层层提高,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
四、反思盘点,整合新知
1、列不等关系的步骤
(1)抓住关键词,选择合适的不等号。
(2)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未知量可以设元)。
2、根据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请写出对应的不等号或符号语言:
关键 词语 第一类:有明显的不等关系 第二类: 隐含的不等关系
①大 于 ②比…大 ③超 过 ①小于 ②比…小 ③低…于 ①不大于 ②不超过 ③至…多 ①不小于 ②不低于 ③至…少 大于 或 小于 正 数 负 数 非负数 非正数
不等号
【设计意图】总结列不等关系的步骤,形成方法;通过填表的形式,让学生对不等号及其含义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准确应用,发展符号感.
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再一次感受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对于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再一次强调.
(课堂评价5—奖励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及时鼓励、肯定!)
当堂检测
1.用适当的不等号表示下列关系:
(1)x2是非负数
(2)x的3倍与8的和比x的5倍大
(3)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a比斜边c短
(4)x与17的差比它的5倍小.
(5)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这两数积的2倍.
2.(选作)某车间计划在15天里加工零件408个,最初三天中,每天加工24个,问以后每天至少加工多少个,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只列关系式)
【设计意图】检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