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概况:本课的教学内容是9加几。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11—20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 P8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 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内容提要(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流程及时间 所需资源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来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的调控方式 ——教师需要用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课件 小棒 课本插图
导入 1、通过复习10加几导入 2、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3、巩固凑十法练习 4、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 环节一: 复习铺垫\5分钟 10+1= 10+3= 10+6= 10+2= 10+8= 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10加几就等于10几的规律,所以带有10的算式更容易计算。 环节二:授新课\20分钟 学生观察教师所展示的例图,回答: 箱子里放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放有4盒饮料。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列出算式9+4 学生汇报算法: ①直接数饮料,从1数到13。 ②在9后面接着数4个数,数到13。 ③把小朋友手上的那盒饮料放到箱子里,再想10+3=13。 预设 学生觉得第三种方法更简便,因为这种算法把9加几转化成了10加几,算起来很容易。 小组合作交流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再想10加几等于十几。
环节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0/分钟 小组或同桌合作摆小棒或圆片,算出9+5的得数。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了9+5的答案,并且回答了计算步骤,在老师的引导下,说明了5分成1和4的原因。 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到信息:左边山坡上有9人,另一边山坡上又来了7人。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凑十法解答9+7=16。 学生计算后,通过开小火车的游戏,汇报了计算结果。 环节四:总结全课及布置作业\5分钟 结合本课的学习,汇报所学到的有关9加几的知识和感受。 环节一: 指名学生回答。之后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算的那么快 环节二: 教师课件出示课本P89页例图。 (1)让学生观察图中饮料是怎样放的 (2)请学生根据图意,要求算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应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 + 4 = 揭示课题9加几 (3)怎么计算9+4的结果,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比较算法,鼓励学生间讨论交流:哪种方法更简便,强调说明“凑十法”:像这样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的算法,叫做“凑十法”。 (5)想一想,遇到9加几的算式,应该怎样凑十呢? 板书总结: 凑十法:分一分 凑成十 算得数 环节三: 教师课件出示课本P89页做一做情境图。 (1)摆一摆,算一算 组织学生用小棒或圆片代替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根据操作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5的方法?和运用凑十法时为什么要把5分成1和4?(建议学生使用凑十法) 教师课件出示课本P90页第1题情境图 (2)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再结合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到凑十法解答。 教师课件出示课本P90页第2题 (3)开小火车 教师说明题意后,让学生先算,算好后组织开小火车的小游戏。 环节四: 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有关9加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