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加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15 11: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页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针对“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的计算结果提出: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下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让学生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加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流程 所需资源 课本插图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来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的调控方式 ---教师需要用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导入 算式导入,感知关系 (4分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8分钟) 自己思考做题 (8分钟)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讲解 (10分钟) 练习巩固 (8分钟) 课堂总结 (2分钟) 教学过程: 一、算式导入,感知关系 让学生做一做下面几个题目。 板书:37+189= 189+37= 226-37= 226-189=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下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教学例1 将第一副主题图用语言描述给学生:“小亮和妈妈逛服装店,妈妈给他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衣服要135元,鞋子要48元,那么他们一共要付多少钱给售货员?”让学生赶快动手算一算。 “加法的验算”(板书),我们可以用验算来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怎样来判断这道题的对错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让学生起来分享交流验算的方法。 板书:135+48=183(元) 135 验算: 48+135=183 + 48 或183-48=135 .
183 或183-135=48 教师适时引导规范验算的格式:在笔算的下边或竖式计算的右边写上“验算”,并在验算右下方写上冒号。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要认真的再加一遍。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让学生翻开教材27页,完成做一做(请两位学生板演,并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布置课后作业:教材29页练习七 第一题的4道加法算式。 环节一 教师写几道题目在黑板让学生做,然后观察这四个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环节二 让学生做例题1 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加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环节三 小组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 让小组代表讲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在黑板记录 环节四 教师对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方法 环节五 练习巩固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做题。 环节六 课堂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