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1.6物质的分离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1.6物质的分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11 08:19:4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上1.6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2.(2021八上·三门期末)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3.(2021八上·温州期末)口罩可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进入口鼻,从而保护人体。这一作用相当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4.(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关于玻璃棒在实验操作中的用途完全正确的是(  )
①在溶解固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②在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
③在浓缩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
A.仅①② B.仅①③ C.仅②③ D.全部
5.(2021八上·兰溪月考)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7.(2021八上·兰溪月考)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8.(2021八上·诸暨期中)一杯60 ℃、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蒸发水的质量/克 2 2 2
剩余溶液的质量/克 98 96 93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都没有晶体析出
9.(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可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2021八上·绍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
11.(2021八上·乐清期中)运用概念分类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分类不完整的是(  )
A.
B.
C.
D.
12.(2021八上·乐清期中)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13.(2021八上·绍兴期中)对于下列各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在探究飞机获得升力与机翼形状关系的实验中,当风吹向机翼模型时弹簧秤甲 示数减小。
B.如图乙,在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实验原理与“夏天晒盐”原理相同。
C.如图丙,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海水中的杂质,再过滤煮沸后,即可饮用。
D.如图丁,在蒸馏实验中,冷凝水的流向为从上往下。
14.(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过滤泥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 10%的食盐水
15.(2021八上·绍兴期中)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食盐的质量/克 15 20 25 30
溶液质量/克 65 68 m 6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格中 m 值为 68
B.0℃时,50 克水中最多可溶 18 克食盐
C.相同温度下,把水的质量增加到 100 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
D.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
16.(2021八上·瑞安月考)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晶体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17.(2021八上·萧山月考)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0%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18.(2021八上·义乌期中)《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去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19.(2021八上·义乌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0.(2021八上·温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2.(2022八上·缙云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23.(2021八上·青田期末)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4个小组分别计算了精盐产率,老师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于是各组分别讨论了第1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  )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24.(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在将粗盐提纯后, 再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 请你帮助他完成下 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包括   、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烘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环节。
(2)在过滤环节需要对圆形滤纸作折叠处理 (虚线表示沿此线折叠) ,右图中正确 的折叠步骤依次为   。
(3)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果要配制 200 克生理盐水, 则在称量环节需要定量称取精盐的质量为   克。
25.(2021八上·宁波期末)已知该粗盐中的主要杂质是泥沙。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用天平称取5克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完全溶解为止。玻璃棒在这里搅拌的目的是   。
步骤2:将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   (填“泥沙”“食盐”)。
步骤3:将所得的澄清溶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
三、填空题
26.(2022八上·临海期末)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
27.(2021八上·天台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发源于天台里石门水库的北干渠,长72.3公里,主要解决天台县大部分及三门县部分农田用水问题。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    。
(2)如图是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则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8.(2021八上·青田期末)A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利用A物质进行了图甲实验。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30 110
(1)①~④杯溶液中,是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像A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   的方法获得晶体。
29.(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
(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30.(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
(1)操作Ⅲ、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3% 72%
老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末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31.(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2.(2021八上·绍兴期中)学习科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关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少量①菜油、②醋、③蔗糖、④胡椒粉、⑤味精粉、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形成乳浊液。(填序号)
(2)下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图中 A 端接的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3)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33.(2021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10℃,将10克B物质加入到90克水中时,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2021八上·瑞安月考)实验课上,小明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   。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 (填字母)。
A.节约实验时间
B.保证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5.(2021八上·洞头期中)温州产盐历史悠久,常用粗盐提纯的方法(如图所示)得到精盐。
(1)实验流程中的操作②是   。
(2)如果过滤后所得滤液依旧浑浊,可能原因是   。
(3)以上实验得到的精盐存在少量氯化镁,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精盐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解答题
36.(2022八上·临海期末)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克?
37.(2021八上·临安期中)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热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供水”,虽然杭州是江南水乡代表城市之米,但是杭州也缺水。你觉得杭州缺水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一点)。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38.(2020八上·吴兴期末)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下表是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结合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6 37.3 38.4
纯碱 7.1 12.5 21.5 38.8 46.0 43.9
(1)由溶解表可知,氯化钠与纯碱的溶解度恰好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A.0℃~10℃ B.10℃~20℃ C.20℃~ 40℃ D.40℃~60℃
(2)长期在液面以外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这晶体的形成与   (填“冬天捞碱”或“夏天晒盐”)的原理一致。
(3)生活中纯碱既可用于洗衣又能发面。现要配制纯碱溶液,取48克纯碱溶于100克60℃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9.(2020八上·滨江月考)盐场经过长时间日晒会长出形状各异的“盐花”(主要成分为食盐)。盐花属于粗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
(1)一定质量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提纯的精盐可用于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置。现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0.(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有关食盐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并测定产率实验。
a.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b.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   (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14%的氯化钠溶液
a.步骤如下: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
A.量取水读数时俯视B.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D.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c.配制完成的氯化钠溶液B的浓度为8%,质量为40g,请通过计算说明需向溶液B中加入浓度为多少、质量为多少的氯化钠溶液才能配制成溶液 A。(请在溶液 B 的基础上配制,假设加入的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故A错误;
B.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用途判断。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而口罩上存在细小的孔,相当于滤纸,而粉尘和飞沫相当于不溶于空气的固态颗粒,因此相当于过滤操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玻璃棒在过滤时转移液体的引流作用;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搅拌;对于固体和液体的转移;蒸发时使热量均匀的散开。
【解答】溶解时搅拌:用于迅速地将固体溶解在液体中,或者将多种液体混合均匀,搅拌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尽量不要碰撞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蒸发时搅拌,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引起的飞溅;过滤时引流,将过滤的悬浊液引流到漏斗中的滤纸上,故①②③说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我们每天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在一些偏远山区,则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明矾和活性炭是常用的凝聚剂。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要得到纯净的水,还必须经过蒸馏。
【解答】第一步·先让河水自然沉降,除去泥沙和沉淀物,第二步再加入化学沉降物明矾或者活性炭,第三步加入消毒杀菌的漂白粉,第四步加热煮沸,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将空气看作液体,其中的颗粒物等于看作不溶于空气的固态物质,则医用防护口罩的工作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第一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7g,溶液质量减少了100g-97g=3g;
第二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4g,溶液质量减少了97g-94g=3g;
第三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0g,溶液质量减少了94g-90g=4g,说明蒸发3g水,析出了1g晶体。故第3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和溶液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但是无时无刻不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将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C错误;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净化过程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吸附水中不溶性的微小颗粒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电路的连接、结晶的方法来解题。
【解答】A、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B分类不完整,符合题意;
C、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结晶的方式包括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两种方式,D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砝码不应该放在左盘,应该放在右盘,故A错误;
B.量筒不能用作食盐溶解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在结晶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对机翼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根据结晶的方法判断;
(3)根据水净化的知识判断;
(4)根据冷凝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当风从机翼上方吹过时,机翼会受到向上的升力,根据F=G-F升力可知,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会减小,故A正确;
B.只硫酸铜晶体的原理是重结晶,而“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二组原理不同,故B错误;
C.煮沸后的海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不能直接饮用,故C错误;
D.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到上,这样会延长冷凝时间,提高冷凝效果,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玻璃棒的作用即可。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
B.过滤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获取氯化钠晶体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D.配制 10%的食盐水时, 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2)对第二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并计算出m的数值;
(3)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4) 根据结晶的方法判断。
【解答】第二组时,加入20g食盐,而溶液的质量为68g,即此时溶质的质量:68g-50g=18g。因为18g<20g,即此时溶液已经饱和,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就是18g,故B正确不合题意;
第三组中加入的食盐25g>18g,因为只能溶解18g,那么溶液质量m=50g+18g=68g,故A正确不合题意;
食盐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水的质量大小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涉及到的研究方法。
【解答】“扫取以水淋汁”其实就是溶解,“乃煎炼而成”其实就是加热,蒸发溶剂后,结晶得到硝酸钾,因此没有涉及的实验方法为蒸馏,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现象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这个实验的步骤顺序为:①将粗盐加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④对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g,倒入烧杯;③用量筒量取水45mL,倒入烧杯;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即 ①④⑤②③①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步骤②中,如果天平指针偏左,那么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能调节游码或砝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确定所涉及的实验操作。
【解答】“去黄连一两”即称量,“水煎去渣”为过滤,“ 温服 ”为加热,但是不涉及蒸发结晶,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组成判断;
(2)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
(4)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但是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其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洗洁精的乳化后植物油仍然不能溶解于水,不会形成溶液,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泥浆水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用点上石棉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搅拌,加速溶解;①;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实验一: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该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
实验二:精盐的质量分数= ,据此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一: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根据图片可知,①中右侧的滤纸最厚,而玻璃棒应该抵在此处,故选①;
实验二: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22.【答案】(1)b;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2)A;C
(3)C;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需器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变成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的过程为溶解,即乙图中的b。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配制100g12%的食盐溶液时,必须使用烧杯作为配制容器。需要食盐100g×12%=12g,需要加水:100g-12g=88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8mL,因此必须使用100mL量筒,而漏斗用不到,故选AC。
(3)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此时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会使食盐质量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的水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3.【答案】(1)②③①④
(2)引流
(3)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精盐的产率=,则精盐产率偏高,可能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①蒸发结晶,即②③①④。
(2)实验③过滤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吗,故A不合题意;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1)溶解
(2)DAB
(3)引流
(4)1.8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滤纸的折叠方法判断;
(3)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实验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烘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环节。
(2)先将圆形的滤纸沿一条直径对折,再将得到的半圆形滤纸再次进行对折,最后将折叠后的滤纸展开,中间绝对不能留有缝隙,故选DAB。
(3)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需要称取精盐的质量:200g×0.9%=1.8g。
25.【答案】加速溶解;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泥沙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实验过程确定所需器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固态物质泥沙。
26.【答案】(1)蒸发溶剂
(2)饱和;1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则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果物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非常小,则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将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用同样的方法判断60℃时是否饱和,确定溶质质量,并最终计算出溶液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得到氯化钠固体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50g>31.6g,所以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因为50g<110g,所以此时的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则溶液质量为:50g+100g=150g。”
27.【答案】(1)地表径流
(2)A;B;E
【知识点】水循环;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循环的类型分为海陆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海陆大循环的六个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和地下径流。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水方法是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煮沸和蒸馏
【解答】(1)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水方法是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煮沸和蒸馏,故选ABE。
28.【答案】(1)②
(2)37.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将加入的物质质量与溶解度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肯定不饱和。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3)根据蒸发结晶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30g,①中加入20g<30g,则溶液①不饱和。溶液②中加入20g+20g=40g>30g,则溶液②饱和。5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110g,溶液③中溶质40g<110g,则溶液③不饱和。溶液④中加入的物质质量为:20g+20g+20g=60g<110g,为不饱和溶液。
(2)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像A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29.【答案】(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
(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
(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30.【答案】(1)引流
(2)A
(3)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操作是否与缩短提纯时间有关即可;
(3)产率偏低,其实就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操作IV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2)A.研碎粗盐,增加盐与水的接触面积,则可以加快溶解速度,缩短溶解时间,故A正确;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对粗盐的溶解速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过滤效果会打折扣,必须放在三层滤纸处,故C错误;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会使蒸发变慢,延长蒸发时间,故D错误。
故选A。
(3)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末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使溶质食盐的质量偏小,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使得到食盐的质量偏小,故B错误;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其中含有杂质,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正确;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错误。
故选AC。
31.【答案】(1)C
(2)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白色盐晶的生成过程判断;
(2)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是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结晶析出的过程,故选C。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32.【答案】(1)①
(2)正
(3)混合物;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1)①菜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②醋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⑤味精粉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⑥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则形成乳浊液的是①。
(2)根据图甲可知,与A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小于与B相连的试管,则A这边生成氧气,B那边生成氢气。因为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所以A是电源的正极。
(3)将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只能除去其中的泥沙,此时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物质,因此为混合物。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这样过滤效果最好,且滤纸不易破损,故选②。
33.【答案】(1)降温结晶
(2)9.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十分明显,那么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2)根据表格确定10℃时B的溶解度,然后计算出9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则: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10℃时,B的溶解度为10g,
设9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为x,

解得:x=9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34.【答案】(1)②
(2)口罩
(3)A;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滤纸的摆放方法解答;
(2)根据滤纸的特点分析;
(3)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加水量只要能够保证粗盐全部溶解即可。如果加入的水过多,那么会延长实验时间,浪费过多的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此时过滤效果最好,还可以防止滤纸破损,故选②。
(2)滤纸上存在细小的孔,可以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的杂质过滤,而让滤液经过。漏勺上的孔太大,起不到过滤作用,而锡箔纸上没有小孔,也起不到过滤作用;只有口罩上存在细小的孔,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故选口罩。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节约实验时间和节约能源,故选AC。
35.【答案】(1)过滤
(2)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混合物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3)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解答】(1) 实验流程中的操作②将泥沙与溶液分离,是过滤操作;
(2)过滤时, 滤纸破了、接滤液烧杯不洁净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都会使滤液仍浑浊;
(3) 精盐存在少量氯化镁,即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过滤;(2) 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混合物。
36.【答案】(1)吸附
(2)悬浊液
(3)解:m质=500g×5%=25g
m液= =100g
m水=500g-100g=400g
答:需要2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加水400克。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活性炭本身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性;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3)首先用500g×溶液的质量分数得到其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出需要25%的过氧乙酸的质量,最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为不溶性固体颗粒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37.【答案】(1)等于;人口多,水资源少(浪费严重等合理即可)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水资源少,而人口众多,或者浪费严重,都会导致缺水现象。
(2)根据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3)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缺水的原因可能是:人口多,水资源少(浪费严重等合理即可)。
(2)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可以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减小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是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防止水的浪费,但是与防止水体污染无关,故C不合题意;
D. 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可以减小对水体的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方法:
③自然沉降,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杂质去除;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将不溶于水的小颗粒杂质去除;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④加热煮沸,去除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离子。
则合理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38.【答案】(1)C
(2)夏天晒盐
(3)由表格可得60℃时溶解度为46克,取48克未能完全溶解。
溶质质量分数:46g/(46g+100g)×100%=31.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哪段温度范围内二者的溶解度有重合部分即可;
(2)白色晶体就是氯化钠结晶而成,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3)首先将48g与60℃时纯碱的溶解度比较,确定纯碱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然后再根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在低于20℃时,纯碱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钠;在高于40℃时,纯碱的溶解度都大于氯化钠,因此二者的溶解度恰好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40℃,故选C。
(2)长期在液面以外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和夏天晒盐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3)根据表格可知,60℃时纯碱的溶解度为46g;因为48g>46g,所以此时纯碱溶液饱和,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9.【答案】(1)ABCD
(2)盐池中的食盐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可知:m1×A%=m2×B%100g×10%=m2×25%解得: m2=40g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即可;
(2)如果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它就再也不能溶解新的溶质,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量粗盐的质量;
B.将粗盐倒入烧杯,注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C.将粗盐溶液过滤,除去其中的泥沙;
D.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正确顺序为ABCD。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盐池中的食盐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可知:m1×A%=m2×B%;
100g×10%=m2×25%;
解得: m2=40g
40.【答案】(1)①④⑤;AC
(2)BC;
解:40g×8%=3.2g
50g×14%=7g
50g-40g=10g
答:需要向溶液B中加入浓度为38%质量为10g的氯化钠溶液。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及产率偏低即氯化钠质量偏小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多,及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1)粗盐提纯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顺序为 ①④⑤ ;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会使固体无法全部溶解,使产率偏低,A正确;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固体进入滤液,使所得产率偏高,B错误;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会使氯化钠溅出,产率偏低,C正确;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会使产率偏大,D错误;
(2)量取水读数时俯视,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错误;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若使用游码时药品质量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正确;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故答案为:(1) ①④⑤ ;AC;(2)BC;10g.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上1.6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八上·三门期末)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故A错误;
B.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3.(2021八上·温州期末)口罩可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进入口鼻,从而保护人体。这一作用相当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用途判断。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而口罩上存在细小的孔,相当于滤纸,而粉尘和飞沫相当于不溶于空气的固态颗粒,因此相当于过滤操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关于玻璃棒在实验操作中的用途完全正确的是(  )
①在溶解固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②在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
③在浓缩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
A.仅①② B.仅①③ C.仅②③ D.全部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玻璃棒在过滤时转移液体的引流作用;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搅拌;对于固体和液体的转移;蒸发时使热量均匀的散开。
【解答】溶解时搅拌:用于迅速地将固体溶解在液体中,或者将多种液体混合均匀,搅拌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尽量不要碰撞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蒸发时搅拌,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引起的飞溅;过滤时引流,将过滤的悬浊液引流到漏斗中的滤纸上,故①②③说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1八上·兰溪月考)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我们每天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在一些偏远山区,则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明矾和活性炭是常用的凝聚剂。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要得到纯净的水,还必须经过蒸馏。
【解答】第一步·先让河水自然沉降,除去泥沙和沉淀物,第二步再加入化学沉降物明矾或者活性炭,第三步加入消毒杀菌的漂白粉,第四步加热煮沸,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故答案为:B。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7.(2021八上·兰溪月考)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将空气看作液体,其中的颗粒物等于看作不溶于空气的固态物质,则医用防护口罩的工作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2021八上·诸暨期中)一杯60 ℃、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蒸发水的质量/克 2 2 2
剩余溶液的质量/克 98 96 93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都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第一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7g,溶液质量减少了100g-97g=3g;
第二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4g,溶液质量减少了97g-94g=3g;
第三次实验,蒸发3g水,剩余溶液的质量为90g,溶液质量减少了94g-90g=4g,说明蒸发3g水,析出了1g晶体。故第3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故选:C。
9.(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可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和溶液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但是无时无刻不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将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C错误;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D正确。
故选D。
10.(2021八上·绍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
【答案】B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净化过程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吸附水中不溶性的微小颗粒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2021八上·乐清期中)运用概念分类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分类不完整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电路的连接、结晶的方法来解题。
【解答】A、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B分类不完整,符合题意;
C、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结晶的方式包括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两种方式,D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2021八上·乐清期中)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砝码不应该放在左盘,应该放在右盘,故A错误;
B.量筒不能用作食盐溶解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在结晶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13.(2021八上·绍兴期中)对于下列各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在探究飞机获得升力与机翼形状关系的实验中,当风吹向机翼模型时弹簧秤甲 示数减小。
B.如图乙,在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实验原理与“夏天晒盐”原理相同。
C.如图丙,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海水中的杂质,再过滤煮沸后,即可饮用。
D.如图丁,在蒸馏实验中,冷凝水的流向为从上往下。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对机翼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根据结晶的方法判断;
(3)根据水净化的知识判断;
(4)根据冷凝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当风从机翼上方吹过时,机翼会受到向上的升力,根据F=G-F升力可知,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会减小,故A正确;
B.只硫酸铜晶体的原理是重结晶,而“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二组原理不同,故B错误;
C.煮沸后的海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不能直接饮用,故C错误;
D.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到上,这样会延长冷凝时间,提高冷凝效果,故D错误。
故选A。
14.(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过滤泥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 10%的食盐水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玻璃棒的作用即可。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
B.过滤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获取氯化钠晶体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D.配制 10%的食盐水时, 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15.(2021八上·绍兴期中)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食盐的质量/克 15 20 25 30
溶液质量/克 65 68 m 6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格中 m 值为 68
B.0℃时,50 克水中最多可溶 18 克食盐
C.相同温度下,把水的质量增加到 100 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
D.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2)对第二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并计算出m的数值;
(3)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4) 根据结晶的方法判断。
【解答】第二组时,加入20g食盐,而溶液的质量为68g,即此时溶质的质量:68g-50g=18g。因为18g<20g,即此时溶液已经饱和,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就是18g,故B正确不合题意;
第三组中加入的食盐25g>18g,因为只能溶解18g,那么溶液质量m=50g+18g=68g,故A正确不合题意;
食盐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水的质量大小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21八上·瑞安月考)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晶体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涉及到的研究方法。
【解答】“扫取以水淋汁”其实就是溶解,“乃煎炼而成”其实就是加热,蒸发溶剂后,结晶得到硝酸钾,因此没有涉及的实验方法为蒸馏,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7.(2021八上·萧山月考)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0%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现象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这个实验的步骤顺序为:①将粗盐加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④对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g,倒入烧杯;③用量筒量取水45mL,倒入烧杯;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即 ①④⑤②③①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步骤②中,如果天平指针偏左,那么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能调节游码或砝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2021八上·义乌期中)《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去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确定所涉及的实验操作。
【解答】“去黄连一两”即称量,“水煎去渣”为过滤,“ 温服 ”为加热,但是不涉及蒸发结晶,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2021八上·义乌期中)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组成判断;
(2)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
(4)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但是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其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洗洁精的乳化后植物油仍然不能溶解于水,不会形成溶液,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20.(2021八上·温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泥浆水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用点上石棉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搅拌,加速溶解;①;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实验一: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该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
实验二:精盐的质量分数= ,据此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一: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根据图片可知,①中右侧的滤纸最厚,而玻璃棒应该抵在此处,故选①;
实验二: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22.(2022八上·缙云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答案】(1)b;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2)A;C
(3)C;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需器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变成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的过程为溶解,即乙图中的b。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配制100g12%的食盐溶液时,必须使用烧杯作为配制容器。需要食盐100g×12%=12g,需要加水:100g-12g=88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8mL,因此必须使用100mL量筒,而漏斗用不到,故选AC。
(3)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此时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会使食盐质量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的水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3.(2021八上·青田期末)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4个小组分别计算了精盐产率,老师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于是各组分别讨论了第1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  )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答案】(1)②③①④
(2)引流
(3)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精盐的产率=,则精盐产率偏高,可能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①蒸发结晶,即②③①④。
(2)实验③过滤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吗,故A不合题意;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24.(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在将粗盐提纯后, 再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 请你帮助他完成下 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包括   、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烘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环节。
(2)在过滤环节需要对圆形滤纸作折叠处理 (虚线表示沿此线折叠) ,右图中正确 的折叠步骤依次为   。
(3)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果要配制 200 克生理盐水, 则在称量环节需要定量称取精盐的质量为   克。
【答案】(1)溶解
(2)DAB
(3)引流
(4)1.8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滤纸的折叠方法判断;
(3)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实验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烘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环节。
(2)先将圆形的滤纸沿一条直径对折,再将得到的半圆形滤纸再次进行对折,最后将折叠后的滤纸展开,中间绝对不能留有缝隙,故选DAB。
(3)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需要称取精盐的质量:200g×0.9%=1.8g。
25.(2021八上·宁波期末)已知该粗盐中的主要杂质是泥沙。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用天平称取5克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完全溶解为止。玻璃棒在这里搅拌的目的是   。
步骤2:将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   (填“泥沙”“食盐”)。
步骤3:将所得的澄清溶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
【答案】加速溶解;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泥沙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实验过程确定所需器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固态物质泥沙。
三、填空题
26.(2022八上·临海期末)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
【答案】(1)蒸发溶剂
(2)饱和;1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则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果物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非常小,则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将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用同样的方法判断60℃时是否饱和,确定溶质质量,并最终计算出溶液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得到氯化钠固体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50g>31.6g,所以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因为50g<110g,所以此时的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则溶液质量为:50g+100g=150g。”
27.(2021八上·天台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发源于天台里石门水库的北干渠,长72.3公里,主要解决天台县大部分及三门县部分农田用水问题。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    。
(2)如图是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则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答案】(1)地表径流
(2)A;B;E
【知识点】水循环;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循环的类型分为海陆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海陆大循环的六个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和地下径流。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水方法是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煮沸和蒸馏
【解答】(1)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水方法是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煮沸和蒸馏,故选ABE。
28.(2021八上·青田期末)A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利用A物质进行了图甲实验。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30 110
(1)①~④杯溶液中,是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像A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   的方法获得晶体。
【答案】(1)②
(2)37.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将加入的物质质量与溶解度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肯定不饱和。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3)根据蒸发结晶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30g,①中加入20g<30g,则溶液①不饱和。溶液②中加入20g+20g=40g>30g,则溶液②饱和。5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110g,溶液③中溶质40g<110g,则溶液③不饱和。溶液④中加入的物质质量为:20g+20g+20g=60g<110g,为不饱和溶液。
(2)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像A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29.(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
(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答案】(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
(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
(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30.(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
(1)操作Ⅲ、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3% 72%
老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末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答案】(1)引流
(2)A
(3)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操作是否与缩短提纯时间有关即可;
(3)产率偏低,其实就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操作IV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2)A.研碎粗盐,增加盐与水的接触面积,则可以加快溶解速度,缩短溶解时间,故A正确;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对粗盐的溶解速度没有影响,故B错误;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过滤效果会打折扣,必须放在三层滤纸处,故C错误;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会使蒸发变慢,延长蒸发时间,故D错误。
故选A。
(3)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末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使溶质食盐的质量偏小,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使得到食盐的质量偏小,故B错误;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其中含有杂质,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正确;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错误。
故选AC。
31.(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答案】(1)C
(2)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白色盐晶的生成过程判断;
(2)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是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结晶析出的过程,故选C。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32.(2021八上·绍兴期中)学习科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关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少量①菜油、②醋、③蔗糖、④胡椒粉、⑤味精粉、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形成乳浊液。(填序号)
(2)下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图中 A 端接的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3)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答案】(1)①
(2)正
(3)混合物;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1)①菜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②醋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⑤味精粉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⑥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则形成乳浊液的是①。
(2)根据图甲可知,与A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小于与B相连的试管,则A这边生成氧气,B那边生成氢气。因为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所以A是电源的正极。
(3)将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只能除去其中的泥沙,此时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物质,因此为混合物。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这样过滤效果最好,且滤纸不易破损,故选②。
33.(2021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10℃,将10克B物质加入到90克水中时,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降温结晶
(2)9.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十分明显,那么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2)根据表格确定10℃时B的溶解度,然后计算出9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则: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10℃时,B的溶解度为10g,
设9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为x,

解得:x=9g;
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34.(2021八上·瑞安月考)实验课上,小明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   。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 (填字母)。
A.节约实验时间
B.保证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答案】(1)②
(2)口罩
(3)A;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滤纸的摆放方法解答;
(2)根据滤纸的特点分析;
(3)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加水量只要能够保证粗盐全部溶解即可。如果加入的水过多,那么会延长实验时间,浪费过多的能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此时过滤效果最好,还可以防止滤纸破损,故选②。
(2)滤纸上存在细小的孔,可以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的杂质过滤,而让滤液经过。漏勺上的孔太大,起不到过滤作用,而锡箔纸上没有小孔,也起不到过滤作用;只有口罩上存在细小的孔,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故选口罩。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节约实验时间和节约能源,故选AC。
35.(2021八上·洞头期中)温州产盐历史悠久,常用粗盐提纯的方法(如图所示)得到精盐。
(1)实验流程中的操作②是   。
(2)如果过滤后所得滤液依旧浑浊,可能原因是   。
(3)以上实验得到的精盐存在少量氯化镁,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精盐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过滤
(2)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混合物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3)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解答】(1) 实验流程中的操作②将泥沙与溶液分离,是过滤操作;
(2)过滤时, 滤纸破了、接滤液烧杯不洁净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都会使滤液仍浑浊;
(3) 精盐存在少量氯化镁,即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过滤;(2) 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混合物。
四、解答题
36.(2022八上·临海期末)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属于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克?
【答案】(1)吸附
(2)悬浊液
(3)解:m质=500g×5%=25g
m液= =100g
m水=500g-100g=400g
答:需要2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加水400克。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活性炭本身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性;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3)首先用500g×溶液的质量分数得到其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出需要25%的过氧乙酸的质量,最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流入过滤池中的混合物为不溶性固体颗粒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37.(2021八上·临安期中)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热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供水”,虽然杭州是江南水乡代表城市之米,但是杭州也缺水。你觉得杭州缺水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一点)。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答案】(1)等于;人口多,水资源少(浪费严重等合理即可)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水资源少,而人口众多,或者浪费严重,都会导致缺水现象。
(2)根据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3)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缺水的原因可能是:人口多,水资源少(浪费严重等合理即可)。
(2)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可以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减小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是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防止水的浪费,但是与防止水体污染无关,故C不合题意;
D. 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可以减小对水体的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方法:
③自然沉降,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杂质去除;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将不溶于水的小颗粒杂质去除;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④加热煮沸,去除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离子。
则合理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38.(2020八上·吴兴期末)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下表是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结合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6 37.3 38.4
纯碱 7.1 12.5 21.5 38.8 46.0 43.9
(1)由溶解表可知,氯化钠与纯碱的溶解度恰好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A.0℃~10℃ B.10℃~20℃ C.20℃~ 40℃ D.40℃~60℃
(2)长期在液面以外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这晶体的形成与   (填“冬天捞碱”或“夏天晒盐”)的原理一致。
(3)生活中纯碱既可用于洗衣又能发面。现要配制纯碱溶液,取48克纯碱溶于100克60℃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C
(2)夏天晒盐
(3)由表格可得60℃时溶解度为46克,取48克未能完全溶解。
溶质质量分数:46g/(46g+100g)×100%=31.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哪段温度范围内二者的溶解度有重合部分即可;
(2)白色晶体就是氯化钠结晶而成,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3)首先将48g与60℃时纯碱的溶解度比较,确定纯碱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然后再根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在低于20℃时,纯碱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钠;在高于40℃时,纯碱的溶解度都大于氯化钠,因此二者的溶解度恰好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40℃,故选C。
(2)长期在液面以外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和夏天晒盐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3)根据表格可知,60℃时纯碱的溶解度为46g;因为48g>46g,所以此时纯碱溶液饱和,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9.(2020八上·滨江月考)盐场经过长时间日晒会长出形状各异的“盐花”(主要成分为食盐)。盐花属于粗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
(1)一定质量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提纯的精盐可用于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置。现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ABCD
(2)盐池中的食盐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可知:m1×A%=m2×B%100g×10%=m2×25%解得: m2=40g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即可;
(2)如果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它就再也不能溶解新的溶质,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量粗盐的质量;
B.将粗盐倒入烧杯,注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C.将粗盐溶液过滤,除去其中的泥沙;
D.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正确顺序为ABCD。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盐池中的食盐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可知:m1×A%=m2×B%;
100g×10%=m2×25%;
解得: m2=40g
40.(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有关食盐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并测定产率实验。
a.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b.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   (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14%的氯化钠溶液
a.步骤如下: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
A.量取水读数时俯视B.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D.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c.配制完成的氯化钠溶液B的浓度为8%,质量为40g,请通过计算说明需向溶液B中加入浓度为多少、质量为多少的氯化钠溶液才能配制成溶液 A。(请在溶液 B 的基础上配制,假设加入的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答案】(1)①④⑤;AC
(2)BC;
解:40g×8%=3.2g
50g×14%=7g
50g-40g=10g
答:需要向溶液B中加入浓度为38%质量为10g的氯化钠溶液。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及产率偏低即氯化钠质量偏小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多,及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1)粗盐提纯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顺序为 ①④⑤ ;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会使固体无法全部溶解,使产率偏低,A正确;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固体进入滤液,使所得产率偏高,B错误;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会使氯化钠溅出,产率偏低,C正确;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会使产率偏大,D错误;
(2)量取水读数时俯视,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错误;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若使用游码时药品质量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正确;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故答案为:(1) ①④⑤ ;AC;(2)BC;10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