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18: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爬山虎的脚
10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了解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本文的大体结构,感受了爬山虎叶子的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在这样一幅精美的画卷下面,叶爷爷是怎样的仔细观察并发现隐藏在茂密叶子下爬山虎的脚的?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爬山虎的脚到底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形状、颜色
叶圣陶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位置: ;
形状: ;
颜色: ;
茎上
嫩红的
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像蜗牛的触角
当叶爷爷发现爬山虎“有脚”的秘密后,他心情怎样?
惊喜、兴奋
作者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生动、清楚,这么细致的观察仅仅是一天吗?
除了颜色,你还发现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是怎么爬上墙的?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
动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个动词能调换顺序吗?
①引导感受“触”和“巴”意思的不同。
②“巴住墙”是什么样子呢?
③为什么要“巴住墙”?这么细小的脚,怎么能“巴住墙”的呢?
④那么“巴住墙”了,再怎么往上爬?
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爬得有意思吗?叶爷爷说看见这些脚会想起什么?
叶爷爷用词是那么准确,那么生动。可见,作者不但仔细观察,还长期观察,这样细致的观察还让叶爷爷发现了爬山虎的另外一个秘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告诉老师叶爷爷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其实爬山虎依附在墙上是它的自然生长方式,这些脚是它获得生命力量的基础,正所谓力从脚底起,爬山虎必须脚踏实地才能郁郁葱葱,即便变成灰色也依然不同凡响。
叶爷爷通过长期仔细的观察告诉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的。(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