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农业
第2课时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此读二十四节气对应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K4-1-8),完成1~2题。
夯实基础
1. “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农谚 ( )
A. 高藏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C
2. 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却是“立夏小满正栽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降水
D. 气温
D
3.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读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分布示意图(图K4-1-9),
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
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
为( )
A. 高粱
B. 小麦
C. 玉米
D. 稻谷
D
4. 下列区域适合利用地形变化发展立体农业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内部
B. 西南地区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
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
(图K4-1-10)位于海南省儋州市
那大镇。据此,完成5~6题。
5. 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6. 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
A.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B.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C
“南果北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目前,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等水果已经在京津冀鲁和新疆等地成功种植。据此,完成7~8题。
7. “南果北种”得以成功,主要依赖于(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C. 国家政策的支持 D.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
8. 与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相比,在京津冀发展“南果北种”生产的优势是( )
A. 光热充足
B. 土地廉价
C. 接近市场
D. 空气质量好
C
9.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 )
A. 开垦荒地、林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 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 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农业
D
10. 读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K4-1-11)和我国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K4-1-12),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季风区
”或“非季风区”)。
(2)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华南农产品主产区都盛产糖料作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季风区
甜菜
甘蔗
(3)从气候条件分析,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4)油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该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发展淡水养殖的优势。
长江流域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热充足,河湖密布(水域面积广阔)。
能力提升
11.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这个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南疆
B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中国乳畜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据此读图K4-1-13,完成12~13题。
12. 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位置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大城市的消费市场
B. 先进的加工技术
C. 现代化的交通条件
D. 雨热同期的气候
A
13. 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包括( )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 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 ③内蒙古牧草的质量最好 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白色农业”又称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而组建的产业化工业型新农业,包含微生物参与的食品、能源、农药、肥料等相关产业。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据此,完成14~15题。
14. 下列农业相关活动属于“白色农业”范畴的是( )
A. 大棚栽种价值高的食用菌 B. 种植长纤维品种的棉花
C. 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水稻 D. 养殖高蛋白的淡水鱼类
15. “白色农业”突出的特点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劳动力投入大
C. 科技含量低 D. 环保效益高
C
D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蔗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我国甘蔗产区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产区逐渐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优势蔗区。
材料二 四川盆地甘蔗种植区等高线地形图(图K4-1-14)。
(1)甘蔗属于________(填“粮食”“油料”或“糖料”)作物。
(2)试分析该地形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糖料
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热;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河流水量大,灌溉水源充足。
(3)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制糖、制酒精),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等。
(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区与其他甘蔗主产区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耕地有限,大规模种植甘蔗会挤压粮食种植面积;甘蔗产值不高。)(共21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二节 工业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 (选自美国记者萨拉·班吉奥尼尔《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据此,完成1~2题。
1. 材料中画线的产品属于( )
A. 高新技术产品 B. 轻工业产品
C. 农业产品 D. 重工业产品
夯实基础
B
2. 同样是网球鞋,中国制造普遍要比欧洲制造的便宜很多,原因可能是( )
A.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
B. 中国人都是活雷锋,乐于助人
C. 中国比欧洲距离美国近,运费便宜
D. 中国网球鞋生产技术好,消耗原料少
A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示意图(图K4-2-1),完成3~5题。
3. 甲、乙、丙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A. 良好的水热条件 B. 发达的海陆交通
C. 优惠的政策 D.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4. 与乙、丙工业基地相比,甲工业基地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 海陆交通便利 B. 人口众多
C. 矿产资源丰富 D. 市场广阔
5. 丙工业基地是我国引进外资较早的地区,其发展优势不包括(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侨乡众多
C. 矿产资源丰富 D. 国家政策支持
C
C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据此读我国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图K4-2-2),完成6~7题。
6.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利于( )
①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④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B
7. 该汽车企业在多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设立生产基地,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技术水平
B. 减少能源消耗
C. 利用廉价劳动力
D. 扩大市场份额
D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去产能转型”,即去除高能耗、污染大的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据此,完成8~9题。
8. 下列工业部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A. 煤炭工业 B. 钢铁工业
C. 食品工业 D. 芯片制造工业
9.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资源 B. 市场、劳动力
C. 人才、技术 D. 劳动力、矿产
D
C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源枯竭是老工业基地的典型特点,辽宁省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都曾经全国闻名。如今,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矿业经济不断衰退,这城市面临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
材料二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K4-2-3)。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________工业基地;②:________工业基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④: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工业基地,该基地的主要工业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在图中的________工业基地。(填数字序号)。
辽中南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③
上海
南京
杭州
②
(4)根据材料分析,辽宁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振兴东北战略中,辽宁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枯竭。
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广东省东莞市某镇建厂,服装面料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据此,完成11~12题。
能力提升
11. 与广东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 )
A. 劳动力丰富 B. 生态环境好
C. 原料丰富 D. 交通便利
12. 该企业在新疆建厂后,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服装质量提高 B. 服装价格上升
C. 降低运输成本 D. 方便了解市场
C
C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制造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据此,完成13~14题。
13. 为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 鼓励科技创新 B. 改善投资环境
C. 完全依赖外国 D. 减免部分税收
14. 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智能制造具有的特点是( )
A. 能源投入多 B. 技术投入多
C. 原料投入多 D. 劳动力投入多
C
B
15. 读图K4-2-4,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________部工业中心密集,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________部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多在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
东
西
三
(3)我国四大工业区中,水资源最缺乏的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填代号及名称)
(4)图中自拍杆是一种用于手机自拍的装置,它“诞生”于广东深圳。深圳位于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填代号及名称)
乙 京津唐
丁 珠江三角洲
(5)上海某钢铁厂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工厂钢铁生产所需的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这里没有钢铁生产的原料,为什么还要在此建大型钢铁企业?
上海水陆交通便利,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十分便捷;消费市场广阔。(共24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1课时
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图K4-3-1),完成1~3题。
夯实基础
1. 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部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稀疏
B. 北方地区密集,南方地区稀疏
C. 沿海地区稠密,内陆地区稀疏
D. 长江流域稀疏,黄河流域稠密
2. 京九线与浙赣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
A. 株洲 B. 徐州 C. 郑州 D. 南昌
A
D
3. 沪昆(上海—昆明)高铁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A.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
C.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D. 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4. 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广线 B. 京沪线
C. 京九线 D. 陇海—兰新线
B
A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局部路段经改造后,长度比原来的成昆铁路减少近200千米。图K4-3-2示意成昆铁路的局部线路,读图并完成5~6题。
5. 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流走向 B. 城镇分布
C. 耕地分布 D. 地势起伏
6. 成昆铁路复线与成昆铁路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 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C. 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 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D
C
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的全线通车,将兰州到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据此读图K4-3-3,完成7~9题。
7. 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 )
A. 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 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 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 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8. 兰新高速铁路建设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 )
A. 高寒缺氧,冻土广布B. 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 资金匮乏,技术落后D. 地形崎岖,地震多发
D
B
9. 兰新高速铁路建成后( )
①实现了甘肃、西藏、新疆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铁路贯通 ②减轻了兰新线铁路的客运压力 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 ④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10. 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图K4-3-4),完成下列问题。
(1)铁路①是________线,它与长江的交汇城市是________。
(2)铁路②是陇海线,它的起止点是连云港和________,它与铁路①的交会城市是________。
京广
武汉
兰州
郑州
(3)分析图中所示我国铁路网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分布特点:西部地区稀疏,东部地区密集。
原因: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不利于铁路的建设;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4)铁路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列车采用封闭车厢,简述其主要目的。
铁路③途经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采用封闭车厢有利于供氧供暖;青藏地区太阳照射强烈,采用封闭车厢有利于防止紫外线照射;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用封闭车厢有
利于保护环境。
小华和家人在暑假期间从郑州乘火车前往成都旅游,他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据此读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略图(图K4-3-5),完成11~13题。
能力提升
11. 小华一家乘坐的火车最有可能经过的铁路线组合是
( )
A. 沪杭—浙赣线 B. 陇海—兰新线
C. 陇海—宝成线 D. 贵昆—成昆线
12. 在火车经过某个城市时,小华看到乘务员正给顾客提供当地特色美食羊肉泡馍,他推测火车正在行经( )
A. 郑州市 B. 武汉市
C. 成都市 D. 西安市
C
D
13. 在随后的旅程中,小华发现火车经常在隧道里穿行,则此时火车经过的地形区最有可能是( )
A. 黄土高原
B. 太行山脉
C. 秦岭
D. 云贵高原
C
2019年12月16日,连接成都到贵阳的成贵高铁全线建成通车运营。为保证高速行驶,全线桥梁与隧道比重超过80%,被称为“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读图K4-3-6,完成14~16题。
14. 下列关于成贵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穿越了沙漠和戈壁
B. 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
C. 连接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
D. 途经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15. 成贵高铁修建耗时长,主要是由于( )
A. 地形崎岖,桥隧众多 B. 经济落后,资金缺乏
C. 高寒缺氧,施工困难 D. 线路较长,供应不足
C
A
16. 成贵高铁可以( )
A. 加快沿线众多工业区的形成
B. 促进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C. 加强贵阳与西藏的经济联系
D. 缓解成昆铁路的运输压力
B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途经雅安、昌都、林芝等地,最终抵达西藏自治区行政中心拉萨。全线运营长度约1 838千米,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 000米。铁路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区,所经区域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堪称“最具挑战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建成后,成都至拉萨的运行时间有望从目前的48小时缩短至13小时。
材料二 川藏铁路示意图(图K4-3-7)。
(1)川藏铁路途经的主要地形区,西部为____________,海拔高;中部为________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东部为____________,地势较平坦。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出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青藏高原
横断
四川盆地
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需要跨越的河流众多。
(3)分析川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带来的有利影响。
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促进西藏与中部地区的往来,改善西藏物资供应;促进西藏资源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的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共22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有作家这样描述我国某城市2—3月的菜市场:“这个时候的菜市场,本省食材汇聚于省城,时令的新鲜肯定是这三样:菜薹(tái)用来清炒,九孔藕用来做排骨汤,买点藜蒿就着肉丝,随随便便就是一盘可口的小菜。在这个城市任何一家菜场里,少不了的一定是卖鸭脖等卤菜的店。”据此,完成1~2题。
夯实基础
1.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 拉萨 B. 沈阳
C. 武汉 D. 银川
2. 形成这种饮食文化的自然条件有( )
A. 温暖湿润,河网密布 B. 黑土广布,农产富饶
C. 地势高峻,日照充足 D.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C
A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图K4-4-1示意我国两种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并完成3~4题。
3. 甲、乙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是( )
A. 建筑材料都以竹子为主 B. 墙壁都比较厚
C. 屋顶坡度都比较大 D. 门窗都比较大
4. 下列关于甲、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降水稀少 B. 甲:气候炎热
C. 乙:全年寒冷 D. 乙:终年干燥
C
B
我国某公司研发了一款展示新时代中国国家发展、了解地形风情的游戏。图K4-4-2是小明同学在游戏中解锁的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典型景观图片。据此,完成5~6题。
5. 图中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夏季去上述地区旅游应注意( )
A. 甲地炎热干燥,注意防风沙
B. 乙地临海,关注台风预警
C. 丙地海拔高,预防高原反应
D. 丁地潮湿闷热,防蚊虫叮咬
B
C
图K4-4-3浙闽山区是中国现存木拱廊桥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此读某地木拱廊桥景观(图K4-4-3),完成7~9题。
7. 浙闽山区木拱廊桥分布较多的原因有( )
①森林茂密,木材丰富 ②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③沟谷纵横,溪流众多 ④山石众多,石料充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8. 木拱廊桥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春季干旱 B. 夏季多雨
C. 秋季凉爽 D. 冬季寒冷
9. 导致木拱廊桥损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 沙尘暴 B. 寒潮
C. 旱灾 D. 洪灾
B
D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五一、国庆等假期,全国多地的著名景区如西湖、黄山等出现客流井喷现象,看景成了看人。
材料二 我国部分名胜分布示意图(图K4-4-4)和杭州西湖涌金桥拥堵现象(图K4-4-5)。
(1)写出图K4-4-4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
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自然遗产:_______________。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________。
(2)图中旅游名胜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________;桂林山水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门石窟、莫高窟、丽江古城、开平碉楼与村落
九寨沟、武陵源
黄山
黄鹤楼
广西壮族自治区
(3)列举材料所述现象给旅客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并说出热门景区在应对旅客拥堵的问题上可采取的措施。
不利影响:游览耗时长,游览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多。
措施:合理调控和分流旅客数量,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制定应急预案。
11. 山东省某旅行团组织去广东省旅游,到广东旅游可欣赏到下列美景中的( )
能力提升
C
往烤得滋滋冒油的肉串上均匀洒一小把孜然,一股特殊的香味立刻扑面而来,这是人们熟悉的“新疆味道”。除了作为调料,孜然还有祛风散寒、助消化和防腐等功效,自唐代传入我国后便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据此,完成12~14题。
12. 在新疆人们食用孜然有利于健康,是因为这里
( )
①冬季寒冷 ②多大风天 ③潮湿闷热 ④喜食肉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3. 除了孜然散发的“新疆味道”,新疆吸引游客的还有
( )
①崇尚歌舞的民族风情 ②香甜可口的各式瓜果 ③古丝路上的神秘楼兰 ④热闹欢快的泼水节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14. 由材料中的事例可得到的结论是( )
A. 地理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很遥远
B. 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地理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开展花卉旅游是最浪漫、最惬意的产业之一。我国某乡村开发“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农家花乡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节”和花博会为契机,以花卉产业为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
15. 中国自古便有春游踏青的传统,每年3至4月多地相继举办桃花节带动乡村旅游。下列地点举办桃花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广东乐昌 ②北京平谷 ③山东济南 ④浙江杭州
A. ④①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D
16. 全国多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花卉旅游,对乡村地区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大量农田闲置
B. 乡村人口大量流失
C. 粮食产量减少
D.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目录
D(共25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2课时
图K4-3-8是我国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1~2题。
夯实基础
1.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 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2.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崩塌 C. 干旱 D. 台风
A
B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的春运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据此读某年春运第一周运输人次统计图(图K4-3-9),完成3~5题。
3. 运输人次最少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水路运输
4. 运输人次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水路运输
D
C
5. 春运期间,很多人选择公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 速度快
B. 价格低
C. 运量大
D. 灵活快捷
D
水上巴士(图K4-3-10),是以轮船为载体,进行水上公共交通运输,如同公交车一样方便实惠,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据此,完成6~7题。
6. 与公交车相比,水上巴士 ( )
A. 灵活性更强 B. 连续性更好
C. 运输能力更强 D. 观光效果更好
7. 下列城市中,最可能出现水上巴士的是( )
A. 广州、郑州 B. 广州、上海
C. 郑州、北京 D. 北京、上海
D
B
8. 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距机场40分钟车程)出产的水蜜桃以形美、色艳、皮韧易剥、味浓香溢等特点而驰名中外,远销日本、美国等国家。水蜜桃从阳山运抵到美国多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与水路相结合
B. 水路与航空相结合
C. 公路与航空相结合
D. 铁路与航空相结合
C
9. 2019年12月2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投产通气仪式,中俄东线天然气的运输方式是
( )
A. 铁路运输
B. 海洋运输
C. 管道运输
D. 航空运输
C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构成(表K4-3-1)。
表K4-3-1
运输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管道(%) 民用航空(%)
货运周转量 39.9 1.8 44.9 1.9 0.05
旅客周转量 44.9 46.3 2.6 - 6.2
材料二 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输距离相关曲线(图K4-3-11)。
(1)我国的游客周转中最重要的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货物运输最重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周转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民用航空
运费高、运量少
(4)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①运距小于80千米时,由________运送。
②运距为80~550千米时,由________运送。
③运距大于550千米时,由_______运送。
公路
铁路
水路
在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当地居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创造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溜索(图K4-3-12),这曾是他们出行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这种交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完成11~12题。
能力提升
11. 当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 )
A. 创造旅游景观 B. 横跨深山峡谷
C. 保护生态环境 D. 节约耕地资源
12. 溜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 )
A. 当地人口越来越少 B. 当地文化水平提高
C. 通信与商业的发展 D. 大量的桥梁建设并投入使用
B
D
13. 近年来,几十万北京上班族成为“钟摆族”,他们在河北省燕郊购房居住,在北京上班。读图K4-3-13,“钟摆族”能
够实现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主要依靠( )
A. 发达的航空运输
B. 便利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C. 运量大的海洋运输
D. 廉价的内河运输
B
14. 既是我国重要的航运中心,又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的有( )
A. 太原、北京、天津
B. 上海、广州、香港
C. 北京、大连、上海
D. 成都、杭州、海口
B
15. 交通运输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下列地区中,海、陆、空交通运输网最稠密,交通运输最发达的是
(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9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行投运仪式。10月27日,大兴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开航。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区域综合发展交通枢纽。
材料二 2020年11月4—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吸引了近40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累计进场近61.2万人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
材料三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图K4-3-14)。
(1)中亚各国的产品从阿拉山口入关,抵达上海参展,在我国境内沿途经过的铁路线有:北疆铁路—①________ 线—②________线—③________线。
兰新
陇海
京沪
(2)某企业代表11月3日下午到达北京,需要尽快去上海出席第二天的进博会开幕式。请你为他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航空运输。速度快。
(3)列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但是也带来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共24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农业
第1课时
一幅幅价值观宣传画释放社会正能量,含义深刻。据此读图K4-1-1,完成1~2题。
夯实基础
1. 该宣传画描绘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林业 B. 种植业
C. 畜牧业 D. 水产业
2. 这幅宣传画告诉人们( )
A. 计划生育 B. 保护森林
C. 珍惜粮食 D. 科技强农
B
C
图K4-1-2展示的是我国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读图并完成3~4题。
3. ①②所示的农业生产活动分别是( )
A. ①种小麦,②摘棉花 B. ①种青稞,②摘大豆
C. ①插稻秧,②采茶叶 D. ①种玉米,②植桑养蚕
4. ②农业生产活动常见于我国的( )
A. 东南丘陵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C
A
读图K4-1-3,完成5~7题。
5.下列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重要的牧区
C.我国最北的地区
D.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A
6. 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量大 B. 邻近香港、澳门
C. 水热充足 D. 地形平坦开阔
7. 丙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气温年较差小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C
C
8. 礼尚往来,投桃报李。2020年11月23日,蒙古国向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捐赠了30 000只羊。一个月之后,湖北省回礼了7 000份土特产礼物装车出发前往蒙古国,感谢蒙古国的深情厚谊。这批礼物应该为( )
A. 牛奶 B. 茶叶
C. 哈密瓜 D. 甜菜
B
9. 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水产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 天然林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
C.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D. 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A
10.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政府一直致力于多方面解决粮食生产和供应问题,建立商品粮基地是众多举措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单产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东北平原是潜力最大、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天山山麓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品粮基地。
材料二 粮食的生产不仅面临着工业、城市发展的威胁,还有来自农业内部的影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大力发展花卉、蔬菜、鱼塘畜产等农业类型。
材料三 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K4-1-4)。
(1)分析这些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共同因素。
①从地形上看,商品粮基地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水源上看,长江三角洲与东北平原的水源来源于___________,河西走廊以及天山山麓的水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都有发展农业所需要的水分。(填“高山冰雪融水”或“大气降水”)
③从热量条件上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________(温度带),热量充足;河西走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势;东北平原尽管纬度较高,但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征。
地形较平坦的地区
大气降水
高山冰雪融水
亚热带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
雨热同期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一直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现在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有所下降,请简单分析原因。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非农用地增多;适应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转变,部分粮食用地转变为花卉、蔬菜种植用地,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读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K4-1-5),完成11~12题。
能力提升
11. 下列农产品主产区与产品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甘肃新疆——畜产、水产
B. 黄淮海平原——玉米、甘蔗
C.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D. 华南——大豆、甜菜
C
12. 图中我国各主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耕作习惯
B. 地形
C. 土壤
D. 气候
D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春播玉米多为一年一熟。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多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轮作。据此读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示意图(图K4-1-6),完成13~15题。
13. 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与①地相比,④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更平坦 B. 土壤更肥沃
C. 热量更丰富 D. 水源更充足
15. ③地大规模种植玉米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加剧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洪涝灾害加剧 D. 温室效应加强
D
C
A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素有“中药之库”的美誉,中药材基地分布大致以1 000米等高线为界划分为两大区域:东部为中药材种植基地,西部为野生中药材基地。全省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年均产量达8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
材料二成都市云集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拥有中药学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天然药物研究中心。
材料三 四川省及周边区域地形示意图(图K4-1-7)。
(1)四川省东部地处______________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好;西部为________、________(地形类型),地势高差大,垂直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
亚热带季风
高原
山地
(2)分析成都市成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加工基地的原因。
靠近中药材原料基地,原料充足;交通便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科研水平高;成都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等。
(3)目前,四川多种名贵野生药材濒危,请你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建立濒危药材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和相关的法制建设,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禁止滥挖乱采;加强科学研究,建设濒危药材人工培育基地等。